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企業開始越來越注重體驗管理。在談到體驗管理時,還存在不少誤區。?
【資料圖】
誤區一:?將體驗管理等同于客戶體驗管理(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 C?E?M?);
誤區二:?把體驗管理的價值目標設定為應對存量市場競爭;
誤區三:?把體驗管理的目標設定為努力留住不滿意的客戶,或讓客戶更忠誠或買更多。?
你是不是也有這些觀點??
這些看似習以為常的觀點,都是企業在體驗管理上的認知誤區,妨礙了用體驗促進增長的大目標。?
那么,全面的體驗管理到底是什么?體驗管理在增長中起到哪些作用?企業如何更好地去做體驗管理?本文將對這些議題一一闡述。
全面的體驗=品牌體驗+客戶體驗+員工體驗
講到體驗管理,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客戶體驗管理,即企業需要注重與客戶的每一次接觸,通過優化客戶旅程上的接觸體驗,創造匹配品牌承諾的正面感受,實現與客戶的良性互動,使客戶關系最優化、客戶價值最大化。
事實上,客戶體驗只是體驗管理的一部分,全面的體驗管理包括品牌體驗、客戶體驗和員工體驗三大部分。
客戶體驗,是體驗管理的核心環節之一,顧名思義,管理的是客戶或者潛客的體驗,企業通過不斷提升服務力,來持續提高客戶滿意度,從而實現客戶生命周期價值。企業往往會建立一套敏捷的管理機制,去應對客戶反饋的負面問題,對不滿意的客戶進行補償,盡可能留住客戶。這也是在所謂的存量競爭時代,客戶體驗管理越來越被重視的原因。
當一個用戶在成為品牌的顧客或者潛客之前,更需要進行體驗管理,這個部分就叫品牌體驗管理。品牌需要在各大媒體、社交、搜索、直播、電商等平臺,在所有數字觸點上,做好品牌信息、內容、產品和服務的管理。只有做好品牌管理,提升品牌力,企業才有可能把盡可能多的用戶轉化為客戶。品牌體驗管理,是對抗存量市場的一個重要手段,讓品牌在全人群流量池中,接觸更大規模的用戶,獲取更多的新客。
某種程度上來說,品牌體驗是在給客戶體驗這個環節“供血”。品牌體驗做得越好,用戶轉化為客戶越多,中間的客戶體驗才會越來越大。反之,沒有前面的品牌管理環節推動,企業如果只是在客戶存量中優化,客戶量也只會越來越小。
企業在做客戶體驗管理和品牌體驗管理時,離不開企業內部員工的努力。員工不僅是品牌觸點和內容的管理者,甚至還會面對面、一對一去服務客戶,與客戶產生直接接觸。尤其是在私域經營模式中,員工的服務直接決定了用戶和客戶對品牌的觀感。企業只有管理好員工體驗,增加組織凝聚力和競爭力,員工才能對品牌價值和精神融會貫通,為用戶和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從實踐案例來看,蘋果是全面體驗管理做得最好的品牌之一,打通了品牌體驗、客戶體驗和員工體驗的閉環。以蘋果體驗店為例,體驗店往往坐落在城市中最黃金的地段,僅僅靠店面的外觀顏值,就能成為打卡“景點”,吸引一大批用戶前往參觀;當用戶進入體驗店后,從玻璃樓梯到每位服務人員,都體現了蘋果所特有的魅力,用戶不僅能夠體驗到最新的產品,同時還能得到舒適的服務體驗;值得注意的是,蘋果體驗店員工被稱為Genius,讓員工更深度地認同品牌價值,為這份工作感到自豪,并把對品牌的熱愛傳遞給每一位到店消費者。
在金融行業中,招商銀行一直以優質的服務體驗管理著稱,樹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品牌體驗維度,招商銀行全面布局小紅書、抖音、微博、B站等平臺,小招身影處處可見,用戶在各平臺都能邂逅它;客戶體驗維度,招商銀行提供1V1真人微信貼心服務,讓客戶感受到被關愛,在會員生日時送出意外驚喜,愛心滿滿;員工體驗維度,創新推出“員工關愛”組合拳,“你怎么對員工,員工就怎么對客戶”,讓員工面對客戶的微笑發自內心。
新體驗戰勝舊體驗 創造市場新增量
對于體驗管理的價值和目標,很多企業認為,體驗管理就是解決存量市場的問題,提升現有客戶的復購和忠誠,盡可能留住對品牌不滿意的客戶,從而維持住品牌的生意基本盤。
這里面的一個錯誤前提假設就是,市場已經進入存量。其實,不存在存量市場,不存在固化的、不增長的市場,品牌和品牌之間并非完全的零和博弈。同一個市場,對于有的老品牌是存量,但對于有創新和進取精神的品牌就是增量。
市場永遠在變化,永遠有新的藍海出現。比如手機領域,在功能機時代,諾基亞占到全球市場的絕對領先份額,認為手機是存量市場,但智能手機的出現,打破了這個既有局面,蘋果從零開始,開啟了全新的增量市場;再比如相機領域,膠卷時代,柯達絕對是存量市場中的王者,不過,隨著數碼相機的出現和流行,數字技術直接終結了膠卷。
新體驗戰勝舊體驗,是不可逆轉的過程。一旦老牌領軍企業,把市場認定為是存量搏殺,在體驗創新上止步不前,就常常會被新興競爭者打敗。不管在任何賽道,都會有新競爭者進入,從增量視角出發,用體驗創造新市場、新需求,實現指數級增長。因此,體驗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以新體驗設計,去創造一個新藍海市場,新體驗是增長的基石。
在很多大型賽道,已經出現了新體驗戰勝舊體驗的案例。比如,視頻賽道,短視頻戰勝長視頻。比起長視頻,短視頻看似犧牲了一部分的質量,但是它節奏更快、內容更多元、重點更明確、視角更豐富、連接更精準,更容易讓消費者產生快速共鳴,并且迎合了消費者的碎片化消費習慣,可控感更強。
汽車賽道也在經歷著新的變革。過去,傳統車企比拼的是駕駛感、速度、裝飾豪華等因素,但是新能源汽車,強調更多的是多屏體驗、智能控制、氛圍燈、虛擬形象等元素。直到現在,還有很多燃油車工程師無法理解新能源車的玩法。正是這些新體驗,成為新銳汽車品牌戰勝傳統汽車品牌的切入點。
體驗管理,不是存量的搏殺,也不是只為留住一部分不滿意的客戶,而是通過品牌系統性的改造,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讓體驗管理不斷達到新的高度,與競爭者拉開新的差距,吸引更多的顧客,實現企業的增長。
當然,在改造的過程中,一定會有部分客戶的流失,但企業更應該關注的是,通過新體驗的改進,企業整體用戶規模是否增長,能否吸引更大規模量級的用戶,能否讓核心用戶更忠誠,而不只是聚焦在一些不滿意的客戶。
結語:全面體驗管理,是品牌體驗、客戶體驗和員工體驗的全面管理,而非狹義的客戶體驗管理。體驗管理的目標,是創造市場增量,而非存量競爭。在做全面體驗管理時,企業應該建立一套完整、科學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流程,提升企業在全域人群中的品牌力,提高針對客戶的全旅程服務力,激發組織內部員工的向心力,才能全面升級體驗管理的水平與效能。
責任編輯:侯亞麗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