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市險企半年報披露完畢,壽險行業不同公司之間利潤分布情況也隨之出爐。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目前壽險公司合計凈利潤約為1572億元,其中52家壽險公司盈利,31家壽險公司虧損,同比增長78%。
值得關注的是,平安人壽、中國人壽、太保壽險、泰康人壽、新華保險、太平人壽、人保壽險這“老七家”上半年合計凈利為1392億元,占所有壽險公司的88.6%,近九成。
另外,在上半年行業凈利普遍大漲的情況下,仍有31家壽險公司出現虧損,其中,有1家壽險公司虧損超過16億元;11家公司虧損超過1億元;其他公司虧損額在數十萬元到數千萬元之間。
整體來看,“老七家”壽險的賺錢能力依然較強。根據半年報及壽險公司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數據,今年上半年,“老七家”的合計凈利潤為1392億元,整體來看,“老七家”壽險公司合計凈利出現超80%的增速。
2019年上半年壽險公司利潤高增長的主要原因在于稅收新政利好以及投資收益同比向好。其中,稅收新政利好是上半年利潤高增長的主要原因。
5月29日,財政部發布《關于保險企業手續費及傭金支出稅前扣除政策的公告》,新政策有重要變化:一是,產險和壽險公司的手續費抵稅比例上限分別從保費收入(扣減退保金后)的15%、10%提升至18%;二是,新政策新增規定“超過部分,允許結轉以后年度扣除”。三是,2018年度匯算清繳按照本公告規定執行。
天風證券研報認為,稅收政策利好包括兩方面:一方面,保險公司手續費率稅前可抵扣比例提升,將減輕2019年稅負;另一方面,2018年因傭金超支多交的部分所得稅可用于沖抵2019年所得稅。
除上述原因之外,“老七家”壽險公司中普遍提到,隨著保險公司回歸保障,主打產品從利潤率低的理財型產品向內含價值高的保障型產品轉型,壽險整體盈利能力穩步提升。
在“老七家”壽險公司大賺的同時,仍有31家公司出現虧損,占已經披露凈利數據的壽險公司37%,這說明,約有近四成的壽險公司仍未實現盈利。
在今年上半年多重利好加持的情況,為何還有壽險公司虧損?《證券日報》記者發現,虧損的壽險公司中,一部分是新成立不久的公司,暫處于前期投入階段,還未進入盈利期。還有公司由于前期大量銷售中短期產品,今年進入退保高峰期,影響投資收入。此外,也有個別公司也因為投資不善出現虧損。
從國內保險市場來看,隨著近幾年國內保險市場主體的進一步擴容,目前人身險公司達到了91家,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在大型險企占據絕大多數市場份額的同時,中小險企面臨著諸多生存壓力。
今年年初,麥肯錫對來自40余家保險公司的近60名高管進行了調研。調研結果顯示,行業對于中小保險公司的未來發展持謹慎樂觀態度。多家中小險企業務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行業競爭加劇,中小險企面臨著諸多困境,如何突圍形成獨特的業務模式,考驗著每一位中小險企的掌舵者。
關鍵詞: 壽險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