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靈均)根據貓眼數據,截至發稿,《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稱《哪吒》)的總票房已達21.3億。《哪吒》超越由《瘋狂動物城》在中國上映時創下的票房紀錄,成為中國動畫電影史上的票房冠軍。
圖片來源:貓眼電影截圖
該片不僅是票房黑馬,還是口碑“爆款”。目前,該片豆瓣電影評分達8.6分,在正在上映的電影中評分居首位,并且在電影總排行中好于89%動畫片和97%喜劇片。有豆瓣網友點評稱:“這個分數偏低了,在《哪吒鬧海》誕生40年后迎來的又一部哪吒作品,真香!”
圖片來源:豆瓣截圖
其實,早在哪吒之前,已經有多部動畫電影登上中國大熒幕。根據豆瓣電影公布的票房數據,此前在中國上映的動畫電影票房前十位分別是:《瘋狂動物城》、《尋夢環游記》、《神偷奶爸3》、《功夫熊貓3》、《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功夫熊貓2》、《熊出沒·變形記》、《你的名字》、《大魚海棠》和《哆啦A夢》。
數據來源:豆瓣電影 中新經緯謝靈均 制圖
但是,在中國上映的票房前十的動漫電影當中,只有《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熊出沒·變形記》、《大魚海棠》三部電影真正稱得上是中國本土動漫電影。根據豆瓣電影的票房數據測算,美國出品的電影占據在中國上映的動畫電影票房前十位總和的62%。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本土大受歡迎的電影《功夫熊貓》系列,是以中國功夫為主題、以中國古代為背景的一部美國動作喜劇電影。
數據來源:豆瓣電影 中新經緯謝靈均 制圖
由此可見,雖然近年來中國本土動畫電影數量并不少,但在票房上卻整體落后于進口動畫電影。隨著《哪吒》成為中國動畫電影史上的現象級作品并獲口碑與票房雙豐收,有微博網友對此表示:《哪吒》的成功應該讓制作人、投資人看看,到底什么片才能掙錢!《哪吒》的脫穎而出讓人們看到了中國動畫電影的商業潛力,但同時也令業界反思:動畫電影究竟怎么做才能掙錢?
內容是硬核,老少皆宜
無論是橫空出世的《哪吒》還是另一部動畫電影爆款《西游記之大圣歸來》,都植根于中國家喻戶曉的經典神話故事,具有一定的群眾基礎。而且相較于過去一些以兒童、青少年為主要受眾的動畫作品,《哪吒》可以說是老少皆宜。對此,北京大學教授、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向中新經緯客戶端介紹:“動畫電影成功的一大因素是受眾覆蓋面廣,不僅受到青少年喜歡,還受到其他年齡層觀眾的關注,可以說是老少通吃。”
同時,優秀的動畫電影作品還能別出心裁,對原有故事進行改變,風格獨樹一幟。例如,《哪吒》片中的人物形象顛覆傳統,對原著進行大幅度的創造性改編,在講好故事的基礎上形成獨特風格。“動畫是IP的源頭,好的內容是硬核。別具一格的電影能夠吸引90后、00后觀看,受到年輕人的喜愛,獲得不錯的口碑。”陳少峰說。
事實上,《封神演義》水淹陳塘關的故事是個不折不扣的悲劇,而電影《哪吒》卻淡化了原有的悲傷基調,轉而采取娛樂性演繹手法。這部影片里沒有“削骨還父,削肉還母”的悲慟,只有高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恣意。對此,陳少峰表示,這點可謂與其他大受歡迎的娛樂性電影一脈相承。
注重衍生品營銷,形成完整產業鏈
從《哪吒》的成功可以看出,內容仍然是電影的硬核。但是,動畫電影想要盈利,除了做好內容,動畫電影還需重視衍生品營銷。“國外的動畫衍生品占到總盈利的約60%,甚至高達65%。”陳少峰說。
以華特·迪士尼公司為例,除了在動畫制作上的深耕細作,該公司也在衍生品營銷上下足了功夫,在過去八十多年間形成了娛樂衍生產品的完整產業鏈條,包括玩具、化妝品、服裝、書籍、主題樂園等,還構建了完備的衍生品銷售體系。“動畫電影要掙錢,就一定要注意衍生品銷售。比如,迪士尼不僅有動畫,還有一系列動畫衍生產品。做電影要有好IP,也要注重衍生品的推廣。”陳少峰如是說。
其實,中國動畫電影也早已開始衍生品營銷的探索之路,但是目前仍處于小作坊式的探索階段,尚未形成行業規模。可以預見的是,衍生品銷售將成為未來動畫電影行業的一大盈利點。
資本助力動畫電影產業發展
《哪吒》的導演餃子此前向媒體透露,這部作品從構思到制作,耗時數年,可謂“十年磨一劍”。這部作品的爆紅讓我們看到國漫的實力,但國產動畫電影行業的艱難現狀也由此可見一斑。“由于開發時間長、投入時間長,國際上成功的動畫電影背后都需要雄厚的投資實力,”陳少峰表示,“國內許多動漫企業規模太小,遇到挫折之后往往一蹶不振。而一些有實力的動漫公司因為不愿意承擔風險,而采取代工而不是原創的形式進行創作。”
可以說,動畫電影發展過程中,資本介入是關鍵因素,對接資本是必經之路。《哪吒》的爆紅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更多資本對于該產業的關注,而資本助力將有利于打造更多制作精美的優秀作品,形成行業規模效應,進而發展資本與產業之間的良性循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