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隨著碎片化、快餐化內容消費偏好的逐步形成,短劇市場逐漸從無到有、從草根化到專業化、從野蠻生長到有序生長,大步前進。
相對長視頻來說,短劇能更好地呼應觀眾的喜好和需求,開發周期快,靈活性強,讓短劇迅速實現了產業升級,成為網生內容創作新風口。
騰、優、芒、B、快、抖、紅等多家長、短視頻平臺皆入局短劇行業,僅2021年至今,市場已涌現出《大唐小吃貨》《拜托了!別寵我》《公子何時休》《進擊的皇后》系列《長公主在上》《大媽的世界》等眾多口碑熱度雙豐收的高品質作品。
不容忽視的是,處于發展初期階段的短劇行業仍存在題材同質化明顯、行業規范尚未形成、商業模式單一等諸多痛點。要想成為內容領域的新主流,短劇不僅要服務于影像介質,提供多元類型的內容,也需要傳遞正向價值,朝著精專化方向發展。
4月21日,一場以「向光而行:短劇精品化的突圍與未來」為主題的春推會短劇論壇在首都廣播電視制作業協會官網正式上線,該活動由北京市廣播電視局指導,首都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業協會主辦,首都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業協會網生內容創新委員會(籌)承辦,烹小鮮及編劇幫協辦。據悉,本屆春推會共推介600余部劇目,其中微短劇40余部。而此場論壇的舉辦,目的就是為了探討短劇內容行業的市場現狀、創作方法、發展與未來。
論壇上,首都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業協會駐會副會長、首制協網生內容創新委員會主任張平,快手短劇內容運營負責人陳一夫,陜文投藝達影視總經理賈軼群,國韻文化董事長、導演任曉鋒,粒粒橙娛樂營銷及內容自制負責人、制片人李錦, 首制協短劇聯盟秘書長岳云飛,《影視獨舌》創始人李星文,七位嘉賓齊聚現場,另有大芒短劇制片人、工作室負責人湛亞莉,《拜托了!別寵我》導演李宏宇線上參與活動,來自短劇產業各個端口的多位代表嘉賓圍繞「類型化、精品化、商業化」三大議題,共同探討短劇行業的突圍與未來。
解決內容同質化問題
需要題材多樣化、精品類型化
活動伊始,張平副會長代表首都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業協會會長劉燕銘進行致辭,向廣大創作者表達了首制協對于短劇行業的關注與期待。并現場宣布,首制協將成立網生內容創新委員會,將「好主題、好故事、好創作、好團隊、好作品、好收成」六好標準帶入短劇賽道。
張平表示,網生內容創新委員會將成立短劇聯盟,從六大維度開展工作:舉辦行業高端論壇沙龍、開展短劇訓練營、設立短劇創投會、設立短劇賽道推優機制、發布年度報告、落地城市短劇節。
最后,張平副會長對在場諸位致以誠摯寄語,「疫情無常,大家互道珍重,只有遠離疫情,才能擁抱短劇的未來。」
圓桌論壇第一階段,幾位嘉賓即拋出了短劇市場當下最亟待解決的「內容同質化」問題,李星文作為第三方媒體視角,也切身感受到短劇同質化趨向,「畢竟短,可騰挪余地不是那么大。」
陳一夫對此表示,快手短劇很早就意識到關于題材的同質化問題,所以從去年10月金劇獎大會之后,快手星芒短劇做了升級,從原有的男性向、女性向題材,細分到「青春勵志、國韻古風、家庭共情、時代旋律、都市職場」這五大品類。新階段,題材多樣化將是快手短劇的重點發力方向。
賈軼群則有不同觀點,她認為「同質化」是一個新生影視產品出現后的必經階段,「因為當下仍是分賬的商品形式,大家都會模仿前一個成功者做什么、怎么做,心里更有底。」同質化并不一定是劣勢,在同質化階段也會出現非常優質的同質產品,「大家心態要放松。」任曉鋒對此表示認可,他認為應當辯證地看待同質化,保留優勢,進而內容升級,將其歸為「類型化」。
