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當天,北京(樓盤)下調報價的二手房有1287套,降價房源廣泛分布于海淀、朝陽、豐臺、順義等地,其中有的房源降幅超過20萬元。而價格上漲的房源僅118套,很多業主選擇了用降價來促成交易。
第三方機構的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北京二手房市場降溫。
8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北京7月份二手房價格環比下降0.3%,同比下降0.5%,這是北京二手房自今年1月以來再次出現環、同比齊跌。
但與此同時,上海(樓盤)、廣州(樓盤)和深圳(樓盤)分別同比上漲0.4%、0.4%和0.7%,4個一線城市中僅北京下跌。北京的二手房緣何“跌跌不休”?
7月二手住宅成交量同比降14%
目前的北京二手房市場,降價可能是個普遍現象。
“目前二手房源充足,存在一定的議價空間,一般每套都能談下5萬~10萬元的優惠。”順義區一名中介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不過金九銀十快到了,到時候房價還會回暖,您要是想入手近期是最合適了。”
據諸葛找房,如前所述,8月18日當天,北京下調報價的二手房有1287套,降價房源廣泛分布于海淀、朝陽、豐臺、順義等地,其中有的房源降幅達到了20萬元以上。而上漲的房源僅118套,很多人選擇了用降價來促成交易。
比如,大興區西紅門一套130平方米的二手房,4月29日掛出時的報價是470萬元,8月19日的報價已經降到了445萬元。
根據北京中原市場研究部的統計,7月北京二手住宅網簽1.3萬套,成交量止跌微升,環比上漲8%,同比下降14%。
截至7月底,北京二手住宅網簽8.53萬套,同比下降7%;成交均價6.4萬元/平方米,環比上漲1.5%。進入2019年,北京二手房報價指數開始回暖,2月報價指數為44.07%,為近兩年來峰值,后連續4個月下降;7月,二手住宅報價指數為30.31%,指數止跌微幅回調,環比上漲1.8%。
另據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統計,2019年上半年北京成交的二手住宅房源平均成交周期為116天,即這些成交房源從新增登記到簽訂合同賣出的平均時間為116天,接近4個月,較2018年增加近20天。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整個市場的降溫,外加限購、限價等一系列政策絲毫沒有放松,對交易量肯定會形成一定利空。今年銀行貸款政策一季度稍好,但第二季度有所限制,諸多因素的累積造成了利空的形成,也使得二手房交易量上不去。”
新住宅累計上市量同比增長39.82%
中指院數據顯示,2019年1~7月,北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累計新上市448.2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9.82%。
新上市的商品房中,絕大部分是在土地出讓時就被限制最高售價的限競房,然而從整體情況看,限競房去化并不理想,同時也在擠壓著二手房的生存空間。
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從2018年6月10日入市開始,截至2019年6月10日,北京限競房網簽套數合計11976套,網簽套數占供應總量為35%;網簽面積為125萬平方米,按照面積計算,網簽完成率只有31%;平均網簽價為每平方米48693元,網簽總金額為610億元。也就是說,近七成限競房還未簽約銷售,就已經變為庫存積壓。
有分析認為,2016~2018年北京二手房市場成交份額總體表現穩定,今年由于共產房大量供應,限競房集中網簽,導致二手房成交占比下降至71%,為近5年最低值。
豐臺區限競房橡樹瀾灣的銷售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這里均價是5.4萬元/平方米,周圍沒有太新的房源了,均價也在5萬元左右。我們這里開盤之后,周圍小區許多二手房業主都調低了報價。”
海淀區限競房項目紫郡蘭園的限價是約5.3萬元/平方米,這個價格比周邊二手房價至少要低10%左右,有的甚至單價低2萬元不止。
嚴躍進表示:“目前來說,下半年還是二手房市場的低點,會出現持續降溫。但到第四季度,市場環境或許有所改善,這也是房企、開發商和投資者需要注意的。另外,第四季度北京二手房市場可能會迎來小幅復蘇,但這未必能改寫交易數據為負的事實。不過總體來說,第四季度還是值得期待的。”
關鍵詞: 北京二手房市場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