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一句“投資不過山海關”令許多人對東北望而卻步,如今,則有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在東北地區落子。
這種趨勢今年尤甚。8月27日,在第12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期間,神州控股數碼有限公司與長春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致力于將吉林長春打造為具有區域特點的國際物聯網之都,建立東北亞物聯網高地。
就在8月20日,華為與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下文簡稱“北大荒”)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平安墾區、智慧農業、華為云建設、人才培養等多領域展開合作,推動北大荒的數字化轉型。
而在這兩家之前,阿里巴巴、騰訊、京東也早已有所動作。除了與北大荒展開各色合作之外,阿里巴巴與黑龍江省、騰訊與遼寧省在今年各自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京東今年也在吉林省長白山腹地開始自己的AI養豬事業,此前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更是放話稱,將對東北進行超過200億元的投資。
曾經因人才外流、經濟增速墊底等被扣上經濟面臨困局的帽子,如今隨著科技公司的殺入,老東北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扎堆“闖關東”
工業衰落、產能過剩、人才外流、經濟放緩……在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東北地區“失速”已久:1978年,東北經濟總量占中國的13.98%,到2017年僅有6.48%,2018年則繼續縮水至6.3%。
不過近年來,科技公司已經開始展現出對東北地區的興趣。
8月27日,神州控股與長春市達成戰略合作,計劃將長春打造為國際物聯網之都。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神州控股董事長郭為表示,計劃三至五年內在長春打造物聯網上下游生態鏈,涉及芯片、傳感器、物聯網云服務、行業應用等多個領域。
7月16日,阿里巴巴集團與黑龍江省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智能制造、智慧旅游、數字商圈、金融普惠、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治理、信息惠民服務和農業深入探索合作,共建“數字龍江”。
6月12日,騰訊與遼寧省、沈陽市、沈撫新區分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共同推進遼寧數字經濟發展,加快全省數字化轉型升級。
除了在“數字城市”、“物聯網”上紛紛出手之外,科技公司還將目光放在了東北的農業資源上。本月,華為與北大荒集團達成合作,雙方將致力于推進農業生產現代化及智慧農業建設,為農業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如檢測農作物長勢和病蟲害等。
華為之外,北大荒集團還手握與阿里巴巴、騰訊和京東的合作。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早在去年年初,京東便與北大荒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進北大荒農業產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去年年底,北大荒便與騰訊展開冠名冰雪大世界項目合作,近日圍繞企業微信、智慧零售、智慧農業等領域再次進行了交流;阿里巴巴則在7月與北大荒宣布共建“阿里巴巴·北大荒數字農場”,未來將實現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連接。
京東還在東北地區展開了自己的AI養豬事業。今年5月,京東宣布戰略投資吉林精氣神有機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依托京東推出的“神農大腦(AI)”、“神農物聯網設備(IoT)”、“神農系統(SaaS)”三大模塊的智能養殖解決方案,在豬舍的巡檢、監控、飼喂、環控四大場景中實現智能化和數字化。
注入科技“新血液”
科技公司扎堆“闖關東”之后,下一個問題是,他們將為東北帶來怎樣的改變?
“我們的規劃是,幫助長春數字化轉型在未來三年內有顯著變化。”郭為表示,“首先我們會選擇與百姓相關的領域,如健康、教育等,充分利用物聯網,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另外就是產業應用落地,我們會幫助當地制造業的上下游產業鏈應用物聯網技術。”
這個過程并非簡單的技術賦能,而是一系列生態環境的再造。郭為指出,長春的物聯網之都“計劃”,涉及從芯片、傳感器、設備,到物聯網行業應用,甚至金融基金、高科技教育、專利產權等領域都將納入其中,“產學研金用”是方法論。
需要注意的是,生態環境的形成并非由神州控股一家完成。“神州數碼擅長的是統籌作用,幫助政府統籌物聯網產業在當地的有效發展,”郭為分析稱,“神州數碼也是一個大的平臺,除了5家上市公司之外還有許多合作伙伴,我們會通過平臺效應,發揮生態合作伙伴價值。”
除了在東北老工業基礎上重塑生態環境之外,更重要的是,一系列科技投資“強心針”的注入,將有望幫助東北地區留住本地人才。
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多位東北畢業生均表示,更傾向于選擇在外地就業,一位籍貫為遼寧大連的軟件工程專業應屆畢業生更是表示“目前不會回東北”,原因是薪資相對較低。
不過,他也坦言,科技資本的涌入可能會讓他未來改變主意,“如果公司提供相對優質的工作崗位,這對東北本地的就業人員仍然有充足的吸引力。”
“東北地區高校密集,人才供給足夠,但卻很難留下來,就是因為就業崗位不足等原因造成的。”郭為直言道,“未來高科技數字經濟的發展,將能夠幫助就業者真正留下來,這才是對長春乃至整個東北區域發展最有價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