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愛奇藝和抖音集團宣布達成合作,將圍繞長視頻內容的二次創作與推廣等方面展開探索。愛奇藝將向抖音集團授權其內容資產中擁有信息網絡傳播權及轉授權的長視頻內容,包括“迷霧劇場”在內的諸多優質劇目,進行短視頻創作。在未來,抖音集團旗下抖音、西瓜視頻、今日頭條等平臺用戶都可以對這些作品進行二次創作。
長短視頻平臺深入對方“腹地”,已成為網絡視聽領域的重要發展趨勢。短視頻創作與知識產權問題易造成矛盾,長視頻內容成本難降,難脫離虧損困境,而長短視頻平臺的合作有利于平衡用戶流量、視頻質量和內容版權等方面的沖突,開啟長短視頻的合作共贏新模式。
【資料圖】
二創版權紛爭后的牽手
在長短視頻平臺合作勢頭發展的同時,短視頻平臺之間的競爭也在悄然拉開號角。今年年初,快手與樂視達成合作,以生態接入的方式為用戶免費提供電視劇、電影及綜藝,數據顯示,樂視視頻相關合作劇集的日播放量最高有3~5倍的增長;6月30日,快手宣布與樂視視頻的獨家自制內容達成二創相關授權合作,快手創作者可以對樂視視頻獨家自制版權作品進行剪輯及二次創作,并發布在快手平臺內。
而此次也并非是抖音與長視頻平臺的首次合作。今年3月,抖音正式與搜狐達成合作,獲得搜狐全部自制影視作品二次創作相關授權,包括《法醫秦明》、《匆匆那年》、《他在逆光中告白》等,抖音平臺的用戶可以對這些作品進行二次創作。
自短視頻平臺誕生以來,“二創”便一直是個令業界和大眾陷入矛盾的話題。影視改編、內容模仿、片段剪拼等形式頻頻出現,一方面,二次創作加持原作品的影響力,為大眾娛樂和全民創作營造開放空間;另一方面,隨著短視頻用戶和視頻數量的高速增長,版權保護不健全的問題越來越明顯,未經授權即對原創作品進行剪輯、搬運、傳播等侵權行為屢屢發生,短視頻生產的版權糾紛早已成為了制約網絡視聽行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2021年4月,包括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在內的53家影視公司、5家視頻平臺及15家影視行業協會曾發布聯合聲明,聲明中的內容包括呼吁短視頻平臺和公眾賬號生產經營者提升版權意識,在對影視作品進行剪輯、切條、搬運、傳播等行為時,檢視是否已取得合法授權,并表示將對網絡上針對影視作品內容未經授權進行剪輯、搬運、傳播等行為,發起集中、必要的法律維權行動。2021年6月,新《著作權法》正式實施,將短視頻納入視聽作品的保護范疇,并確立了懲罰性賠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權利人維權面臨的成本高收益低問題。
然而,“是否授權”的問題依然是橫亙在短視頻創作者與內容素材之間的巨大障礙。短視頻生態還有待被規范,在不同是創作模式中,短視頻可分為用戶生產內容(UGC)、專業生產內容(PGC)、專業用戶生產內容(PUGC)等,不同類型短視頻的參與創作主體具有很大差異,在版權約定之中還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創作者呈現出更清晰明確的邊界規定。
長視頻平臺給予作品授權,無疑給短視頻平臺的“二創”風向注入了強大的支持力。從長短視頻之爭到長短視頻的互通合作,用戶趨勢和內容環境拉扯著長短視頻平臺的商業考量,就版權問題而言,合作有利于筑成更良好的創作生態,在尊重作品“獨創性”的同時,也能夠更大激發創作者的創作激情,實現短視頻與影視作品之間的多樣化表達。
長視頻“補短”開啟新征程
在短視頻興起所帶來的沖擊下,長視頻平臺的發展算不上順利。用戶流失、行業變革、招商低迷……多重困境下,近年來長視頻平臺難逃盈利危機。
虧損是長視頻平臺難以擺脫的痛點。愛奇藝財報數據顯示,2018-2020年,平臺累計虧損超260億元,而在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凈虧損仍達到17.34億元,同比擴大42%。同樣,2018年,騰訊視頻、優酷都做出了虧損80億的預算,2019年,騰訊視頻公開的數據為虧損30億元,同年,優酷雖未單獨披露,但阿里大文娛的整體虧損額達到157.96億元。
