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長三角27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023年將邁過發達經濟體門檻)
2016年,長三角27個中心區城市人均GDP達到13652美元,就已跨越世界銀行提出的中等收入陷阱,整體邁入高收入階段。預計27城將在2023年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整體越過發達經濟體門檻。
長三角一體化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其定位是成為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區,這一地區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處于什么位置?
21經濟研究院與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的《打造全球數字經濟高地:2019數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報告》指出從2016年開始,長三角27個中心區城市人均GDP達到13652美元,就已跨越世界銀行提出的中等收入陷阱,整體邁入高收入階段。
報告預計,27城將在2023年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整體越過發達經濟體門檻(以IMF定義的39個發達經濟體中的人均GDP下限估算,2019年以后為預測數,假設高收入、發達經濟體門檻年均提高1.5%,27個中心城市人均GDP年均提高6%)。
目前,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 已正式審議通過并印發,其中明確了長三角“一極三區一高地”的戰略定位。即長三角通過一體化發展,使其成為全國經濟發展強勁活躍的增長極;成為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引領區和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示范區;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
其中,長三角要成為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區這個定位尤為獨特。作為中國三大城市群中經濟體量最大的一個,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之下,長三角一體化向著更高水平邁進。
2018年,長三角27個城市人均GDP 17361美元,早已跨越世界銀行提出的中等收入陷阱(人均GDP在4126-12735美元之間都屬于中等收入)概念,邁入高收入階段。
從長三角三省一市來看,上海2018年人均GDP為26292美元,江蘇為174034美元,浙江為14907美元,安徽為7210美元,除安徽外均已邁入高收入階段。
具體看長三角27個城市,2018年跨過中等收入階段的城市有18個城市,67%的城市已步入高收入階段。其中,無錫、蘇州、南京、常州、杭州、上海人均GDP超過20000美元,已經跨過發達經濟體門檻。排在前四的城市均位于江蘇,第一名無錫2018年人均GDP為26291.95美元,第二名蘇州緊隨其后,為26074.74美元。
排在第二梯隊的是寧波、鎮江、揚州、南通、舟山、泰州、紹興、嘉興,2018年人均GDP位于15000美元-20000美元區間。其中,寧波、鎮江分別以19798.81美元、19147.23美元的人均GDP緊咬第一梯隊,很快將跨過發達經濟體門檻。
第三梯隊包括合肥、湖州、蕪湖、鹽城、馬鞍山、臺州、銅陵、金華,2018年人均GDP為10000美元-15000美元。其中,合肥、湖州、蕪湖分別以14618.16美元、13574.03美元、13218.78美元人均GDP,與第二梯隊差距較小。
2018年人均GDP 10000美元以下,暫未跨過中等收入階段的9個城市中,有6在安徽,3個在浙江。
長三角27個城市仍存在一定發展差距,需要加速推動一體化以推動更多地區跨越中等收入階段。而步入高收入階段的城市,也需要通過一體化推動更高質量的發展,并通過一體化輻射帶動后發城市。
關鍵詞: 長三角27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