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北省通信管理局對省內三家通信運營商分別做出了“責令立即改正,并處以30萬元罰款”的處罰,處罰理由是“無正當理由拒絕、阻止、拖延向用戶提供攜號轉網服務”。
(相關資料圖)
攜號轉網服務自2019年11月在全國正式推出以來,距今已有兩年半時間。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攜號轉網用戶數已超過5700萬。在攜號轉網的大環境下,三家通信運營商們的內卷式“血拼”也變得更加慘烈起來。
近日,第四大通信運營商中國廣電正式啟動5G網絡服務,它會成為用戶攜號轉網的選擇之一嗎?通信行業“三足鼎立”的格局將會發生什么變化?用戶又將感受到哪些變化?
近6000萬用戶“轉戶口”
攜號轉網,顧名思義也稱作號碼攜帶、移機不改號,也就是說一家通信運營商的用戶,無需改變自己的手機號碼,就能轉而成為另一家通信運營商的用戶,并享受其提供的各種服務。
早在2010年11月,工信部第一批“攜號轉網”試點在天津、海南啟動。2014年9月,第二批“攜號轉網”試點在江西、湖北、云南落地實施。2019年11月,攜號轉網正式在全國提供服務。
據工信部和通信運營商數據顯示,攜號轉網正式在全國落地兩年半以來,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已有超過5700萬用戶選擇“轉戶口”。而2020年底時,攜號轉網用戶總數為1700萬;到2021年第一季度,這個數字增加至2600萬,單季度增加900萬;再到2022年第一季度,辦理攜號轉網的用戶數已累計達到5700萬。一年間增加了3100萬,超過過往攜號轉網用戶總數,還多出500萬。
其中,中國電信的移動用戶數凈增4515萬,中國移動的移動用戶數凈增2009萬,兩家運營商的移動用戶數累計凈增6524萬,而事實上同期全行業的移動用戶數累計凈增僅為6006萬。毫無疑問,在通信行業大盤中“左手換右手”的用戶流動明顯增多。
攜號轉網將成為常態
“今后,攜號轉網將成為常態。”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表示。
在他看來,當前各家通信運營商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尤其是在網絡信號覆蓋上的競爭。事實上,用戶選擇是否攜號轉網動機非常簡單,就是在日常使用場景中,某家通信運營商的信號沒有覆蓋到用戶的活動區域。為改善體驗,用戶不得不被迫“攜號轉網”。
盤和林認為,當前,5G基站覆蓋還沒有完全飽和,各家通信運營商還存在一些基站信號覆蓋盲區。通信運營商想要留住舊客戶,吸引新用戶,與其不擇手段地“花式搶人”,不如提高網絡質量、增強覆蓋效果、優化通信服務,用創新和品質擴展新的賽道。
目前,廣電入局5G通信服務賽道尚未改變現有市場格局,但移動的頭部通信運營商優勢正在逐漸減弱。不過,廣電若想突出重圍,暫時還需要進一步完善電信服務,改善信號質量。
5G賽道群雄逐鹿,對于消費者而言,通信運營商之間信號覆蓋、資費等方面的競爭,無疑將有利于進一步降低消費者的通信成本,優化消費者的5G通信體驗,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元的選擇。
責任編輯:李楠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