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奇藝盈利了。
剛剛發布的一季報顯示,愛奇藝一季度營收73億元,基于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財務指標(non-GAAP)的運營利潤3.3億元,利潤率4%,愛奇藝首次實現了季度盈利。
愛奇藝盈利的消息迅速占據了各大網絡媒體頭條。因為很長一段時間,長視頻行業尤其是“優愛騰”三強,屢屢由于大規模的內容投入帶來巨額虧損,讓市場一時看不出這個行業到底還有沒有前途。
關鍵作為優愛騰學習對象的奈飛,在一季報也交出了讓人詫異的成績單。Q1財報顯示,奈飛2022第一季度營收為78.68億美元,同比增長9.8%;凈利潤為15.97億美元,同比下降6.4%。此外,奈飛減少了大約20萬訂戶,遭遇了十多年來的首次下滑。
這被稱作奈飛發展史上的“滑鐵盧”。據5月18日消息,奈飛在交出如此糟糕的成績單之后,立即決定裁員150人,理由是增加營業流動性。這從另一個方面顯示出,這家流媒體視頻巨頭已經對商業模式產生了懷疑。
資本市場的態度也產生了反轉,奈飛股價從去年700美元/股高點一路下跌,截止5月27日收盤報195.19美元/股,回到2018年的水平,而這已經是近一個月以來美股股市行情較好的時期。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直虧損不斷的“優愛騰”,燒盡了投資人對他們的耐心。長視頻行業到底有沒有盈利前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成為資本市場討論的焦點。
然而此次愛奇藝傳出單季度盈利的消息,不光給這個行業的從業者打了一劑強心針,同時也讓投資人看到了希望。拆分愛奇藝盈利的過程能發現,其實這個行業盈利的契機一直在身邊,只不過“優愛騰”三家,根本沒有關注罷了。
“逼出來”的盈利
愛奇藝的這次盈利,與其說是整個長視頻行業的勝利,倒不如說是這家公司被“逼迫”到極致的選擇。
2021年11月發布的愛奇藝三季報顯示,季度營收完成76億元,增長同比超過了6%,屬于正常;但凈虧損為 17億元,相比去年同期擴大41.7%。
問題是,虧損增加如此之快原因是“為了快速獲取新用戶”。但很可惜的是去年三季報顯示其用戶增長幾乎見頂,比2020年同期僅增長了60萬左右。
關鍵恰恰在這個時間,愛奇藝上調了用戶資費,引來市場和用戶的非議,本身承擔了大量的社會輿論壓力。
同時一直在傳百度出售愛奇藝的風波逐漸平息。
背后并不是金主百度不想拋掉愛奇藝的包袱,更重要的是曾經出價的騰訊和阿里兩家,對于百度來說都有些“資敵”的嫌疑。
“與其賣掉愛奇藝增強長視頻行業其他兩強的實力,從三國鼎立變成兩相對峙,讓整個行業因壟斷帶來盈利的契機,倒不如把這樣的亂局維持下去”,曾在幾家互聯網大廠都做過公關負責人阿龍如此表示,百度的小心思在圈子里不是秘密。
在他看來百度掐滅了出售愛奇藝的心思,對愛奇藝管理層來說也是一件好事。“以往愛奇藝不得不想方設法沖高營收數據,目的無外乎就是打扮光鮮一點賣個好價格,但出售這件事停下來,愛奇藝的管理層只能想方設法做好內部調整。”
但這就帶來另外一個問題。
實際上之前為了沖高營業額在百度默許下,龔宇帶領愛奇藝做了很多方面的嘗試。根據財報數據顯示,從2020年下半年傳出愛奇藝可能出售消息到2021年年底,愛奇藝陸續開設了VR業務、線下旅游產業、實體劇院等新興業務,甚至還參與到游戲設計和制作過程中。
在2021年三季度即使愛奇藝的用戶資費上調,其收入的增長依然沒有完成指標,虧損額反而創了新高,這給愛奇藝管理團隊提了一個醒。
于是在2021年四季度充斥全網的就是愛奇藝裁員的消息。而且伴隨裁員,愛奇藝對內部的產品線也進行了詳細梳理。