對于同質化難題的解決,李錦和任曉鋒分別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結合已產出作品《做夢吧!晶晶》與《大媽的世界》,李錦表示粒粒橙短劇的核心賽道為「她主題」,前者針對年輕女性的戀愛觀、后者探討的是大媽的花式養老生活,但兩者主題存在延續性。
在主題明確的前提下,第一要「與我有關」,在內容創作上結合時下社會熱點話題找到與用戶的共情點;第二要「喜劇先行」,喜劇類型是國內觀眾喜聞樂見的類型抓手,將一些現實的社會話題舉重若輕、詼諧呈現,即可走出屬于自己的類型化特點。
任曉鋒表示國韻文化很早即已進入短劇賽道,目前儲備項目達30+部,他認為解決短劇同質化問題,主要從五個層面入手:「要有差異化的世界觀,建立向光而行、有光芒的價值觀底層,掌握類型化的主線結構和敘事方式,建立有趣的人物關系,建立有趣的、有成長的、有光、有溫暖的人設。」如此即便是貌似同一個選材,也可以創作出有差異化的作品。
湛亞莉在線上發言中,也分享了下一步大芒短劇的發展重點,豐富題材儲備庫、推進商業化發展、打造全新的短劇視頻APP「大芒」,「做2.0時代向新世界不斷發起進擊的大芒。」
李宏宇導演在短劇《拜托了!別寵我》劇本、拍攝、剪輯等實際操作中,確定了「化繁為簡、去粗取精」的創作標準,加快節奏、精益求精,用有限的成本來創作讓人無限開心的故事。
顯然,無論長、短視頻平臺,入局早、晚創作者,都已形成下一階段著力探索短劇內容題材多樣化、變同質化為精品類型化的共識,共同助力短劇行業進入有序生長的新征程。
原創 VS IP
短劇市場如何擇選IP?
進入圓桌論壇的第二階段,諸位嘉賓分別結合中外IP與自身頭部項目,探討了原創與IP故事在短劇創作中的作用,及隨著短劇行業發展,各自對IP的擇選標準。
同屬從長劇領域拓展至短劇創作的影視公司創始人,賈軼群和任曉鋒都更傾向于原創項目開發。
去年騰訊頭部短劇《大唐小吃貨》即為賈軼群參與原創編劇的作品,她經過「誤打誤撞」的嘗試,摸索出一套短劇創作方法論:「內容需要輕松解壓、有連續性、有話題度,做《大唐小吃貨》就是以甜寵為打底,強調美食和喜劇。只要把這三項結合起來,對你垂直分類要打的那一類用戶非常有效。」在此基礎上,原創項目更有利于實現其創作思維。
任曉鋒也認為,IP和原創各有優劣,「IP某一種意義上來講可以說是創作或者策劃的先行試錯,大概能夠判斷出來這個故事、或這一類題材,是否能在市場受到一定歡迎。同樣的,IP也會讓一個項目開發的進度滯緩,一些強調時效性的項目容易受影響。」
同時賈軼群表示,相比長劇,短劇的IP視野可以更寬,不僅僅局限在文字類,有一些漫畫或廣告創意也可以稱為一個IP。「什么樣的人才會每天花8-10分鐘時間去看一個短劇?故事能打動哪一類用戶,這是我們篩選IP故事核的想法,我感覺漫畫還是比較容易改編成短劇。」
陳一夫從快手平臺布局短劇作品的角度考慮,表示「以人為本」是快手短劇選擇IP的最核心。以今年快手短劇春節寒假檔熱播榜首作品《萬渣朝凰》為例,這部短劇即改編自同名騰訊動漫,男主李夢然、女主一只璐,這部漫畫的IP和他們過往在平臺上其他作品的人設相關聯,新的IP又給了內容框架、故事趣味性等各方面的升級,聯動取得頗為優質的效果。
粒粒橙作為分別與長、短視頻平臺合作過的內容創作公司,又有互聯網平臺公司的基因,對于IP類短劇有不同認知。李錦認為,當下短劇行業更多屬于長視頻內容拓展邊界的產物,其優勢即在于短平快、夠靈活,可以抓住時下熱點做內容變現,實現與觀眾的共情,如果符合時下用戶喜歡的優質IP可以快速開發,那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李星文總結為,「長短互補」,短劇IP開發可以留住打動人心的故事內核,同時改編融入時下熱點元素,可能會實現最佳效果。
大步推進商業化
內容定制、貨盤先行、短劇電商
關于各方都在關注的短劇商業化議題,眾位平臺短劇負責人、影視創作公司高層更是展開了切實、落地、可行的深度討論。
去年10月,快手公開站內短劇日活超2.3億,創作者總收入超10億,值此短劇論壇,陳一夫表示,目前數據還在繼續增長,今年快手星芒短劇政策還會繼續升級,給予合作方更多扶持。
