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愛奇藝創始人龔宇曾做出一個“預判”,他認為愛奇藝或將在5年內實現盈利。一年后,這個目標至少“暫時”實現了。
根據近日愛奇藝披露的第一季度財務數據,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72.77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同期的79.68億元下降約8.67%;歸屬于愛奇藝的凈利潤為1.69億元,上年同期凈虧損13億元。
對于長期淹沒在虧損陰影下的長視頻行業來說,愛奇藝的盈利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單看愛奇藝一季度的盈利,開源節流的成分更大,并不意味著長視頻可以靠這個模式長期走下去。與此同時,會員增長乏力也在困擾長視頻平臺,想要突破天花板還要看內容質量。
01
多數長視頻平臺仍在虧損邊緣
“之前是順著碗壁往下滑,不知道碗底在哪兒,現在則是看到‘碗邊””——這是龔宇對愛奇藝首次盈利的形容。
這并不夸張,長視頻領域的發展,一直被外界視為“花錢打水漂”式的投入。據經濟日報報道,國內長視頻頭部平臺“愛優騰”(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在十年間已經燒光1000多億元人民幣,而“回報”卻是持續的虧損。
對比其他平臺的近期數據,虧損依然是常態。在愛奇藝一季度盈利之前,“虧損收窄”甚至可以算是業內的好消息。
阿里巴巴集團2022財年第四季度(2022年1月1日至3月31日)財報顯示,優酷日均付費用戶同比增長14%,同時通過審慎投資于內容及制作能力,持續改善運營效率,實現“虧損同比收窄”。
騰訊在今年一季度財報中并沒有提及騰訊視頻過多數據,在2021年財報中也沒有詳細標明騰訊視頻的虧損數據,只是提到“正采取措施優化成本,減少騰訊視頻的財務虧損”。
B站在2021財年凈虧損68億元,同比擴大119%;其中,第四季度凈虧損20.958億元,同比擴大148%。
有投資人認為,愛奇藝的首度盈利是一個“讓行業為之振奮的消息”。而這是否意味著長視頻行業將迎來發展拐點?龔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是不是行業的拐點,還有待觀察,但這一定是愛奇藝的拐點。”
愛奇藝接下來幾個季度也將繼續執行目前的運營策略。龔宇在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總結了4點原因:一季度新上線的頭部內容為會員規模和月度平均單會員收入(ARM)帶來增長;精細化內容排播等進一步提升運營效率;控制成本和費用;通過多種方式進一步提升銷售能力等。同時他堅信,一季度的表現是“可復制的”。
“愛奇藝的盈利跟行業變革也離不開關系,”一位從事影視制作的人士對紅星資本局分析,演員限薪查稅、偶像產業被限制打壓帶來的成本整體下降,以及行業收縮產業轉型都為降本增效提供了支撐。
02
騰訊、優酷120多個項目僅通過3個
降成本已成行業共識
雖然實現了“扭虧為贏”,但愛奇藝的總營收從去年一季度開始就是持續下降的。這也被外界認為,盈利很大程度應歸功于對成本的控制。
以成本來看,愛奇藝的營收成本出現了明顯的收縮,一季度同比下降了16%,為60億元;銷售及管理費用同比下降38%,為7.4億元。
內容成本居高不下一直是長視頻平臺盈利難的主要原因。但在今年一季度,愛奇藝的內容成本下降至44億元,同比減少了19%,創下近四年新低。
紅星資本局梳理,自2019年開始,愛奇藝內容成本增幅已連續多季度實現下降,內容成本在總營收的占比逐步回落——在2019年之前,愛奇藝內容成本占總營收的比重均高于70%,最高一次2018年四季度一度達到93%。而在2020年之后,該比值普遍降至70%以下,2022年一季度約占60%左右。
“我們現在最主要的策略是增加頭部內容,減少‘撲街’內容,腰部內容不刻意去做。”龔宇的策略是,把回報小的或是投資回報差的項目砍掉或收縮規模。
此外,愛奇藝財報還顯示,一季度銷售、一般和行政費用為7.448億元,同比下降38%,主因是營銷支出、人事相關補償費用、股票補償費用減少等;研發費用為4.75億元,同比下降29%,主因為人事相關費用減少。
紅星資本局梳理財報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愛奇藝的員工數量分別為4794、6014、8577、8889和7721人。截至2021年底,愛奇藝的員工數量為5856,比2020年的7721人減少了近2000人。
降本增效已經是整個視頻行業共識的策略。
今年年初,騰訊視頻副總裁韓志杰在朋友圈發文稱“開了史上最慘烈的項目決策會”—— 70余個項目過會,最終只通過了2個;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謝穎也在朋友圈也公開表示,年前最后一次立項會,53個劇集項目過綠燈會,最后只鎖了一個IP。
騰訊、優酷兩大平臺共計120多個項目,僅審核通過了3個,這意味著在內容成本方面,各個平臺都開啟了非常嚴格的審核篩選。
