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阿斯加德的末日,你的末日也要來臨了!”
被永恒之火喚醒后,火焰覆蓋了蘇爾特爾全身,他舉起暮光之劍,橫掃世間萬物。戴上VR頭顯,《雷神3》中驚人一幕近在眼前,渾然難辨現實與電影,火光幾近“燃燒到了自己身上”,不由驚叫出聲,視覺沖擊力可謂無與倫比。
曾幾何時,VR頭顯還帶著些許科幻與新奇的色彩。時至今日,隨著國產VR廠商技術水平的發展,以及硬件設備價格的普降,VR頭顯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移步換景、身臨其境”的“VR看3D”,也開始變得越發普遍。
居家看上百部3D IMAX大片
是怎樣的體驗?
好萊塢大片與爆米花,似乎是夏天永恒的“標配”。而即將臨近的暑期檔里,如何能以較低的成本、打造一個高性價比的家庭3D IMAX影院,足不出戶感受撲面而來的震撼?
“VR看3D大片”似乎是一種解法。迪斯尼、環球、索尼影視、派拉蒙及獅門等巨頭,也接連關注VR 3D領域,并于近日傳出消息,旗下100多部3D經典影片陸續上線Pico視頻。此次合作,也同步登上微博熱搜與抖音熱點話題榜,引發網友熱議。索尼影視更與Pico官博互動,為3D版本《蜘蛛俠》和《精靈旅社》上線預熱。
當我們將目光投向這份片單,其中既有漫威系列、X戰警系列、星球大戰系列等頂尖視效大片,可以讓觀眾更“身臨其境”地領略超級英雄上天入地的魅力;也有《攻殼機動隊》《銀翼殺手2049》《黑衣人》《加勒比海盜》等影史經典,帶來一波“超燃”情懷殺;
還有皮克斯、夢工廠出品的《尋夢環游記》《飛屋環游記》《玩具總動員4》《瘋狂動物城》《獅子王》《馴龍高手》等高分治愈系3D動畫大片,直擊心靈最柔軟的角落;更有小黃人等深受喜愛歷久彌新的合家歡IP,爆笑萌翻。
豐富片源囊括了不同性別、各年齡層的喜好,既適合深夜里“一杯紅酒配電影,舒服窩在沙發里”,同時也提供了多人觀影選項的歡樂云影院。經典3D大片被VR賦予了新的生命力,有網友直言:解鎖了“前所未有的視覺沖擊”,在沉浸式觀影中注意到許多過去未曾留意的細節。
此次合作的超百部大片版權資源,按通常院線3D電影票價每張60元計,也即是說,假設20萬人,即使每人只看一部電影(實際用戶也絕不止看一部),Pico奉上的福利相當于至少12億真金白銀,力度頗為可觀。這也從側面透射出Pico成長期現階段的用戶運營策略,即通過這類切實且優厚的會員用戶福利,更廣泛地吸引客群,培育用戶使用習慣。
據可靠消息稱,有更多影視巨頭正在與Pico洽談合作,Pico官方也表態將繼續為用戶引入國內外優質影片。值得一提的是,上周五剛上映的環球影業大片《侏羅紀世界3》,成功拉升院線在103天后迎來單日大盤破億。不久后,這部大作也將上線Pico。作為系列完結篇,該片視覺特效備受好評,從城市逃亡到冰下競速,從恐龍鱗片到嘴里閃爍的利齒均纖毫畢現,喚起了深埋心底的恐懼。一群重達十余噸、身高近六米的恐龍迎面追逐而來,沉重步伐宛如鼓點,直擊心臟,而這樣的視覺特效也可以在VR設備上獲得更極致展現。
畢竟與傳統平面觀影模式相比,VR不受任何干擾、無范圍限制,能有效突破裸眼3D技術的局限,放大視野拓寬屏幕邊界,人物形象圓潤飽滿,距離無限貼近,因此居家即可實現IMAX效果。這大概也是VR與3D天生適配的深層根源。
與3D大片的“聯姻”,算是VR繼B端、G端之后,在C端市場破局的進一步探索。對好萊塢五大而言,此次合作無疑是一次在VR時代搶先占位,培養用戶VR觀影習慣的探索實驗。但在評論區,我們也注意到有用戶提到“老片過多,希望看到更多新片”。針對VR影片,用戶顯然更期待6DoF全景視頻,即用戶可以前后左右移動、身臨其境觀影的360度沉浸式影片。目前榮獲了2019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蒼穹》、《花房姑娘》等6DoF全景視頻都已陸續在Pico視頻中上線,但這類型作品,仍缺乏好萊塢級別片方的身影。
VR風起,影視宣發如何借力?
