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開始,許多朋友在使用抖音、快手、B站、微信等APP時,就能發現隔三差五會彈出一個“青少年模式”的彈窗。到了去年六一,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施行,其中增加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專章”,明確了網絡平臺的責任和義務,通過限制使用時段、在線時長、服務功能等方式,也使得對未成年人上網行為作出規范和引導,成為了互聯網廠商的責任。
然而在一年后,日前抖音方面宣布在落實青少年模式無法觀看直播、充值,以及消費的基礎上,再次升級了相關攔截能力。將基于用戶基本信息、投稿及評論內容等,建立針對疑似未成年用戶看播及消費的巡航和識別機制,加強對借用家長帳號消費等行為的管理。據悉,如用戶未開啟青少年模式,則抖音方面會根據用戶行為進行數據分析,若識別用戶可能是未成年人則會彈出驗證窗口。
簡單來說,就是現在抖音如果發現疑似未成年用戶進行直播消費時,系統將進行彈窗提醒、并要求帳號實名認證,用戶如拒絕或被認證為未成年人,帳號消費則將被攔截、并禁止充值。看到這里,有些《王者榮耀》的玩家可能就會想起去年騰訊方面上線的“零點巡航功能”了,其同樣是用算法來判定疑似未成年人賬號,并且也曾引發了不小的波瀾。
事實上,從《王者榮耀》的“零點巡航功能”到抖音升級攔截能力,用算法來識未成年人用戶背后,都指向了一個曾被諸多媒體報道過的問題——“青少年模式”形同虛設。但這并不是因為互聯網廠商不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而是因為在現實環境下繞過青少年模式的方式實在太多,互聯網廠商可謂是“按下葫蘆浮起瓢”。
從本質上來說,青少年模式其實就是一個針對未成年人用戶的普適性“防沉迷”措施,在進入這一模式后,用戶會被實施登錄限制、使用時長限制、禁止打賞和提現,以及內容觀看受限等多重限制。為了保證青少年模式能夠覆蓋到真正需要它的未成年人,因此往往需要設置獨立的密碼,并且與用戶賬號綁定。這樣的一套組合拳下來,看起來似乎能夠讓家長不再擔心孩子們沉迷網絡了。
然而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青少年模式的效果卻打了折扣。其實對于互聯網廠商來說,青少年模式是一個純粹的成本支出項目,因此市面上大多數APP的青少年模式幾乎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據CNNIC此前發布的相關報告,以及江蘇消保委等機構就曾指出,直播/視頻平臺的“青少年模式”形同虛設,存在輕易延長使用時限、未推出強制實名認證,甚至誘導打賞等問題。
更為重要的是,不少未成年人用戶更是千方百計的想要繞過青少年模式。這其中既有網絡中的內容亂花漸欲迷人眼,讓這類用戶欲罷不能的原因,另一方面則是部分互聯網廠商為青少年模式所提供的內容并不那么上心。例如在某知名視頻網站的青少年模式打開后,主頁推送的就變成了公益視頻、學習講座、紀錄片等教育益智內容,以及各種早教啟蒙向動畫片,幾乎相當于是將不滿18歲的用戶一律按照“小學生”處理。
對于青少年來說,這種方式自然會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要知道與互聯網一同成長的這類用戶在技術水平上,可能是與他們的父輩不相上下,什么“卸載重裝可繞過青少年模式時長限制”、“忘記密碼再重置密碼”等,繞開青少年模式的方法甚至都已經被廣泛應用。最終,現行的青少年模式導致了大量未成年人的不合作,畢竟“只有千日做賊、那有千日防賊”。
對于用戶繞過青少年模式的情況,互聯網廠商其實也在積極應對,例如重置青少年模式密碼的缺陷,有些APP就推出了時長限制,超過時間限制就需要家長重設密碼,但有些家長覺得麻煩可能索性就不開。沒錯,作為輔助功能的青少年模式實際效果不佳,有一部分的家長其實難辭其咎,畢竟不是所有家庭都會給孩子配備單獨的手機。
如果未成年人與家長共用一部手機,就會造成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即每一次開啟和關閉青少年模式都需要進行額外的操作,而這讓家長長期堅持無疑是很難的,最終也導致了相當一部分未成年人與成年人會共用賬號。再加上,國內高度發達的電商體系和社交平臺,更是讓給未成年人提供成年人賬號的情況難以遏制,所以呈現在互聯網廠商面前的,就是青少年模式覆蓋不了青少年用戶。
歸根結底,其實青少年模式與防沉迷一樣都是只針對賬號、而無法針對操作賬號的人,也就是說一旦賬號通過防沉迷或繞開了青少年模式,對于未成年人的監管也就到此為止了。可是就像前文中所提及的那樣,如今的現實是有相當數量的未成年人會千方百計地繞過相關監管,所以此次抖音升級的攔截體系,就是針對未成年人使用正常賬號或孩子與家長共用一個賬號的情況。
使用大數據+算法的組合拳來打擊未成年人登錄家長賬號或使用成年人身份信息完成實名認證,也就成為了當下的最優解。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就是,如果針對孩子與家長共用一個賬號的情況,勢必會在大數據給出的用戶畫像上描繪出“精神分裂”的表現,畢竟兩個不同個體之間的興趣和愛好肯定是有所差異的,反應在抖音上就是觀看的視頻類別必然不同。再結合用戶登錄時間,就能夠粗略的判斷用戶是否為未成年人,然后就可以借助人臉識別等彈窗驗證來確認了。
至于說未成年人直接使用成年人賬號的問題,則是抖音升級攔截體系后的最大挑戰了,畢竟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有相當多青少年與成年人在內容觀看上的偏好上差別并沒有那么大。對于抖音這類用推薦算法占據用戶時間的產品來說,如果隔三差五就給用戶彈出人臉識別的認證窗口,且不提用戶是否會擔心人臉識別信息的泄露,光是打斷用戶體驗就很要命了。
但反過來看,這或許也能說明,抖音是真的在想盡辦法履行保護未成年人的責任。
海南論道,提供給視聽人槳與舵,做視聽人的地圖,歡迎你的到來!
責任編輯:李楠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