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19年是國內5G網絡普及的元年,2020年是國內5G網絡普及的關鍵年,那么按理來說,到2022年國內5G網絡應該已經實現全面普及了。從運營商、手機廠商的角度來看,如今市面上已經幾乎找不到無法使用5G網絡的手機,而各大運營商也已經基本實現全國鄉鎮以上5G網絡連續覆蓋,情況似乎欣欣向榮。
(相關資料圖)
但是如果我們從消費者的角度去看,那么我們會發現情況其實大有不同。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22年H1中國移動通信消費市場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國內通信消費市場中,4G手機用戶數仍然占絕大多數(10.69億戶),并且比5G手機用戶數(5.2億戶,工信部2月底數據)多了近一倍有余。進入5G時代,盡管5G手機確實成為了市場主流,但是消費者似乎更傾向于使用4G網絡套餐。
自2019年落地推廣以來,國內5G網絡已經發展了差不多三年時間。然而,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少數用戶能夠感受到高速網絡帶來的便利,更多用戶則是在抱怨5G套餐資費變得越來越貴,只要4G套餐能滿足要求就堅決不用5G套餐,這種情況讓不少媒體專家感到百思不得其解。
近日,科普節目《院士開講》為我們請來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理事長鄔賀銓院士。鄔賀銓院士在本次節目上就該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我們不妨來看一下該領域的專家能夠給出怎樣的觀點。
覆蓋依然偏窄,沒有“殺手級”應用
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鄔賀銓院士。根據相關資料顯示,鄔賀銓是我國通信專家,長期從事數字和光通信系統研究開發工作,曾任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現任中國標準化專家委員會主任,曾經先后組織3G/4G/5G網絡項目的研究開發。
換言之,鄔賀銓院士確確實實是移動通信科技領域的重量級人物。
針對5G網絡普及過程中出現的情況,鄔賀銓院士首先指出,事實上,目前我國的5G網絡在系統技術方面已經屬于全球領先水平,而且在5G階段的國際標準化上也起到了很重要的貢獻作用。
問題來了,為什么在我國5G網絡建設全球領先的情況下,很多消費者依然覺得5G網絡并沒有比4G網絡好用到哪去呢?鄔院士表示,一方面是因為5G網絡還在建設期,基站數量不夠多。目前全國只有140萬座5G基站,相比之下,4G基站有將近500多萬座。
除了基站數量,5G基站的信號覆蓋范圍也是一大問題。要知道5G網絡的網速之所以那么快,和它的無線信號使用了更高的頻率有關,這也導致5G網絡的波長更短,覆蓋范圍更小,更容易被遮擋。按照相關調查,5G基站的覆蓋范圍大概是250米,而4G基站的覆蓋范圍大約是一公里,所以5G的信號覆蓋范圍是遠不如4G的。
對于這點,小雷自己也是深有體會。即便身處廣州這種大城市,小雷手機的信號依然會在4G和5G之間來回切換,這就是5G基站覆蓋范圍不夠的體現。特別是進入地鐵站或者是辦公區這種人流密集的地方的時候,5G網絡的通信質量甚至可能還沒有4G網絡穩定。
另一方面,鄔院士認為目前手機配套業務還不成熟,普及需要時間,因而一些網友對5G的“快”感知不強。
換句話說,和3G時代普及的富媒體網頁、音樂流媒體,4G時代普及的視頻流媒體不同,目前市面上還沒有一個“殺手級”應用能夠完整展現出5G的能力。甚至因為設備的限制,沒有多少消費者會去使用4K、8K等高清流媒體,更別說目前炒得火熱的VR頭顯和元宇宙等應用了。
對于這點,小雷本人也是深有感觸。5G網絡給我們帶來的直觀感受就是網速變快了,問題在于,現在的4G網絡已經足以承擔720P、1080P視頻流媒體的播放,至于游玩手游、播放無損音樂也用不上更高的網速。除了偶爾測試一下網速,改變何同學的生活以外,目前5G網絡似乎真的不能給我們什么便利。
高昂的5G費用
事實上,除了鄔院士提出來的兩項技術方面的問題以外,目前5G發展遇到的窘境還有一個根本原因——費用。根據艾媒咨詢的調查顯示,消費者之所以仍然堅持4G、沒有換5G,跟當前運營商提供的5G手機套餐總體價位偏高有關,當然5G網絡覆蓋較差和沒有殺手級應用也是關鍵因素。
在4G時代中后期,因為網絡建設成熟,實體、互聯網運營商百花齊放的原因,整個市面上的套餐價格低到了一種令人發指的地步。月租費用低、定向流量多、套餐外流量價格便宜是當時4G套餐的核心優勢,19元/月的騰訊王卡套餐和59元/月的聯通冰激凌套餐更是突出一個香到不行。
進入5G時代后,套餐價格驟然提升。根據小雷調查,包括新加入的中國廣電在內,目前的四大運營商推出的5G套餐價格均在百元/月左右,而且百元甚至只是起步價位,甚至套內5G流量也有諸多限制。較高的資費和流量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5G相關應用和服務的發展。
除了個人消費者外,企業用戶似乎也不愿使用5G網絡。自2018年起,我國便首次把“工業互聯網”已經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2022年,這項目標已經轉變為更加具體的“5G+工業互聯網”,國家迫切希望通過5G網絡,提升中小微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
然而,正如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所說,目前的“5G+工業互聯網”存在著“不會用、不敢用、用不起”等現實難題。當前中國的企業利潤率普遍偏低,而5G改造的成本過高,對于向來以低成本著稱的中國制造業來說,成本過高的5G網絡將進一步提高中國制造的成本,這對于當下正面臨東南亞、印度、非洲等地制造業競爭的中國制造業來說尤為不利。
目前看來,因為5G需要更高的頻率,實現同等范圍覆蓋時則需要建設比4G更多的基站,這就導致5G建設的成本極為高昂。從三大運營商的最新財報數據來看,除了移動的利潤能勉強覆蓋5G建設成本,聯通電信目前在5G上的投資還處于賠本賺吆喝的階段,距離真正盈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總結
總結一下,正如鄔院士所說:“商用三年,我國5G建設達到預期,但是,應用尚未形成規模,相關技術成熟度還有待提升,5G的能力還沒真正展現出來。”目前我們仍然處于5G網絡的普及階段,不管是5G基站的建設、各種應用的普及或是套餐費用的降低都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個人認為,目前5G的網速優勢,只能在大型文件下載等比較有限的場景里出現,同時因為套餐費用的原因,沒有什么人會用5G網絡下載大型文件,5G網絡的使用率自然上不去。只有等到費用足夠親民,5G網絡的使用率才會不斷上升,互聯網廠商才會潛心研發5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屆時高速網絡的優勢才能夠真正發揮出來。
最后,對消費者而言,現階段5G網絡和4G網絡應用拉不開差距其實是件好事。在過往的多篇文章里我們已經科普過,按照運營商現階段的政策,5G手機可以用4G套餐正常接入5G網絡、體驗5G技術,只是最高下行速率會被限制在300Mbps,但已經比4G網速要快不少。比起價格高昂的5G套餐,繼續用4G套餐體驗5G網絡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2022年《智能視聽產業月報第5期》重磅上線!點擊下圖 訂購 ↓↓↓
責任編輯:李楠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