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消息,據外媒報道,小米公司未來幾周準備在印度推出一項消費貸款業務。在印度,蓬勃發展的金融服務市場面臨著數據隱私問題和激烈競爭帶來的嚴峻挑戰,此舉意味著小米向著該領域邁出一步。
作為全球第四大手機供應商,小米的業務模式依賴于低利潤的硬件銷售,服務是主要的長期利潤中心,此次舉措面臨著高風險。本周二,該公司公布的第二季度盈利情況令人失望,股票交易價格略高于2018年IPO發行價的一半。
小米認為,利用自己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第一位置,足以進入印度利潤豐厚但人滿為患的金融服務業。然而,公眾對數據隱私的日益關注,曾迫使谷歌和Facebook等科技巨頭改變了他們的業務方式,也有可能使這家中國公司前路坎坷。
事實上,小米在數據收集和隱私方面的做法已引起了一些熟悉其國際擴張計劃的業內人士的關注,該公司在中國的金融服務領域仍然名不見經傳。
在亞洲,小米面臨著來自銀行、全球科技巨頭、金融科技初創企業和其他印度企業的激烈競爭,后者已在該地區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中爭得一席之地。
在另一個重要市場印度尼西亞,由于與監管機構在許可證問題上存在分歧,小米旗下的金融部門不得不在2018年底關門歇業。
一位熟悉小米印度業務的消息人士說,小米今年3月在印度的首次亮相表現良好,當時,該公司發布了一款名為小米支付(Mi Pay)的支付App應用。
該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他們似乎在追隨市場領導者,例如蘋果和谷歌,這意味著,智能手機最終將不僅僅是一部手機,更是一個金融工具。”
小米新近將在印度上線小米信貸(Mi Credit)服務,為用戶提供高達10萬盧比(約合1451美元)的貸款,最低利率為1.8%,計劃在未來幾周推出。小米發言人告訴路透社,小米信貸目前處于“測試階段”,但拒絕透露細節。
印度是小米在中國以外最大的市場,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稱,該公司在印度擁有大約7000萬部手機的用戶基數。
該公司本周二公布,小米第二季度的金融科技收入同比增長62.7%,達到1.12億美元(約合7.92億元人民幣),重點關注“消費貸款和供應鏈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