各個渠道披露的信息也證實了這一點。騰訊視頻在今年的早春分享會上明確提出要“降本增效”、“優化內容成本”。在財報中騰訊也明確表示,正在采取措施優化成本,在保持行業領導地位的前提下減少騰訊視頻的財務虧損。阿里也曾在財報中明確表示,要提升優酷運營效率,收窄虧損。
降本增效勢在必行,這標志著長視頻“撒錢的時代”已經結束。但也有業內人士持觀望態度,認為營收下滑的同時,降本的手段并不能持續。
“一味的降本增效難以持續。”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對紅星資本局表示,經過十幾年的行業探索實踐顯示,長視頻并不具備大規模盈利的能力。投入巨大而產出與之相比不成比例,意味著行業缺少健康的商業模式。
03
靠收費上漲帶來會員收入上升
仍是平臺最大收入來源
盈利的賬除了節流,還有開源。愛奇藝的收入由會員服務、廣告、內容分銷和其他四部分組成。但2022年一季度財報顯示,除會員收入外,剩余版塊收入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在線廣告服務營收為13億元,同比下滑30%;內容分發營收為6.26億元,同比下滑20%;其他收入為8.42億元,同比下滑12%。
作為平臺最大的收入來源,一季度愛奇藝會員服務收入44.71億元,同比增長3.7%,環比增長8.5%,在總營收中的占比61.4%,創歷史新高。
會員收入的提高,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去年愛奇藝會員漲價。近兩年愛奇藝已經兩次上調會員價格。最近一次是2021年末,提價后愛奇藝黃金VIP普通包月會員由25元提至30元,漲幅20%;連續包月、普通季卡和連續包季也在調價之列。
近半年來看,各長視頻平臺均拉開了“漲價”序幕,包括芒果TV、咪咕、騰訊等。騰訊視頻更是在一年之內進行過兩次上調——去年4月,騰訊視頻已經進行過一輪最高50%漲幅的價格調整;今年4月,騰訊視頻再次調整了連續包月、包年套餐,以及季卡、年卡的價格,漲價幅度最高為25%。
漲價后帶來的收益效果是明顯的。以今年騰訊視頻VIP連續包月價格由20元漲至25元為例,坐擁1.24億會員、每月漲價5元,能給騰訊視頻每月帶來6.2億元的增收,一年算下來則增加74.4億元的收入。
對于長視頻平臺的集體漲價,艾媒咨詢CEO張毅并不意外。他指出,過去會員價格較低的目的是為了擴大用戶規模,但無論是會員收入還是廣告收入,龐大的用戶數量都沒有給平臺帶來利潤。另一方面,長視頻會員價格應該遵從市場規律回歸價值,從這個角度看,顯然目前的價格無法支撐成本,漲價也是必然選擇。
“漲價是作死,不漲價是等死。”愛奇藝前高管李文則指出,內容獲取成本一直不低,而基礎定價又偏低,“平臺已經陷入兩難境地,流量下降,內容減少供給,廣告收入也下降……長期虧損運營誰也受不了。”
04
會員增長乏力,行業拐點仍不明朗
但漲價帶來了另一個難以預測的結果,即質量問題。“視頻質量是個難題,而且眾口難調,很難說提價之后的質量是升是降,”有業內人士對紅星資本局表示。
青年劇作家導演向凱把頻繁上調會員價格形容為“自殺式的模式”,“這不是一個一勞永逸的決策,要考慮頻繁漲價的同時,會員也會造成流失。”
會員增長停滯、甚至流失的情況已經存在多個平臺。根據騰訊3月23日發布的全年財報信息,截至2021年12月31日,騰訊視頻的付費會員數量增長僅為1%,整體數量為1.24億人。
而根據其財報數據,騰訊視頻的會員數量在2021年第一、第二季度是1.25億,2021年第四季度和2022年第一季度的數量是1.24億。這意味著騰訊視頻的會員數量環比幾乎沒有變化,同時會員增速二次歸零,重演了2021年第二季度的情形。
愛奇藝在這幾個季度則有不同程度的會員流失。截至2021年9月30日,愛奇藝的訂閱會員規模達到1.036億,上年同期為1.03億;但2021年第二季度,愛奇藝的總會員數是1.062億。第三季度相較于第二季度,訂閱用戶流失了260萬。
2021年第四季度,愛奇藝進行了會員調價,日均訂閱會員總數為9700萬,跌破1億大關。而2020年同期為1.027億。
頭部長視頻平臺在2019年就邁入了“億級”時代,到如今整體增長放緩,如果拋開行業人口紅利見頂的因素,最終還是要回到“用戶付費意愿”的老話題上。
內容成本、內容質量、會員數量三者環環相扣,突破的關鍵,依然在于作品。以愛奇藝今年一季度會員數重返1億以上來看,《人世間》《心居》等口碑佳作的推出起到了一定助力。而近期爆火的《夢華錄》依然說明了這個問題,上線8天累計播放量達8.59億,業內普遍認為這同樣會推動騰訊視頻會員的增長。
在向凱看來,愛奇藝一季度的盈利并非真正靠內容實現,而是由會員漲價、裁員、減少劇作、砍掉綜藝等多重因素導致。“勒緊褲腰帶的盈利模式不可效仿,愛奇藝的盈利也不能說明長視頻的春天就來了。”
“關鍵在于減負同時,要在內容輸出上保量增值。平臺應該想想怎么從內容制作上吸引高質量團隊。”向凱對記者表示,愛優騰在自制、押爆款上栽過不少跟頭,在版權項目上應該有所減少,“將更多的資本投入到頭部精品內容制作上。也應該考慮跟影視制作公司合作分賬劇,分攤成本,共享風險。”
責任編輯:閆爽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