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導讀
近年來,互聯網公司紛紛借助產業優勢、科技優勢,助力農村產業轉型升級,農村電商呈現高速發展的態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為4221億元,2022年將達5293億元,同比增長25.4%,預計2025年將突破8000億元。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全產業鏈各環節深度融合,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鄉村數字經濟的潛力將快速釋放。
核心觀點
市場規模:2021年中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為4221億元,預計2025年將突破8000億元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為4221億元,2022年將達5293億元,同比增長25.4%,預計2025年將突破8000億元。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隨著農村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加快貫通,以及內容電商、直播電商等模式不斷創新落地,農村電商呈現高速發展的態勢。用戶調研:農產品消費呈升級趨勢,用戶傾向產品豐富且優質的線上平臺調研數據顯示,國內消費者線上購買農產品時,著重考慮平臺的商品豐富程度(62.5%)和產品質量(60.5%),對食品安全性(43.0%)和正品保障(37.1%)也比較關注。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農產品消費呈升級趨勢,消費者對高品質、安全和正品農產品有明顯傾向,平臺需對農產品上行過程嚴格把關。趨勢分析:數字經濟向農業農村滲透,加速與傳統產業融合目前,我國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取得了長足發展,數字經濟對產業及市場的滲透率已超過36%,但農業領域這一指標為8%,尚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農村地區需進一步促進數字科技與種業、種植業、畜牧業、水產業、林業、農產品加工業等產業的深度融合,發揮數字技術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為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報告節選內容
中國鄉村數字經濟發展歷程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農村電子商務”,其內容包括:農產品進城、農資和消費品下鄉,鄉村數字經濟開啟了探索階段。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講到,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引導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目標基本實現,“十四五”規劃指出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鄉村數字經濟進入深化階段。
經濟驅動:農業數字化發展潛力巨大隨著國內產業數字化轉型提速,中國數字經濟保持高位增長。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為8.9%、21.0%和40.7%,數字經濟規模達39.2萬億元,占GDP比重為38.6%。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相比工業和服務業,農業數字經濟滲透率成長空間巨大,將持續推動鄉村數字經濟發展。
經濟驅動: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改善2021年中國成功克服疫情汛情等多重難關,GDP增長率為8.1%,農村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分別為9.7%和7.1%,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速連續多年高于城鎮居民。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提升,且實際增速同步并略快于GDP增長,內需有望進一步擴大,利好鄉村數字經濟發展。
社會驅動:農村電商交易規模持續擴大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為4221億元,農村網絡零售額為20500億元,連續六年穩步增長。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隨著農村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加快貫通,以及內容電商、直播電商等模式不斷創新落地,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和農產品出村進城,農村電商呈現高速發展的態勢。
創新驅動:互聯網平臺創新助農模式
近年來,互聯網公司紛紛借助產業優勢、科技優勢,助力農村產業轉型升級。以拼多多為代表的農業電商平臺,將產地和消費者直連,以直播模式帶貨,有效打通農產品上行通道。而京東發揮其供應鏈的優勢,為農村地區提供銷售、物流等方面的服務,進一步完善農產品產銷流通體系。
中國鄉村數字經濟定義與構成
鄉村數字經濟是以農村現代信息網絡為載體,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驅動力,將數字化的技術、人力、信息、知識、管理等作為生產要素,投入鄉村一二三產業中,提高鄉村產業數字化水平,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催生鄉村數字化新業態,實現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
中國鄉村數字經濟產業圖譜
農村電商:產業發展規模化
“十三五”時期,中國農村電商迎來高速發展,已成為引領鄉村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新動能。中國農村網絡零售額由2015年的3530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2.05萬億元,總體規模擴大近6倍。
電商服務網點在全國大量建立,覆蓋率達78.9%。以拼多多為代表的電商平臺興起,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超五成消費者增加線上農產品購買
調研數據顯示,超五成消費者過去一年線上購買農產品的頻率有所增加,41.7%的消費者保持不變,線上平臺已成為農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隨著農村網絡基礎設施明顯改善,農產品電商憑借非接觸、供需快速匹配、產銷高效銜接等優勢,獲得了消費市場的普遍認可。
消費者傾向產品豐富且優質的平臺
