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非英語劇集不算是流媒體平臺上的新新事物,但它的確在近兩年才獲得行業的廣泛關注。隨著越來越多的流媒體平臺開始創作非英語劇集,多元的文化和故事不僅登上了各大獎項的領獎臺,也進入了全球觀眾的家中。
(資料圖片)
非英語劇集的火熱現狀會是國劇大規模出海的契機嗎?
非英語劇集登上國際舞臺
一直以來,科幻、犯罪和青春被業內稱為「全球類型」(global genres),因為這些類型的故事很少受到語言和文化差異的限制,這也是Netflix早期的創作策略。
但隨著各大平臺深入國際市場,非英語劇集取悅的對象變成了當地觀眾,影視創作也不再局限于上述幾個類型,比如改編自意大利作家埃萊娜·費蘭特(Elena Ferrante)「那不勒斯四部曲」的HBO影視劇《我的天才女友》(My Brilliant Friend)、黃東赫導演的Netflix劇集《魷魚游戲》和Apple TV+的多語言新劇《柏青哥》(Pachinko)等等。
去年9月首播的《魷魚游戲》憑借簡潔易懂的視覺形象跨越了語言和文化的障礙,通過關注角色的情感變化牽動觀眾的內心。《魷魚游戲》的火熱不僅推動了韓國影視作品的出口,也讓西語劇集《紙鈔屋》(La Casa de Papel)和法語劇集《亞森·羅賓》(Lupin)等小語種電視劇在一片英語劇集中成功「突圍」。
在采訪中,黃東赫指出非英語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潛力。「這些市場是不斷擴大的。因為缺乏投資,非英語劇集目前還不能達到英語劇集的高度。但如果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我相信有一天非英語劇集會超過英語劇集。」
掃清劇集「出海」的最大障礙
2020年,韓國導演奉俊昊在獲獎后說了這樣一句話:「一旦克服了一英寸高的字幕障礙,你就能領略到更多精彩影片。」
這一英寸高的字幕,既是「障礙」,也是連接起不同文化的橋梁。
Rakuten Viki是一家專注亞洲劇集的網站。盡管這幾年網站嘗試使用機翻,大多劇集還是依賴人工翻譯。這些「用愛發電」的志愿者已經形成一套翻譯流水線,他們算得上是官方組建的「野生字幕組」。
與Rakuten Viki這種購買海外劇集播放權的網站不同,流媒體平臺對原創非英語劇集的字幕翻譯工作從創作時就已經開始。
無論是大制作的動作電影,還是小成本紀錄片,流媒體平臺的譯者在翻譯時手邊都有一本被稱為「模版」(template)劇本。這些「模版」在拍攝時使用的劇本上添加了某些文化短語、單詞、俚語、敬語的注釋以及某處劇情的前因后果。Netflix在翻譯時最看重的是保留原意,Disney+則會根據當地的語言習慣和文化進行適度「發揮」和意譯。
隨著流媒體平臺在全球市場的擴張,需要翻譯的語種也在增加。一些非英語的影視制作就選擇在小語種劇本的基礎上,創作一部英文的「支點劇本」(pivot script)以簡化翻譯流程。
在處理一些不能準確翻譯的單詞時,有些譯者選擇在字幕中保留原文。比如瑞典語中并沒有與英文中的「sir」或「ma’am」相對應的單詞,幾十年來譯者都將這兩個單詞保留在字幕中,久而久之,瑞典觀眾就習慣了這兩個單詞的存在,并內化了它們的含義。類似的例子還有日語和韓語中的尊稱。
在非英語劇集的譯制中,不出錯只是第一步,還要對字幕進行「本土化」(localization)—— 包括根據上線地區的文化和語言環境翻譯對白、使最終字幕的呈現適配音頻和觀眾的閱讀習慣等等。
上線之初,《魷魚游戲》就因為韓翻英的「語焉不詳」造成了觀眾對人物性格和故事走向的理解偏差,受到了雙語觀眾的批評。但字幕不僅是幫助海外觀眾理解劇情的工具,有時候對打造觀看體驗也至關重要。
比如當一位西語角色處在一個法語環境中時,不在字幕中將他/她聽到的法語翻譯成當地語言,或許會讓觀眾「共享」角色的迷惑和混亂,獲得另一種「沉浸式體驗」。
如今,字幕不再是負擔,反而成了不少觀眾追逐的潮流。畢竟在去年9月的好萊塢,沒看過《魷魚游戲》,就意味著不得不在飯桌上保持沉默。或許我們也能借著這股東風,讓成功出海的電視劇不再局限于懸疑劇或者古裝劇。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影視創作要一味迎合海外觀眾的口味,就像Netflix國際影視部總裁貝拉·巴賈里亞(Bela Bajaria)反復說的那樣,無論趨勢怎么變,「創作者首先要忠于本土觀眾。」
2022年《智能視聽產業月報第5期》重磅上線!點擊下圖 訂購 ↓↓↓
責任編輯:李楠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關鍵詞: 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