2021年四季報公布后,人們發現縮減業務+裁員的愛奇藝,居然因為降低運營成本而迎來了盈虧平衡的機遇。財報顯示,愛奇藝減虧卓有成效,在總營收增長的情況下,虧損率全年下降5%,CEO龔宇甚至就此給出2022年爭取愛奇藝盈虧平衡的預期。
2022年一季報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再疊加有國有資本可能入股的傳聞,3月1日發財報當天,愛奇藝的股價上漲最高超過40%。
很快,國有資本以及老股東百度就向愛奇藝進行了新一輪的注資。2022年3月5日,愛奇藝宣布完成新一輪2.85億美元的融資。摩根斯坦利也將愛奇藝股價的預期從持有改為了“增持”。
從資本方到股東方的支持讓愛奇藝看到了希望和甜頭,龔宇加強了對成本的管控,最終使愛奇藝在今年一季度徹底實現了盈利。
而這個看似陰差陽錯的盈利過程,如果放到長視頻行業來說,其實都是成立的。換句話說,長視頻行業雖然虧損嚴重,但他們盈利的方式一直都在身邊,只不過只顧埋頭競速的“優愛騰”并沒有看見。
燒錢的行業三強
實際上中國互聯網行業一直遵循的是一個資本加速的優勝劣汰過程。
不管是阿里與百度,后來的京東和蘇寧;還是“百團大戰”中美團脫穎而出;亦或是“出行大戰”中滴滴的勝利,無一例外都顯示出資本在互聯網企業競爭中的作用。
這也讓很多后來的互聯網企業,將用資本快速迭代市場擴展用戶數量奉為行為準則。換句話說,“燒錢”曾經是互聯網大佬不約而同的選擇。
在長視頻行業,也是如此。
長視頻行業的燒錢大戰,是從搜狐視頻開始的。
2009年到2014年,搜狐開始發力美劇版權,囊括了《越獄》、《老友記》、《生活大爆炸》、《絕命毒師》、《破產姐妹》等多部大熱美劇。在“看美劇上搜狐”的流量紅利加持下,搜狐視頻成為當之無愧的視頻第一梯隊選手。
搜狐視頻的成功讓所有想進入長視頻行業的平臺看到了機遇,他們也紛紛花巨資引進各種版權,提升自己平臺在用戶心目中的地位。
這其實是第一次長視頻行業爆發期,但背后無一例外都是資本推動的影子。
資本助推長視頻行業的高潮是樂視的爆發,賈躍亭攜龐大的融資能力登陸長視頻市場,計劃要用三年500億徹底干翻所有的競爭對手,他利用投資融資加拍攝的三位一體,徹底在2017年之前,占住了長視頻行業頭把交椅。
而且為了取得優勢,賈躍亭不惜拋出重金求購各種熱門版權,尤其在體育賽事上,樂視體育巔峰時期擁有英超、西甲、德甲等多個國際頂級足球賽事的轉播權。
成也資本,敗也資本。融資能力出現漏洞的賈躍亭,最終把樂視拉進了一個深淵。
而一直與搜狐視頻和樂視不斷競爭的優愛騰三家,為了購買高額壁壘的版權,保住自己的市場地位,同時也為了支撐越來越精良、演員費用越來越高的自制劇和自制綜藝,不得不支出了大量的內容成本。
2021年,騰訊公司副總裁、企鵝影視CEO孫忠懷稱,騰訊視頻過去3年投入的內容成本已經超過了500億元,未來三年仍將投入超過千億元。
優酷也不甘其后,因為非上市公司財報數據并沒披露,但2015年的數據顯示一個季度就燒掉了近4億元人民幣。最近這幾年隨著騰訊、愛奇藝步步緊逼,優酷內容支出也呈現上漲趨勢。
愛奇藝9年凈虧損超過438億元,虧損的主要原因都是由內容成本的激增造成的。2021年三季報顯示,愛奇藝的收入成本是70億元,內容成本作為收入成本的重要部分為53億元,較2020年同期增長 13%。
“優愛騰”三家為了爭搶領軍者的地位,從2016年開始不斷在內容制作領域投入重金,尤其是對劇本、IP和影片獨家播放權的爭奪上。
以火爆劇集《如懿傳》為例,2016年騰訊優酷展開爭奪,本來兩家各出6億元共享版權,但騰訊最終開價13億元拿到了獨播權。
競爭到后來2018-2019年,很多劇作家在劇本框架形成之后就可以跟三大平臺溝通,獲得提前預付的版權費,以便讓平臺拿到獨家制作權。
這種不加控制的投入競爭猶如“軍備競賽”,一方面不斷推高自制劇IP、導演、演員等方面的成本,讓平臺自制劇越來越奢侈,成為“優愛騰”拉開跟其他視頻平臺競爭的護城河;另一方面也讓這三家苦不堪言,還不能后退一步,只能咬牙堅持。
