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2日,《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揚帆”計劃》)正式發布,為我國5G的持續繁榮向好提供了指引和遵循。經過一年時間的錘煉,全產業上下游齊發力,在信息消費、實體經濟、民生服務三大領域,打造了一批批“樣板房”,有望2023年逐年實現點狀應用到規模化“商品房”建設的最終目標。
中國電信作為“揚帆”計劃中的“領航艦”,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讓無限想象變為無限可能。正值5G“揚帆計劃”發布一周年,通信世界全媒體記者特采訪中國電信,了解這一年來中國電信如何在“揚帆”計劃中“大浪淘沙”。
(資料圖)
從0到1:大浪淘沙終成金
工信部相關數據顯示,5G正在工業、醫療、教育、交通等多個行業領域發揮賦能效應,形成多個具備商業價值的典型應用場景,已覆蓋國民經濟97個大類中的40個,5G應用案例累計超過2萬個。
5G+無人礦車
截至目前,中國電信已累計打造5G定制網項目超2900個,5G行業商用項目累計超7000個。在工業、交通物流、醫療、教育等15個行業與數百個政府、大型企業開展合作并進行探索實踐。
云端學校
聚焦5G+工業視覺、5G+生產現場監測、5G+遠程設備控制、5G+廠區智能物流等二十大5G行業應用場景,加快行業客戶項目拓展,打造了一批業內標桿。其中,賦能工業領域的應用尤為突出,出現了以5G+智能制造、5G+智能采礦、5G+智慧鋼鐵為代表的多個典型案例。
在南京濱江5G智能制造基地<<<
中國電信利用5G 技術實踐柔性生產制造、現場輔助裝配、廠區智能物流等典型場景在電子制造行業的應用,顯著提高了生產制造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提升了系統柔性,為電子設備制造行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益探索。
在準格爾能源集團露天礦<<<
中國電信建成了覆蓋3000 萬噸級露天煤礦的5G專網,其中包含103套基站,可實現200多臺礦卡核心裝備無人駕駛、遠程駕控應用,1000多臺輔助設備實現視頻回傳。據測算,該項目實施5年節約成本可達9.15億元,效能提升超過25%。
5G+智能采礦
在上海寶山鋼鐵<<<
中國電信基于5G+TSN+新型時間戳融合的工業視覺應用創新,積極探索遠程設備操控、機器視覺質檢、設備故障診斷、生產現場監測等典型應用場景,覆蓋鋼鐵生產全流程,取得了提質降本增效、綠色發展的顯著效果。
此外,中國電信還同“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深度合作,承辦社會治理、智慧工業、智慧教育、智慧商業、智慧金融和智慧文旅等專題賽道,以需求為牽引,激發各行業創新活力,推動5G在關鍵環節的融合應用,挖掘一批可復制推廣、可規模應用的發展標桿,推動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向深向實,持續激發5G在千行百業中的潛能力量。
從1到N:痛點和難點仍需直面應對
雖然5G行業應用已然蓬勃發展,但各行各業對5G的需求各不相同,對運營商來說還是存在一定的挑戰。較高的網絡運營成本、較貴的5G行業終端價格,都可能成為制約5G行業應用的規模復制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國電信向通信世界表示,為解決5G定制網在行業推廣中遇到的定制化發展問題,實現5G定制網從1到N的快速規模復制,中國電信創新推出了5G能力魔方系統,并在第四屆綻放杯全國總決賽中助力98個應用案例斬獲獎項。其中,包括5G賦能先行示范智能城市治理標桿項目、5G+智慧燃氣數字賦能超大城市公共安全項目、神東煤炭集團5G智慧礦山項目。
露天礦5G覆蓋
而5G能力魔方從業務需求面、技術參數面、原子能力面、標準產品面、商業模式面和解決方案面等六個維度進行設計,解決5G定制網在落地中遇到的客戶需求模糊、網絡要求不清晰等痛點,極大縮短5G定制網項目從客戶溝通到方案落地的整體時間和人力成本,實現“模塊化”封裝、“標準化”輸出,“規模化”應用。
中國電信方面還提到,希望各方能更加積極開放地進行探索研究,勇于擁抱新技術。呼吁各方應加強合作交流,一起把“蛋糕”做大,共同將5G落地于各行各業。只有真正地切入各行業的核心生產環節,才能真正拉動行業對5G網絡、終端、應用的需求,實現5G服務千行百業,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經濟。
此外,中國電信表示還將與各行各業客戶共融共生,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5G發展,把滿足客戶需求、提升客戶體驗作為5G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基于5G定制網解決方案和融合服務,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專業運營、安全保障和服務體驗,爭當5G行業應用規模化發展的先行者和引領者。
在創新技術、產品方案、實踐落地等方面做深做強,為更多客戶提供5G行業應用服務,助力千行百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有效支撐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戰略落地,推動中國5G行業應用快速發展。
本報告詳細匯總了2022年7月9日—7月15日國內外IPTV、OTT、互動電視、視頻網站以及新興領域動態方向,供業界參考!識別下圖二維碼獲取報告!
責任編輯:侯亞麗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