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平涼市不斷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小流域生態治理,運用創新思維,因地制宜打造有花、有果、有綠、有景的文旅休閑、水保科技型小流域。
5月20日,記者來到平涼中心城區南部的紙坊溝流域一級支溝浚涵谷,就像步入了一個世外桃源,這里綠樹成蔭、滿目蔥蘢。平涼市水保科研所根據這里的地形地貌特征,因地制宜,經過1年半時間的治理,成為了集水保科研和生態觀光于一體的精品小流域。
下游利用溝道長流水以及地形高差建成的九級連臺式小跌水精巧別致,人行踏步式小道迂回婉轉,形成了綠色走廊生態觀光林帶。自從治理后,附近的村民沙軍軍就經常帶著家人來這里散心游玩,他說:“這里以前就是一片荒灘荒地,經過平涼市水保科研所的治理,這里路也通了,花花草草都有了,環境也好了。”
眼前風景優美的山谷,也是平涼市水保科研所科研人員進行研究的樂土。在浚涵谷中游依托承擔的水利水保課題,打造成了高效灌草栽培區,科研人員布設徑流小區和試驗推廣種植構樹、歐李、刺五加、食葉草等水保灌草,開展水保試驗研究。
上游以土谷坊、石谷坊、柳谷坊等工程措施為主,防治溝頭前進、溝岸擴張,從而達到保護塬面的目的。市水保科研所林草科技科副科長、高級工程師王可壯說:“我們充分利用該流域為城市近郊區位優勢和水土資源條件,發揮我們水保科研所的技術專業優勢,為當地群眾構建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同時,在流域里布設水保科研實驗點和科研設施,為我們后期小流域綜合整治成效化、水土保持率的核定提供技術支持。”
2021年4月,平涼市水保科研所爭取中央水利發展資金進行二溝科技示范小流域建設和紙坊溝上游梁峁頂造林綠化及封禁治理。二溝科技示范小流域以“治理示范、生態改善、環境優美”為切入點,以預防保護和生態修復為中心,拓寬傳統水土流失治理思維,探索小流域治理由傳統治理型向生態科技型轉變的新途徑,逐步建成集“生態清潔示范、高效灌草栽培、水保科技展示、生態觀光”于一體的水土保持生態科技示范型精品小流域。
二溝科技示范小流域建設只是平涼市治理水土流失的一個縮影。截至2021年底,平涼市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813.8km2,其中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條數201條,治理溝道453條,水土保持治理程度達到88.57%,全市水土流失程度大大減輕,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記者 段睿珺)
關鍵詞: 小流域治理 因地制宜 精品小流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