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完美的“印度夢”正在破碎。
夢的主人把咖啡文化帶入了喝慣了茶的印度,自己卻毫無預兆地選擇了離開。
在連日的大規模搜尋后,素有“印度咖啡大王”之稱的希德哈沙(V. G. Siddhartha)的遺體在印度南方港口城市門格洛爾的河岸邊,被一位漁民在7月31日發現,警方表示在遺體上未發現明顯的傷痕。
60歲的希德哈沙是印度最大連鎖咖啡品牌“咖啡日館”(Café Coffee Day)的創立者,在他的領導下,印度上市公司“咖啡日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品牌之一。
他的死亡引起印度業界及社會的強烈震動。數個交易日內公司股價狂瀉,現在較事發時已幾乎腰斬。
咖啡日館公司官網發表了悼念希德哈沙的頁面。
咖啡日館的股價近日暴跌不止。來源:印度經濟時報
根據“咖啡日館”2018年的財報,其在印度245個城市開設了1722家咖啡門店,咖啡售賣機接近5萬臺,每年賣出咖啡達1.8億杯。正是“咖啡日館”在印度強大的布局,壓制了國際品牌星巴克在印度的擴張;前者在印度的門店是后者的10倍,在印度的知名度也遠超星巴克。
把“咖啡文化”帶入印度
7月29日晚上,希德哈沙離開公司總部所在地的班加羅爾。他告訴家人自己要到山上的別墅,卻要求司機把車開往港口城市門格洛爾,在經過一座大橋時,他突然命令司機停車,稱自己想下車晃晃,讓司機去橋的另一頭等他。
司機離開時,看著他一邊漫步橋邊一邊打電話,一切正常。可是,估計的時間過去了一個多小時,希德哈沙仍然沒有現身,司機再撥打他電話已經變成了關機狀態,在遍尋不得后,司機趕緊報警。
事后,人們發現了希德哈沙在7月27日寫給公司董事會和員工的一封信,他稱自己是“一位失敗的企業家”。
希德哈沙在信中用直白的話語表述,他面臨著“嚴重流動性危機”,而這場危機又導致他受到來自借款人和一位未透露姓名的私募股權投資者的“巨大壓力”,使其不堪重壓。
他表示,他的公司還受到了印度稅務當局的詰問。印度稅務機構在2017年突襲了他的辦公室,指稱他藏匿了部分收入。
希德哈沙寫道:“我想說,我付出了全部。我很抱歉讓所有信任我的人失望。我奮斗了很長一段時間,但今天我放棄了。”他在最后寫道“我希望有一天你們能夠理解、原諒和寬恕我”。
雖然希德哈沙自稱是一個失敗的企業家,但很多人并不這么認同。特別是他創建的咖啡連鎖企業,讓茶不離口的印度人喝起了咖啡,影響了印度的生活方式。
印度記者和作家蘇倫德蘭(Vivek Surendran)在推文中寫道,“對于上百萬印度人來說,第一次咖啡館的體驗就來自‘咖啡日館’,對于像我這樣的許多人來說,這種體驗相比路邊的茶攤是個飛躍。”
很多人認為“咖啡日館”引入了一種文化,印度板球運動員阿施文(Ravichandran Ashwin)在悼念希德哈沙時說,“因為有了‘咖啡日館’后,才有了我和朋友們一起出去喝咖啡的回憶”。
班加羅爾印度管理學院教授克里施南(Rishikesha T Krishnan)補充道,希德哈沙的咖啡連鎖店不僅引入了咖啡文化,還創造了上萬個就業崗位。他說,“他不僅為城市人創造了就業機會,而且為那些希望在現代零售企業里工作的農村人士,創造了就業機會。”
如今的“咖啡日館”雇用了超過3萬人,不僅立足于印度,還在奧地利、捷克、埃及、馬來西亞和尼泊爾設有零售店,并向北美、歐洲和中東在內的多個市場出口咖啡。
咖啡日館門店。來源:咖啡日館臉書賬號
為農村人提供社會機會,實現了希德哈沙年青時的夢想。
他出身于咖啡種植世家,在大學畢業后,他一心想要改變印度農村窮人的命運,但是他在實踐中認識到印度的農村充斥著腐敗和裙帶關系,阻礙了任何邁向現代化的進步議程。他說,“那時我意識到,我應該成為財富創造者,而不是財富分配者”。
在多年之后,他完成了年青時立下的愿望。他在1996年創立了“咖啡日館”,日后又與印度前外交部長克里希納(S.M. Krishna)的女兒結婚,使他成為印度打通政商關系的咖啡巨賈。
