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今天,昔陽縣樂平鎮巴洲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把抓基層黨建、壯大集體經濟和鄉村治理有機結合,讓農民有地種、有活兒干、有錢花,不但村民安居樂業,還因村風淳樸、村民善良,吸引了不少企業家進村投資興業,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治理之路。
農業拓寬做深,村民收入增加
5月24日,在昔陽縣樂平鎮巴洲村口,例行的掃村碼、登記、測溫后,記者進了巴洲村。一路直行,兩邊的宣傳欄內容豐富,有黨建的、鄉村治理的、網格化管理的,還有巴洲村好人榜。不遠處,是巴洲村的黨建公園,一群老人正在公園里鍛煉、聊天。村里轉了一圈,除了一些老人外,村里的壯勞力、包括女同志,都去哪里了?
記者見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彥芳時,面孔黝黑的他正在手機上看山西發布直播的省委1號文件解讀。面對記者的疑問,李書記爽朗地說:“都上班呢。村里基本上沒有閑人,大家都有活兒干,有錢掙。有的下班后還要打理自己的土地,忙得很。”
在巴洲村村東,一大片葡萄園的葡萄藤上已經結出了米粒大小的葡萄,蘋果等經濟林郁郁蔥蔥。60歲的宋以斌領著一群人為種藍莓正在干著翻地、下底肥等活兒。在這些流轉來的上千畝土地上,他蓋了40個涼棚、20個暖棚,建成了生態農業采摘園,既為本村及周邊農戶提供了就業崗位,還為巴洲村集體經濟帶來每年30萬元的收入。宋以斌自豪地說:“我們還有養雞場、養豬場,雞豬糞便又成為經濟林和玉米地的上好肥料,簡直就是個小生態系統。”
還沒走進巴洲供銷社院內,就聞到了一股面食的香味。原來,香味來自院內做昔陽傳統名吃壓餅的企業。在這家企業記者見到,54歲的姬巧魚利索地把做好的壓餅裝入包裝袋。據了解,她除種地外,自己在食品廠打工,能領到工資性收入,再加上老伴兒在煤礦上班所領的收入,這樣一個月總共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姬巧魚說,這兩年自己掙錢自己花,日子舒心。
……
姬巧魚腰包鼓起來的過程,也是巴洲村農業、工業、旅游業一起發展、村民們收入增加和村集體經濟實力壯大的過程。
創造良好投資環境,
讓更多企業家來村里投資興業
離巴洲村不遠的山腳下有一片廠房,那是賽諾潔凈煤有限公司的所在地。該公司屬洗煤行業,機械化水平在全縣乃至晉中市最高,即便在全省同行業也是排的上號的。
據該公司董事長胡志忠介紹,在巴洲村辦這家企業,是看中了村里的投資環境。當時,雖然村里連塊辦企業的平地都沒有,但我們經過仔細了解,這里民風淳樸,村“兩委”班子政策執行得好、公信力強,十里八村皆有口碑。所以,2018年我們幾個股東一商量,決定按縣里的招商引資政策,在巴洲村建企業。2019年,我們的企業建成并開張運營。從企業基建到投產運營,村“兩委”和村民都盡心盡力幫助企業發展。企業和村里簽訂了全面扶持壯大集體經濟發展意向性協議,每年能為村集體經濟增收30萬元。全村有100多人在企業從事保潔、保安、采掘等工作,解決了勞動力就業問題。
黃巖匯煤礦也是在巴洲村興辦的企業,該企業和村里簽訂協議,村集體為企業發展提供和諧環境,煤礦每年支付巴洲村占地補償和矸石山管理費60萬元,并與村集體共同打造黨建公園,作為村企黨員的活動陣地。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目前在巴洲村投資興業的企業家,無論繼續從事涉煤行業,還是跨界做農業、文旅產業,與巴洲村的合作都很愉快。李彥芳說:“鄉村振興,農村要有大發展,必須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引進更多企業家來我們村投資興業,以此壯大集體經濟,帶動農民增收,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們村‘兩委’對此十分重視,把軟硬投資環境創造好,是我們必須做好的工作。”
聚焦富裕文明,
提升村民幸福指數
72歲的村民光懷生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我是一個老黨員,巴洲村從以前的黨員會都開不起來,到現在黨支部一呼百應,是鎮上和村里干部做好基層黨建,為農民解決實際問題,讓大家心服口服的結果。”他給記者細數了村里的各類企業后,還說:“村里還有200人每天到煤礦上的矸石山拾煤,保守估計一年大家能掙回400萬元,平均一人2萬多。”
記者在巴洲村還看到,村容村貌整潔一新,村民們安居樂業,頓感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44歲的宮志勝居住的老院子整潔如新,長滿綠葉的木龍樹生機勃勃。據記者了解,他患有脊髓空洞癥10年,村里對他的疾病治療很重視,不但給他辦理了低保手續和二級傷殘證明,逢年過節還給他家送米面油和慰問金。同時,還給其母親安排了力所能及的工作,以增加收入補貼家用。
記者在村委會了解到,近年來,昔陽縣評選“昔陽好人”,巴洲村就有3人獲選,還評出了10個“五好家庭”和200個“星級文明戶”。
在村黨支部帶領下,該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構建了鄉村治理體系,探索出了一條巴洲發展之路。2020年,巴洲村被評為省級鄉村治理服務示范社區、晉中市標桿村黨組織;2021年,該村被評為2019-2020年度晉中市精神文明村,還是全縣鄉村振興示范村。
(記者 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