“中國的互聯網競爭呈現一個雙寡頭就能盈利的狀態”,阿龍表示跟長視頻最像的行業是電影票訂票平臺,“現在就剩貓眼和淘票票兩家,兩家在電影院上的話語權日益嚴重,就形成一個盈利的長閉環。”
像這樣中國互聯網競爭到最后靠規模盈利的例子比比皆是。在阿龍看來,此前電商領域京東和阿里雙強并立的時代,雙方都可以盈利,拼多多出現之后為了增加競爭,曾經的兩強就不得不支出巨額的成本影響到盈利率的實現。
“因此長視頻平臺‘優愛騰’這三家,明知道巨額的內容投入有很多是被浪費掉了,但他們在被架高的成本面前沒有辦法只能堅持,因為誰堅持不住誰就會掉隊,而之前的投入都會泡湯了,最后的盈利當然也沒他的份。”
回歸正常才能盈利
其實愛奇藝這次一季報顯示盈利,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外延效應,就是讓“優愛騰”剩余兩家看到不靠大制作和大水漫灌的投入,企業也能獲得競爭優勢。
愛奇藝被逼到這個份上,一方面瘋狂砍掉那些不成熟的產品線,節省內部管理費用,另一方面想方設法從技術入手,降低在視頻制作之中的人工投入。比如愛奇藝增加了在線剪輯和AI剪輯的功能,幫助制作方快速實現影片的剪輯和封裝;再比如愛奇藝上線了AI配音的功能,近似人聲的AI可以大幅降低制作方的難度和成本。
再加上從編劇角度對劇本的精雕細琢和優先挑選,這讓愛奇藝本身內容成本呈現出急速下降的趨勢,進而影響到最終盈利的實現。
但這其實只是傳統企業管理觀念的一個縮影罷了。
對此,之前愛奇藝PCG總裁兼首席內容官王曉暉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效益不好的業務要做一些減法。在高速增長期,你必須要補短板;在預期不穩定的時候,必須加固長板……只有把長板做得更有價值才能度過行業寒冬。”
某種程度上,互聯網企業核心是一家企業管理觀念是否超前,以往靠資本推動燒錢帶來的增速,其實對于企業正常和健康的發展并沒有太大的幫助,反而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真應該慢下來好好研究自己的短處,想方設法彌補自己的問題,解決內部管理上的漏洞,最終產生向前的效能。
全球知名管理學專家赫爾曼·西蒙曾經在自己的書中指出,企業的一切問題都是增長問題,解決增長的核心,就是做好企業的管理。
對于一家企業來說,大量拓展收入和嚴控成本之間要形成一個動態的平衡,這個平衡只有牢不可破,才能保證企業盈利,而且財務要健康的發展下去。
愛奇藝現在成功盈利背后是很簡單的道理,但同時也是企業管理學最核心的原理。
某種意義上互聯網競爭其實也是企業之間管理模式的競爭,資本雖然對他有所推動,但真正決定競爭優勢的還是企業管理能力的強弱。
互聯網不可能改變企業管理理論的基石,目前為止還沒有繞過這些管理理論成功的先例。
因此與其說讓長視頻企業想方設法擴展收入實現盈利,還不如讓企業認真調節自己、加強管理,從內部要效益,最終做成一個正常的企業。
因為一家正常的企業一定是要保證收入大于成本,而資本那種不管不顧推高收入的方法,在正常企業管理者的眼中都是飲鴆止渴。
根據傳統管理學理論,企業最大的競爭壁壘并不是用戶的數量和營收的規模,而更應該是健康發展的實力和持續盈利的水平。
最起碼到目前這種管理理論還沒有被顛覆,還是一個所有企業都行之有效的真理。
因此愛奇藝的盈利,其實代表著“優愛騰”三家只要回歸正常企業的運營,都可能盡早實現自己財務報表上的健康穩定發展。
這點對于中國互聯網產業來說,也很重要。
海南論道,提供給視聽人槳與舵,做視聽人的地圖,歡迎你的到來!
責任編輯:李楠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