(相關資料圖)
IDC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VR頭顯出貨量達1095萬臺,同比增長97.1%,市場規模相比2017年增長2.48倍。越來越多的從業者看到了VR勾連未來虛擬世界的可能,并嘗試借勢風口熱度。“VR看3D”便是其中之一,這一模式不僅構建了全新的用戶觀影模式,更可能影響整個影視行業下游宣發端,甚至反作用于生產端。
傳統“觀影團”等電影線下宣發模式受時間、場地等限制較大,觸達率有限。另外,在媒介革新迭代的時代背景下,影視用戶閾值提高,增長趨緩,傳統宣發模式未必完全奏效,相應地宣發模式也需要迎來升級,以更有娛樂性和沉浸感、互動感,一對一的方式吸引增量市場。VR看片以其“入戶到家”的特征,打破了時空、場地束縛,同時也能夠以點對點的方式深度觸達用戶心智,或將為影視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在電影百年發展歷程中,經歷了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的多次技術變革,并最終推動視聽語言的發展進步。不少從業者認為,從平面到立體再到可以交互的VR,是電影可能的一個進化方向。基于對這一未來趨勢的判斷,最新一屆威尼斯電影節還特意推出了“VR競賽單元”,展映了20多部VR沉浸影像作品。
而對于VR廠商來說,布局影視內容,也是滿足用戶多元化需求、提高用戶使用時長的必然選擇。市占率居國內第一、全球第三的Pico,與Meta收購的VR品牌Oculus相比,由于市場發展程度差異,走出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在國外VR普及率更高的前提下,Oculus以重度硬核游戲為切入點。扎克伯格表示,當Oculus吸引1000萬活躍用戶時,市場將會形成正循環:市場銷量的持續增長,可以吸引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加入,然后在內容生態的助攻下撬動更大的銷量。
而Pico則綜合應用了自制內容、補貼創作者、外部收購等多種方式,全面布局泛文娛領域,向更多泛用戶破圈、而非僅僅關注游戲愛好者。今年4月Pico視頻正式上線,時至今日誕生了兩個月。被字節收購后,字節也有意識地將西瓜視頻、抖音、頭條等獨特的內容體系融入,例如,在Pico可以看到《為歌而贊》的超大屏純享版,以及西瓜視頻多部版權影視,其內容生態處于日益豐富的高速生長階段。此次“Pico3D大片重燃計劃”的誕生,也離不開此前西瓜視頻與好萊塢電影公司建立的版權合作基礎。
在VR廠商主動擁抱長短視頻的同時,影視宣發又該如何借勢VR趨勢紅利呢?首先需要思考平臺廠商與影片的視覺特效、核心受眾之間的契合度,比如VR用戶以一二線城市年輕群體為主,他們大多注重視覺體驗,同時對新奇事物有著強烈興趣,視效大片受眾與VR用戶有著相當的重合度,不妨采用更有記憶點的宣發形式,突出內容視覺優勢及有趣之處;以及雙方體量規模是否對等,自制能力是否匹配,宣發資源是否豐富,廠商自身的VR內容制作能力和平臺特性能否形成生態互補,如擅長2D的片方可以借此豐富3D內容,挖掘增量市場,反哺上游;另外可以利用社區傳播等補充渠道,增強用戶情感粘性,強化IP認知。
但值得期待的是,一個全新的影視VR宣發時代正在徐徐展開。
VR與內容如何互相成就?
將時針撥回到2016年,彼時曾經被視為“VR元年”,2017-2018年,行業在熱鬧之后迅速迎來了沉寂與洗牌,2020年重新回溫,加之5G技術落地,為VR的爆發推廣帶來了新契機。
在2021年,字節收購Pico,帶來了全平臺流量支持,并大力補全內容生態,引發了行業格局的震蕩與改變。時至今日,VR產業已基本告別上半場“過度重視硬件的軍備競賽”,轉向了下半場的“整體生態比拼”。
中信建投證券發布的《VR行業專題研究:從Pico看國內VR市場》等指出,國內VR產業正從營銷驅動轉向優質內容驅動。調查顯示,近半數用戶認為,對VR產品最看重的是內容方面的豐富度。據Perkins Coie調研顯示,2021年影響用戶使用VR/AR的因素中,內容缺失仍以27%位居首位。這足以證明,內容仍是VR產業的短板所在,關系著VR能否向非核心用戶圈層拓展。因此,VR需要內容。
反過來,內容也同樣需要VR。作為“看待世界和欣賞藝術的一雙全新的眼睛”,VR重新解構了游戲、綜藝、演唱會等文娛內容的詮釋方式。正如皮克斯所奉行的“藝術挑戰科技,科技激發藝術”,VR帶來的沉浸式感受為傳統內容賦予了新的生命力,豐富落地體驗、增強交互性、激活創意,VR能夠構建美好生活,打破人與人溝通的邊界。
可以說,VR技術與內容是的“相輔相成、互利共生”的關系。用戶可以在Pico追綜藝、追新番,用巨幕刷抖音,觀看3D的VR互動實時直播演唱會。不久之前,《致勝11分》在Pico大熱,無數用戶對VR 乒乓球的新鮮玩法和交互樂趣上頭,沉迷于居家健身打卡,并推動這一休閑運動游戲破圈。《王牌對王牌7》中,賈玲和楊迪甚至帶著 Pico 進行了 VR 乒乓球對決。
作為北京冬奧會VR版合作方,Pico為體育迷帶來了傳統直播賽事稀缺的“沉浸感”“現場即時互動感”,此外平臺還擁有“拜仁慕尼黑vs多特蒙德”德甲賽事同步直播等獨家內容。在此前的鄭鈞VR 私人唱聊會,交互場景實時切換,如演唱《長安長安》時的西安古城墻,最后用戶與鄭鈞通過VR云合唱《私奔》,全場氣氛嗨爆。6月17日,國內頭部虛擬偶像團體A-SOUL官宣入駐Pico。VR的應用范圍遠遠不限于游戲,其在運動健身、影視、音樂、綜藝、虛擬偶像、數字時尚等多個領域的潛力,尚待挖掘。
VR產業想要走得更遠,離不開內容的創新,離不開市場關注度、用戶消費意愿的日益提升。致力于推動VR大眾化,以科技改善生活的頭號玩家們,會在未來交出一份怎樣的內容答卷?不妨且行且待。
責任編輯:李楠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