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房地產疲弱拖累下游產業鏈,下半年舊改或迎萬億市場
“我們的成本增加了,但是銷售的單價沒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一位陶瓷企業老總在一個座談會上坦言,“房地產情況不好,拖累整個下游的陶瓷行業。”
現今,家庭裝修很多都離不開瓷磚等建材。然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6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7578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8%,降幅比1-5月份擴大0.2個百分點。
有專家認為,由于房地產市場疲軟、棚改退坡等因素,下半年老舊小區改造或將成為房地產市場的關鍵因素,而建材市場也將相應發生變化。
房地產疲弱傳導下游
今年上半年,房地產的“涼意”讓下游都感受到了。
首先,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回落。2019年1-6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61609億元,同比增長10.9%,增速比1-5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45167億元,增長15.8%,增速回落0.5個百分點。
其次,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1-6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7578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8%,降幅比1—5月份擴大0.2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1.0%,辦公樓銷售面積下降10.0%,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下降12.3%。
最后是土地購置面積在下降。1-6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803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7.5%。
太平洋證券在發布的研報中指出,地產調控依舊趨緊,而從5月份地產投資拐點向下后,6月份數據繼續下滑。
中銀國際則在報告中表示,2019年棚改計劃安置戶數相比2018年減少315萬戶,假設貨幣化安置比例35%,戶均85平米,則減少貨幣化置面積0.93億平,占2018年住宅銷售約6.5%;減少實物安置面積1.74億平,占2018年竣工面積26%。預計棚改退坡減少家裝建材市場規模約為1715億元。
“東部沿海城市的資源型企業一直都是粗放型增長,環保治理下,很多企業并不適應。傳導到下游,提升的成本就轉嫁到下游企業身上。這些企業的出路是提升產品價格,把成本提升讓消費者‘買單’。但是每個行業是不一樣的,比如說,這兩年紙業可以說是躺著就把錢賺了,因為紙的價格漲幅超過一倍,成本傳導給下游消費者已經完成。但以我所在的陶瓷行業來說,價格不僅沒有漲,反而有一些回落,因為房地產行業的增長放緩。”上述陶瓷企業的老總坦言。
“舊改”大潮引萬億投資?
在基建回升力度偏弱、房地產疲軟的情況下,下半年有什么機會?很多人都將目標瞄準老舊小區改造。
6月19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順應群眾期盼改善居住條件。
截至今年5月底,各地上報需要改造的城鎮老舊小區17萬個,涉及居民上億人。
與此同時,各地也紛紛發布舊改的計劃,比如山東煙臺年內計劃改造老舊小區142個,涉居民12.7萬戶。鄭州計劃整治提升老舊小區1033個,目前已經完工6個,正在施工167個,完成招標待開工285個,正在組織施工招標265個,正在進行設計立項310個。廣州計劃改造老舊小區779個,惠及46萬戶居民。
“建國以來,我國的住房制度是以公房為主,經過多年的一個發展,比如說我們在廣州荔灣的一些兩三層的老房也好,或者一些七八十年代建成的這些公房也好,其實已經到了一定的年齡。但是,比如公房以前都是單位制的,現在逐步出售了,產權就會很復雜,其實很難做到大拆大建。那就必須要在原有的老城區的基礎上進行一個改善。”廣州中大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長李敏勝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他指出,要把這些老舊小區通過自我更新的方法進行完善,包括了本身建筑的改善,公共服務設施的完善,以及房前屋后綠化,還有市政工程的逐步的完善等等。“在這樣情況下如何去改造,就變成了我們整個地方政府要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要求我們的市民跟我們的政府一起去共同改造自己的家園。”
中銀國際則認為,舊改接力棚改,將成為一個巨大的市場。“預計舊改和棚改對家裝建材需求的結構性差異將利好管材、瓷磚等建材品類:舊改計劃五年時間改造老舊小區16萬個,涉及居民4200萬戶,總投資額約8萬億。平均一年改造3.2萬個小區,單小區預算2500萬元。小區改造以加裝電梯、道路維修、管網翻新、外墻翻新、防水、入戶裝修等為主。小區公共基礎設施改造是重點。”
關鍵詞: 房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