“咖啡日館”的年銷售額也達到了5.72億美元(約合40.2億元人民幣),他成為了印度最為富有的人之一,在2015年“咖啡日館”首次公開募股(IPO)之后,他一度成為十億美元級的富豪。
這本來是一個完美的“印度夢”。希德哈沙在過去的成功代表了印度崛起夢寐以求的一切——企業家可以在一個現代國家中創造和實現新想法,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生活以及周邊人的生存環境。這些概念,對于一個上千年以來階層固化的社會來說,無疑是激進的。
希德哈沙是幸運的。恰逢印度這列老舊的火車在加速轉軌,駛向通往現代化的道路。
希德哈沙完全清楚這一點。他在2011年說, “如果我早在20年前出生,我肯定會失敗”。
不堪財務重壓
或許希德哈沙還是太樂觀了。
為了不斷擴大“咖啡日館”的規模,他開始不斷地舉債融資,咖啡日館的負債總額從2011年的1.89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7.58億美元,沉重的債務負擔無疑是把希德哈沙推向深淵的重要原因。
截至今年6月份,他和家人持有的公司股份中76%被用作了貸款抵押。
在一個成熟的經濟體中,希德哈沙可能從一開始就能夠獲得不同來源的資金保障,而這在印度辦不到。
在今年,希德哈沙開始尋找各種方法來回應債權人的要求,他試圖與可口可樂公司協商,希望其購買部分“咖啡日館”股份,并探討其他類型的資產出售可能。比如,在今年早些時候,希德哈沙以超過4.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了他在印度IT公司MindTree20.41%的股份,迫切希望擴大他的現金流。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希德哈沙過去兩周大部分時間都在孟買試圖籌集資金來償還債務。這位人士稱,咖啡大王在7月和8月都有債務到期。
疑似因為財務壓力而自殺,希德哈沙是印度經濟放緩和現金流緊張的犧牲品。
在近年,印度一些地方的農民會因為農作物價格暴跌后資金無法周轉而自殺。而希德哈沙的命運表明,這一問題不僅僅影響的是底層的勞動者,目前已經蔓延到了社會精英層面。
“咖啡日館”的麻煩和由此引來的不確定性還給來到印度投資的外國跨國企業敲響了警鐘。
許多跨國公司目前紛紛入駐印度,希望能夠搭上印度經濟增長的順風車,發掘印度中產階級的消費潛力,但是不少企業卻發現,真正有能力消費他們產品的印度中產階級只有數百萬人。這也是曾對印度市場前景樂觀的通用汽車,在2017年退出印度市場的原因,通用隨后將其國際業務轉向了銷量更高的國家。
印度評級機構Care Ratings首席經濟學家薩博納維斯(Madan Sabnavis)表示:“如果這不僅僅是‘咖啡日館’的問題,而是還有另外100家企業也被逼到了極限,或者是企業沒有再融到資而破產的話,那么這就是一場危機。”他還補充表示,這種狀況不是可持續的,因為大家都知道現在印度經濟正在停滯。
近日,《印度時報》刊出《印度經濟放緩的五個原因》一文。文中認為,2016年以來,“廢鈔令”與商品和服務稅(GST)改革分別對消費和出口造成打擊。當其負面效應逐漸消退時,基礎設施租賃和金融服務危機在2018年引發了非銀行金融機構(NBFC)的信貸緊縮。在2018年,世界貿易形勢出現巨變,全球各經濟體的GDP增速都在放緩。
印度是一個高速發展的復雜的經濟體,不過,今年以來印度經濟增速出現明顯下滑。第一季度,印度季度增長回落至五年來最低速度,僅為5.8%。
2月7日,印度打響了2019年降息“第一槍”。就在8月7日,印度央行——印度儲備銀行(RBI)有可能啟動2019年第四次降息。
希德哈沙走了,但難題仍待解決。最新消息是,咖啡日館的新管理層承諾,將向債券投資者提供額外的股票作為抵押品。但股價今非昔比,即使增加抵押物,債券的投資價值仍然堪憂。
留給咖啡日館的時間不多了。
關鍵詞: 印度咖啡大王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