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在上海發布。榜單中,北京、上海分別以94.65、91.07的高分蟬聯冠亞軍,廣州以80.91分蟬聯季軍,深圳、杭州、蘇州、成都、天津、武漢、南京分列第4至第10位。長三角有上海、杭州、蘇州和南京四座城市躋身前十陣營。
“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自2015年發布以來,至今已連續發布五年。該榜單以GDP總量排名前100位的城市作為入圍城市,再根據經濟指標(占比61.8%)和軟經濟指標(占比38.2%)的綜合得分進行排序。經濟指標由GDP、居民儲蓄和財政收入組成,軟經濟指標由環境、科教、文化、衛生組成。各指標得分均按其總量(占比61.8%)和人均量(占比38.2%)綜合而成,可以全面、科學地衡量一個城市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綜合發展水平。
發布會上,中國上市公司百強高峰論壇秘書長田曉紅對“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進行了具體解讀:
一是一線城市層次分明,準一線城市競爭激烈。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連續五年穩居前四,綜合實力最強。南京首次榮列前十,武漢和成都分別是中部和西部地區唯一躋身前十強的城市。第七至第十位的成都、天津、武漢和南京得分不相上下,競爭激烈。
二是區域分布由東向西呈階梯式遞減,三大經濟圈集中度最高。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上榜城市分別為62個、23個、15個,呈現出由東向西階梯式格局。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這三大經濟圈中百強城市高度集聚,分別有23個、8個和8個城市上榜。
三是東部地區的“兩東兩江”強者恒強,江蘇發展最為均衡。按省份劃分,山東(15個)、江蘇(13個)、廣東(11個)和浙江(8個)四省恒強,上榜城市數量排名前四。中部地區河南、湖南領先,分別擁有6個和5個城市上榜,僅次于“兩江兩東”。安徽、江西進步顯著。安徽的上榜城市——合肥和蕪湖,排名分別提升6位和9位,其中蕪湖是中部地區上升幅度最大的城市。江西表現亮眼,不僅連續兩年有新上榜城市,且上榜城市位次均有所提升,表明江西綜合實力不斷增強。西部地區省會城市為上榜主力。從城市行政組別來看,西部地區上榜的15個城市中,省會城市有5個,直轄市1個(重慶),自治區首府3個(南寧、烏魯木齊、呼和浩特),其余6個為地級市,表明西部地區多以單個中心城市為主,導致省內區域經濟懸殊較大。
會上,華頓經濟研究院還同時發布了居民儲蓄、公共財政收入、消費能力、工資水平、固定資產投資等五個單項的十大城市榜單。
居民儲蓄最高的十大城市: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深圳、天津、杭州、蘇州、西安。
財政收入最高的十大城市:上海、北京、深圳、天津、重慶、蘇州、杭州、廣州、武漢、成都。
消費能力最強的十大城市:上海、北京、廣州、重慶、成都、武漢、深圳、天津、杭州、南京。
人均工資最高的十大城市:北京、上海、南京、深圳、廣州、天津、杭州、寧波、無錫、蘇州。
固定資產投資最高的十大城市:重慶、天津、成都、北京、武漢、青島、鄭州、長沙、西安、上海。
中國上市公司百強高峰論壇秘書長田曉紅宣布2019全球百強科創大賽舉辦時間。圖片來源:中國百強論壇組委會
發布會上,田曉紅還宣布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全面發展論壇將在12月6日-7日與第19屆中國上市公司百強高峰論壇再度聯合舉辦。今年論壇將以“新格局、新方向、新動力”為主題,進一步推動百強城市和百強企業間的緊密合作,并聯合舉辦全球百強科創大賽,以提高百強企業和百強城市的科技創新能力,與世界前沿的科技成果對接,將中國經濟推至世界前沿。
關鍵詞: 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