調研數據顯示,國內消費者線上購買農產品時,著重考慮平臺的商品豐富程度(62.5%)和產品質量(60.5%),對食品安全性(43.0%)和正品保障(37.1%)也比較關注。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農產品消費呈升級趨勢,消費者對高品質、安全性和正品農產品有明顯傾向,平臺需對農產品上行過程嚴格把關。
近六成消費者認可農產品生產標準
調研數據顯示,對于農產品生產標準體系,近六成消費者認為其能夠確保農產品安全和品質、促進價格體系透明化。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近年來國內食品安全問題和以次充好現象頻發,消費市場存在信任危機,制定農產品生產標準,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將有力推進農產品流通現代化。
中國鄉村數字經濟標桿案例——拼多多(一)
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9月,是一家專注C2M拼團購物的第三方社交電商平臺。截至2021年底,拼多多的活躍買家數接近8.7億,總GMV達到24410億元,總訂單量達610億單,其中很大一部分增量來自農產品,已成為國內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
中國鄉村數字經濟標桿案例——拼多多(二)
拼多多充分利用電商平臺優勢助農興商,推行“農地云拼”和“家鄉好物直播”計劃,有效匯集短時間內的同質需求,將產品直達消費者,通過直播分享推薦好物,帶動農產品銷量。
截至2021年12月,拼多多平臺上單品銷量超10萬單的農產品,達到6000余款,同比增長43%,單品銷量超100萬單的農產品多達50余款。
中國鄉村數字經濟標桿案例——拼多多(三)
農貨觸網打開了銷路,消費者品質需求的提升,倒逼農產品供應商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作為直連農戶與消費者的平臺,拼多多通過聯合科研機構制定系列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發起“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及“百億農研專項”等方式,積極助力提升農產品的標準化程度和生產技術,持續推進鄉村數字經濟發展。
中國鄉村數字經濟標桿案例——拼多多(四)
由于部分偏遠產地交通不便,加之農產品易壞易腐的特點,使得其對運輸條件有較高的要求。拼多多為此大力推進農村物流快遞網點布局,重投入創新農產品專用物流設施;并與快遞物流企業合作,擴寬快遞代收業務,助力發展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點,打造數字化農產品物流新體系。
中國鄉村數字經濟標桿案例——拼多多(五)
拼多多著力扶持95后的“新新農人”,鼓勵更多具備高學歷、懂經營、會管理的青年人才返鄉創業,幫助農村地區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推動農產品品牌化、標準化;推進“多多課堂”電商培訓課程下鄉,幫助各地區農民上手產銷全產業運營管理,推動鄉村數字經濟產業可持續化發展。
中國鄉村數字經濟標桿案例——抖音(一)
抖音成立于2016年9月,是字節跳動孵化的一款音樂創意短視頻社交平臺,截至2021年八月,抖音日活用戶已超6億。
2020年,抖音成立電商部門,開辟“內容+電商”業務,積極助力農貸銷售,2021年共有179.3萬款農特產通過抖音電商賣向全國
中國鄉村數字經濟標桿案例——抖音(二)作為短視頻社交平臺,抖音打造了獨特的內容電商模式。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優質內容的輸出,新農人得以激發消費者需求,開辟新型銷售渠道,充分提升優質農產品的品牌價值和獲利空間,并通過優質產品和高銷售的正向反饋機制,促進農業生產標準化,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的發展和農民就業,賦能鄉村數字經濟。
中國鄉村數字經濟標桿案例——抖音(三)
2020年起,抖音大力扶持三農創作者,幫助各地農特產推廣至全國大市場,支援鄉村數字建設。
抖音持續推出了“新農人計劃” 、“富域計劃” 等活動,投入億級平臺補貼與專項扶持,吸引地方新農人和農貨商家原產地開播,并輔以多元運營技能培訓,從源頭助力品質農貨出村進城,促進地方農特產業發展。
2022年中國鄉村數字經濟發展趨勢(一)
農業農村部印發的《“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提到,2025年農產品年網絡零售額將超過8000億元,農產品上行電商人才缺口為350萬人。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農村電商人才培養需要發揮政策的引領和主導作用,高校加快實行電商人才培訓體系,拼多多推出的“多多課堂“電商培養模式,也為其他電商平臺樹立了良好典范,將共同推動中國農村電商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艾媒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生態旅游游客量為20.93億人次,同比增長超過12%,超過國內旅游人數的一半。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在國內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鄉村文創、特產美食、生態觀光等重視體驗的項目逐漸走紅,鄉村旅游成為復蘇重點。借助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依托當地核心特色打造鄉村IP,構建農產品、餐飲、民宿、文化資源生態鏈,將成為鄉村旅游業發展提質增效的重要手段。
2022年中國鄉村數字經濟發展趨勢(二)
目前,我國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取得了長足發展,數字經濟對產業及市場的滲透率已超過36%,但農業領域這一指標為8%,尚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農村地區需進一步促進數字科技與種業、種植業、畜牧業、水產業、林業、農產品加工業等深度融合,發揮數字技術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為鄉村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近年來,以拼多多、抖音為代表的網信企業,發揮其在產業與技術方面的優勢,賦能鄉村基礎建設和數字轉型,發揮著日益顯著的助農作用。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政府和相關部門可加大媒體媒介的傳播力度,鼓勵網信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在平臺和各類應用場景建設方面主動作為,積極參與并投入到鄉村基礎設施、農村電商、智慧農業等領域的建設和運營,營造全社會廣泛參與鄉村數字建設的良好氛圍。
責任編輯:侯亞麗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