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平安不差錢!79元一路到買91元,9次回購耗資50億,半年報是焦點,四上市險企業上演預增大戲)
8月1日晚間,中國平安發布A股股份回購進展公告。
截至2019年7月31日,平安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已累計回購A股股份5759.46萬股,占本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0.31506%,已支付的資金總額合計50億元(不含交易費用),最低成交價格為79.85元/股,最高成交價格為91.43元/股。
經過九次回購后,平安累計回購金額已經達到回購計劃下限。對于未來是否繼續實施回購,中國平安此前曾表示,公司將按照股東大會批準的回購方案實施回購操作(此項批準的有效期為一年,金額為50-100億),并根據相關要求及時披露。
9次回購耗資50億元,股價仍在歷史高位
股票回購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現金等方式,從股票市場上購回本公司發行在外的一定數額的股票的行為。2018年10月29日,中國平安首次公告最高百億回購方案。當時,A股市場相對低迷,上市公司出現“回購潮”,中國平安則是其中少有的市值萬億的大盤藍籌金融機構,受到極大關注。
根據平安規劃,擬使用不低于人民幣50億元且不超過人民幣100億元(均包含本數)的自有資金回購公司A股股份,回購股份將全部用于本公司員工持股計劃,包括但不限于公司股東大會已審議通過的長期服務計劃。回購期限為自2019年4月29日至2020年4月28日。
今年6月18日-7月8日間的15個交易日中,中國平安已密集進行了九次回購,這些回購均是上述最高百億回購計劃的一部分。
在平安持續大手筆回購之時,中國平安A股股價一度曾迎來大漲,并數次站上歷史高點。加上今年以來保險股和白馬股大漲背景,為平安股價提供了上漲基礎。
自6月18日開展回購操作至6月20日,中國平安股價三日累計上漲10.74%。7月1日更大漲3.65%,以91.84元的歷史高點收盤。隨后回購利好效應減弱。6月18日啟動首次回購至7月8日完成第九次回購,中國平安A股股價累計上漲10.85%。
不過,雖然平安自7月9日起并未再次回購,但平安A股股價仍然處于歷史股價高位區域。至8月1日收盤,中國平安報收于87.51元/股。
四上市險企業績齊“預增”,平安業績亦被看好
平安A股股價維持歷史高位除了回購因素外,與保險股整體表現以及其作為綜合性金融集團的龍頭股價值亦有關系。今年以來保險股整體漲勢亦較好。2019年初至8月1日,上證綜指累計上漲16.64%,保險指數累計上漲53.67%。
年初至今保險股漲幅整體表現非常搶眼,主要有兩大因素支撐:一是避險情緒上升時,保險股作為避險品種是不錯的選擇;二是保險行業利好因素影響。
近日,上市險企出現了不多見的齊發業績預增公告的情景,根據相關規定,發布業績預增公告一般意味著其業績增長超過50%。對此,研究機構普遍認為“超預期”。根據公告,中國人壽上半凈利潤預計增長115%-135%,為增長最顯著的險企;其次,中國太保預增96%,新華保險預增80%,中國人保預增40%-60%。
上市險企上半年凈利潤之所以大幅增長甚至超預期,主要基于兩點行業性利好因素。
一是稅收新政“一次性”利好的釋放。今年5月,保險企業手續費及傭金支出稅前扣除的限額提升,最高可以稅前列支的手續費為當年保費的18%,此前壽險為10%、財險為15%。同時,2018年的按這一規定來處理。由于多數險企的手續費率都已超過此前的限額,因此新政策意味著給險企“減稅”,除了2019年的所得稅下降外,2018年多交的稅退回增加2019年利潤,成為拉動險企業績的一個非經常性損益因素。
已經公告業績預增的4家險企都提到了“2018年所得稅影響”這一因素,并且金額不小,其中中國人壽稱相關影響約51.54億元,中國太保約48億元。
第二個助推因素是投資收益,更確切地說是權益投資收益增長,往年這也是影響險企業績最多的因素。例如,中國人壽稱,自2018年底以來,本公司在既定戰略資產配 置策略安排下,及時布局,主動操作,疊加 2019 年上半年境內股票市場大幅上漲影響,本公司公開市場權益類投資收益同比大幅增加。
上述行業利好因素預估將會反映到平安中期業績中。不過,目前,中國平安尚未發布預增公告,中國平安的體量最大,去年上半年凈利潤達到580億,因此增幅要達到50%可能存在一定難度。
海通證券研報預計,若2018年所得稅調減全部轉回至2019年上半年,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的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56%、108%、76%、54%。同時,預計上市險企上半年的整體凈利潤增速在50%以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