快手短劇當下商業化模式以「前端招商植入、后鏈路直播帶貨+漲粉變現」為主,已成為行業公開認知。陳一夫表示,快手短劇仍在探索更多商業可能性,已嘗試過劇情植入、AR植入、番外植入、挑戰賽等形式,之后也需要跟更多同行交流、完善。
任曉鋒研究中外短劇行業商業化進展,對其商業屬性有更深一層認知。「短劇除了內容屬性上具備長劇、影視作品、普適性等基本要素之外,它的商業化途徑是不是還必須像以前一樣依托于B端平臺會員收入和廣告植入?我們研究三年,認為如果一集劇低于八分鐘或八場戲,觀眾很難產生同理心和代入感,這就很難產生商業情境的消費聯想。
韓國有一個比較早的短劇公司Playlist,主要生產6-15分鐘之間的短劇,像《十七歲》《就一口》等等,他們主要是在Youtube上開自己的頻道。這個公司只開發校園劇,只賣文具和化妝品兩種產品,我們從某一種極端的角度可以理解為,它所有的劇情都服務于他的產品銷售。」
任曉鋒認為,短劇的時代還沒有真正到來,這是一種天然的商業產品,也許未來會從內容先行轉變到貨盤先行,劇中所有觀眾能看到的,都可以是可銷售的,把名場面變成長TVC。
國韻當下已經成立短劇電商部門,籌備建立自有供應鏈與合作的優質聯名供應鏈。除此之外,他認為在元宇宙時代,短劇也將成為數字藏品最好的呈現介質之一,「每一部短劇,也可以是元宇宙的運行腳本。」
賈軼群對此表示認可,《大唐小吃貨》創作初期,正是考慮到可以將影視內容與陜西著名小吃相結合,在之后作品開發中,也嘗試在劇情中加入交互商品鏈接。
「我們準備開自己的元婉兒電商店鋪,所有劇里的小吃都可以看到、知道、買到,打通內容-電商鏈路,會對以后的影視+商品植入模式有一種創新,我相信有一天一定會實現,這是值得期待的大市場。」
在商業化方面,粒粒橙實踐出成果的是「番外商業內容定制」方式。李錦提出,未來短劇內容可以嘗試以終為始,以市場用戶需求為出發點、反哺創作,「今年三八女神節,我們跟天貓超市合作天貓超市三八女神節《大媽的世界》定制番外篇,一天播放量達到1500萬,這一成功案例給了我們短劇內容商業化更大的信心。」
除此之外,獨有的「車載屏」播放介質也影響了其特殊的內容探索路徑。李錦坦言,作為滴滴旗下全資子公司,粒粒橙開發內容受「車內沉浸式觀影」方式影響較大。
經調研,滴滴用戶平均車程為22分鐘,「我們在網約車副駕駛后排安裝了一個車載屏,可以理解為出行場景的迷你影院,車內沉浸式觀影很適合短劇的播放。我們希望能夠成為短劇二輪播放主戰場。」通過我們的嘗試3-4個品牌在短劇里面的植入不太會影響內容。因為短劇的形式還有用戶對于短劇的包容度相對高一些。
眾位嘉賓各抒己見,從自身創作內容延展至短劇行業發展與未來,探討其創作方法論、新年新形勢、商業化可行通路。但無一例外,每一位嘉賓都對短劇行業信心十足,期待其成為在影視行業發光發熱的嶄新藍海。
論壇最后, 首都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業協會網生內容創新委員會短劇聯盟秘書長岳云飛現場宣布成立 「FRESH!BANG!鮮見創投」,面向整個短劇行業招募優質短劇項目,從各個端口給予資源扶持。
短劇興起進入第三年,已展現出勢如破竹的發展勢頭。
眾擎易舉,踔厲同行,期待短劇行業在網生內容創新委員會帶領下,通過行業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良性發展,規范創作,越來越好。
相關閱讀:
探討|短劇行業的突圍與未來
長視頻的2022:合縱連橫
九大平臺進軍微短劇,同質化現象泛濫成災?
最新上線 |《報告|2022年視頻平臺分賬新規及趨勢研判》分賬內容正在成為視頻平臺力推的方向,2022在線視頻行業發展有何新趨勢?點擊下方鏈接獲取報告PDF深入了解。
https://lmtw.com/mzw/content/detail/id/213426/keyword_id/392
責任編輯:侯亞麗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