今年Q1,愛奇藝實現了上市以來的首次季度盈利,對于整個長視頻行業來說都是提振信心的好消息。5月26日,愛奇藝發布截至2022年3月31日未經審計的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愛奇藝一季度營收73億元人民幣,其中會員服務營收45億元,同比增長4%;日均訂閱會員數1.014億,較去年四季度凈增440萬。
愛奇藝一季度損益表
愛奇藝Q1財報電話會上,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表示:“我們希望股東可以注意到,愛奇藝率先開啟中國長視頻行業的新階段。市場競爭從單純追求數量向注重質量轉變,運營重點從搶占市場份額向提升運營效率轉變,這已成為包括愛奇藝在內的行業頭部企業的共識。”
而在今年4月騰訊視頻的“早春業務分享會”中,騰訊視頻也提出相似的觀點,表示接下來將對平臺旗下自制、定制、版權等類型的內容生產要素成本進一步規范化、合理化,通過有效且落地的措施,確保成本可控,抑制生產鏈條上不合理的虛高價格,擠掉泡沫,留足發展空間,打造騰訊視頻健康有序、可持續增長的內容生產環境。
在投入與收益的權衡之中,“降本增效”的策略重要性隨之被凸顯出來,長視頻的內容創作和運營開始重視理性價值。去年,超前點播被取消,偶像選秀被叫停,耽改劇全面收嚴……政策對于內容制作的紅線收緊,為平臺內容提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創作方面,保證內容質量、提高運營效率、控制投入成本逐漸變成更具實質性的平臺發展主線。
在長短視頻對觀眾注意力的搶奪戰中,短視頻逐漸搶占優勢。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1年12月,短視頻用戶規模9.34億,使用率90.5%,長視頻平臺的活躍用戶卻難以實現大幅增長。在用戶習慣的變化中,短視頻也在完善著碎片化視頻輸出的產業鏈,但內容質量的良莠不齊是常態。
差異化競爭中,多類型優質內容是短視頻平臺的稀缺資源;賦能創作者、實現引流拉新是長視頻平臺的發展所需,雙方具有一定的互補性。在版權和優質內容方面,多年積淀之下的長視頻平臺更具說服力,短視頻平臺通過二創作品為長視頻平臺提升劇集熱度、擴大傳播力,有利于助力長視頻平臺付費會員規模增長,提高用戶粘性。
“破冰”后長短視頻共筑全新生產力
長短視頻的“破冰”之舉,是當下環境里的互利互惠,也是長遠發展中的大勢所趨。
長短視頻平臺各具優勢,在用戶的使用體驗中,長短視頻的特點早已深入人心。長視頻更為傳統精致,慢敘事、制作成本高,接受門檻也相對更高;短視頻更具個性與創意,敘事緊湊、低成本高傳播力。隨著大多數人群的快節奏生活,“碎片化時間”概念反復被強化,短視頻的靈活性與當下的生活環境相契合,這也是短視頻風潮迅速興起的一個重要原因。投眼于未來,強參與度+快表達感的視頻特征依然會對大眾發揮著強大的吸取力。
長短視頻平臺合作的背后,是多樣化內容的互補增值。一開始,短視頻基于長視頻素材而創作,緊跟長視頻而變換內容取向;隨著短視頻生態越發蓬勃,短視頻也開始呈現出引導作用,推動用戶的關注點進行格局變化,促進長視頻內容的更新換代。
在觀感的傳遞中,長視頻和短視頻具有不同的兩個指向分支:藝術感和生活化。大體量的影視作品以長視頻為載體,往往都伴隨著很多藝術性元素,無論從視聽感官還是故事表達出發,都具有一定的“非現實”性,以理想化的構建發揮藝術感染力;而短視頻更接地氣,無論是自制還是二創形式的表達中,都會在不經意間融入一些生活氣息,親切感頗為突出,對全民創作擁有很高的號召力。
此次抖音與愛奇藝的合作便是以二創傳播為核心出發點,不難看出二次創作在內容生產和影視作品傳播方面的巨大潛力。在合作中,作品版權是長短平臺之間堅實的連接橋梁,短視頻與傳統影視劇相互滲透,實現內容交換和互補。
從長視頻流淌到短視頻,同一內容得以“再塑造”,被賦予更鮮活的生命力。在影視混剪中,劇集片段被拆分成數個短視頻,“搞笑向”“感動向”等具體的情感輸出濃縮劇集主旨,大范圍傳播金句和“名場面”;影視解說中,短視頻用戶得以在幾分鐘內快速了解劇集或電影的主體內容,一部分群體分流至長視頻平臺觀看原片;在精彩片段的“大眾化”模仿中,用戶得以盡情地解構、演繹感興趣的影視元素,實現影視作品的“生活化”傳播。
融合是當今互聯網發展的重要特征。從拔劍相向到握手言和,長短視頻平臺告別單打獨斗,開始轉向合作共贏的新發展思路。相信不管于平臺方還是用戶端而言,開放共享的大環境都會更有利于拓展創作空間,走向多方共贏的新局面。
責任編輯:侯亞麗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