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研究院副院長陳運清發表《以云網融合為主線踐行5G定制網自主創新》的主旨演講,介紹了中國電信5G定制網的自研創新能力如何賦能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5G定制網是云網融合最佳實踐
數字經濟時代,業務數字化、技術融合化和數據價值化的發展趨勢,驅動著IT和CT,連接和算力的深度融合。陳運清表示,這一背景下,數字經濟的基礎底座正從連接為主的網絡基礎設施向云網融合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加速演進。
早在2016年,中國電信就啟動了網絡重構計劃,率先提出云網融合的發展理念,經過多年實踐,如今已經邁向云網融合3.0階段。陳運清介紹,通過全面推進云、網、大數據、AI、安全、DC、算力、綠色等多種要素布局,升級與融合集成創新,為產業數字化高質量發展提供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安全可控的云網融合的數字信息基礎設施。
基于云網融合的創新實踐,中國電信于2020年11月發布5G定制網產品方案,以“致遠、比鄰、如翼”三類服務模式為不同行業客戶提供“網定制、邊智能、云協同、X 隨選”融合協同的綜合解決方案。在陳運清看來,5G定制網是中國電信云網融合的最佳實踐。
“想要做好5G定制網,需要強化5G和承載網的基礎能力。”目前,中國電信已建成全球首張規模最大、網速最快的5G SA共享網絡。ChinaNet+CN2-DCI骨干承載網與新型城域網聯動,更加匹配云網融合中現實需求。依托光纜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ROADM全光網絡,覆蓋300+城市的OTN精品網。
在進一步做強5G無線能力方面,中國電信積極探索的超級上行、超級頻率聚變創新技術,分別提高5G上行能力和離散頻率使用效率;超級時頻折疊技術進一步提升上行大帶寬、低時延、可靠性、大容量網絡能力。
自智網絡賦能5G定制網智能化
5G帶著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使命而來,5G定制網的出現是為了滿足不同客戶和場景對通信網絡的差異化服務能力要求。不過,隨著5G在各行業應用的不斷深化,網絡日益復雜,業務日益多元,體驗日益多樣,需要借助AI等技術實現網絡自智,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簡化運維難度,提升業務保障水平。
“自智網絡是5G定制網的智能化主線。”陳運清指出,為此中國電信在5G運營中基于網絡智能化體系,進行了網絡自智的探索和實踐。
據介紹,這一立體化的網絡智能化體系包括:網絡數據中臺、網絡數字孿生中臺和AI中臺構成的自智網絡中臺提供基礎底座;云網知識圖譜、智能仿真決策、智能交互引擎等構成的自智網絡引擎是核心驅動;網絡智能感知、分析、預測、決策和控制形成的自智網絡能力貫穿自智網絡建設運營全生命周期。
基于此,中國電信已經在5GC智能駕駛方面取得突破。陳運清介紹,5GC云網智能駕駛完全自主研發,基于云網資源與數據共享平臺、采控平臺基礎底座能力,打造云網采控AI能力引擎,支撐5GC智能調度、自動巡檢、一鍵恢復等業務場景,助力云網運營數字化轉型,提升運營效率,優化客戶感知。
目前,5GC云網智能駕駛達到L2等級,今后的目標是達到L4等級。從落地效果來看,已經對接上千個5GC的網元,網絡運營過程中可調用的API超過1000個,網絡基礎資源數據達到日均2200萬條。
與此同時,中國電信持續推動5G網絡向智能化演進,基于3GPP原生標準支持的NWDAF向5G網絡提供智能化分析服務,通過標準的策略控制流程在網絡內實現實時的精細化智能閉環系統。與新一代運營系統結合協同,充分運用運營系統內各個平臺的能力,發揮其數據、算法、算力等方面的優勢,為5G網絡智能化賦能。
自主創新打造5G定制網核心能力
為了更好地打造5G定制網能力,從而為客戶提供更完善的5G定制網解決方案,中國電信圍繞5G定制網“網定制、邊智能、云協同、X 隨選”的特點,進行了一系列的自主創新,并在現網得到應用。
網定制方面,自研具備低時延、高可靠、上行大帶寬、無線資源預留能力的5G小站。小站的融合型ASIC化pRRU、高性能上行合并、全云化BBU、無線網絡能力開放的特性,有助于提升5G定制網彈性化的能力,從而滿足垂直行業的差異化需求。
另外,中國電信自研輕量級UPF,在全球率先實現N4接口開放,能與主流5G核心網廠家全互通。面向垂直行業,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低成本組網、邊緣網絡安全、數據流向定制服務。融合中國電信比鄰、如翼5G定制網服務模式,滿足地市、接入局、園區多級部署場景。
邊智能方面,在國內運營商中率先實現了自主研發5G邊緣云網融合邊緣一體機,該一體機以MEC平臺為核心,集成融合了邊緣UPF、小基站、輕量級5GC、工業PON、工業網關等產品,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堅實的邊緣云網基礎設施。陳運清指出,這是中國電信打造5G定制網差異化服務的核心產品。
云協同方面,以千兆光網/5G/WiFi6三千兆融合需求為牽引,圍繞深淺邊緣DC布局,構建以云為核心、固移融合、云網一體的新型城域網,實現網絡彈性擴展、業務快速提供及網絡智能化。
X 隨選方面,通過“網絡+數據+算力+算法”的融合,研發軟硬件解耦、IT和OT融合的云化工業控制操作系統,突破工業控制軟件歐美壟斷的“卡脖子”技術。陳運清介紹,2020年11月,中國電信與美的聯合發布5G云化PLC方案,2022年5月完成驗證,并在遠程控制、AI質檢、AGV物流、無序分檢、柔性打磨、無人涂膠等得到應用。
綠色節能方面,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共建共享5G網絡,大幅降低成本,后期運營節能約40%。同時中國電信積極嘗試將AI技術引入5G節能領域,自研基站AI節能技術已經覆蓋超過100萬個扇區,整體節能效率超過15%。
加速落地應用,推進持續演進
陳運清介紹,從2020年起,中國電信已與行業頭部客戶聯合成立客戶級聯合創新中心/實驗室54家,打造標桿示范引領行業。目前中國電信的5G定制網方面已經在多個行業的頭部企業中得到落地應用。
例如,面向智慧工廠/企業園區的需求,提出了基于5G+PON+自研MEC的智慧化園區總體解決方案,提供室內外雙千兆連接能力,業務應用靈活部署的算力資源,以及客戶自服務門戶,實現云、網、應用的集中管理。按需加載行業應用,滿足客戶定制化需求。
再比如,基于自研的5G+UPF下沉方案, 助力智能工廠數字化轉型。輕量級UPF已在智能制造、智慧醫療、電力能源等六大領域完成超過200個行業5G商用項目,推動5G專網方案及應用快速落地。
不過,陳運清指出,當前的實踐仍處于遠程操控、機器視覺等輔助性生產環節,5G定制網演進的下一步是要深入到核心環節。目前的關鍵矛盾在于單位面積超高ToB上行帶寬需求和產品&組網管道能力的不足,時延和可靠性保障大概率需要妥協和平衡。
因此,定制網未來演進的關鍵是滿足上行容量需求,需要沿云網融合3.0的路徑,融合多種關鍵數字要素,強化積木組合式的靈活定制能力,構建云網邊端安一體的5G定制網解決方案。
海南論道,提供給視聽人槳與舵,做視聽人的地圖,歡迎你的到來!
責任編輯:李楠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