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涉嫌財務造假,曾經在中國國產葡萄酒行業紅極一時的王朝酒業(00828.HK)停牌6年。今日上午,王朝酒業正式在港交所復牌,然而開盤后“一瀉千里”,截止今日午間收盤,王朝酒業重挫41.67%,報0.84港元。
涉嫌財務造假 王朝酒業停牌6年
王朝酒業的上一個交易日還是2013年3月21日,收盤價為1.44港元。
而導致王朝酒業停牌長達6年的原因,還要追溯至2012年的匿名舉報信風波。2012年年末,王朝酒業當時的會計師事務所接到三封針對王朝酒業若干交易指控的匿名信;2013年3月,該公司停牌并委托安永會計事務所進行內部調查,之后安永和普華永道又相繼接到兩封與上述指控內容相近的匿名信。這五封匿名舉報信也開啟了王朝酒業長達6年4個月的漫長停牌史。
當年的舉報內容顯示,2010年王朝酒業為了達成銷售目標并且獲得相關獎金,與客戶私下達成協議,虛構高達4.3億元的銷售額;王朝酒業2010年和2011年四季度和個別客戶存在配合虛構銷售業績的行為;以及王朝酒業2010年囤積在江蘇太倉和福建漳州的價值5億元的葡萄酒在積壓后出現質量問題,真實庫存無法落實。
2016年8月,王朝酒業曾一度對外公布調查結果,但由于部分數據記錄缺失,調查受到限制,調查結果遲遲未能公布。
在上周7月26日,王朝酒業再次發布公告,稱根據安永的調查結果以及法律顧問的建議,并無證據證明時任管理層觸犯中國法律,收受過任何利益,以及存在不誠實的行為等。但值得注意的是,王朝酒業在公告中承認當時公司內控不足、管理層采用“不適當的會計處理方法”等導致問題的出現。“公司已經采取了新的內控政策和完成整改,復牌條件已獲達成”。
但從今日股價來看,這樣一份不痛不癢的公告解釋顯然沒有的到外界的認可。
曾經的國產葡萄酒“三駕馬車”早已輝煌不再
成立于1980年的王朝酒業,是中國第一批國產葡萄酒企業,當年的王朝酒業憑借著“半干白葡萄酒”一戰成名,1984年即捧回世界金獎,產品遠銷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丹麥、芬蘭等世界多地。90年代中后期也是王朝酒業的巔峰時期。彼時的王朝酒,在國內同類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超過50%,一時風光無限。也是在這個時期,王朝與張裕、長城共同被稱為中國國產葡萄酒的三駕馬車。
2010年王朝酒業迎來巔峰,當年銷售額16.15億港元,凈利潤1.59億港元。2011年,王朝宣布進軍高端,啟動了大規模“法國王朝AOP(原AOC)級葡萄酒原瓶進口”項目,而這也開啟了王朝酒業的下滑之路。
2012年上半年,王朝酒業的收入減少30%,公司表示將推出更多高檔次產品,進一步將銷售組合推至高檔次分部,然而就在2012年底,“八項規定”等政策出臺,高端葡萄酒受打擊嚴重,王朝酒業從此一蹶不振。
而發生在2012年的舉報信事件也被業界解讀為壓垮王朝酒業的“最后一根稻草”,當時的業界普遍認為,王朝酒業之所以會發生上述事件,實際上和當年的經營情況密不可分。
近日王朝酒業補齊的多份財務報告顯示,該公司已經連續7年虧損,資金鏈承壓。財報顯示,從2012年開始,王朝酒業的營業收入曾現斷崖式下滑,從2011年的15.1億港元,不斷下滑至2018年的3.4億港元。凈利潤方面,王朝酒業2012年至2018年分別虧損1.07億港元、5.52億港元、3.94億港幣、2.06億港元、1.01億港元、1.34億港元、0.79億港元。
從2012年至今,王朝酒業已經累計虧損近16億元。
糟糕的業績表現也讓王朝酒業陷入高管動蕩和出售資產的尷尬境地。公告顯示,從2018年開始,王朝酒業的董事會主席、總經理、財務總監均已更換;2018年7月,王朝酒業宣布作價4億元人民幣,將包括御苑酒堡的在內的資產打包出售給天士力集團下屬公司。
對于此次王朝復牌,業界普遍并不看好。有分析指出,長期停牌可能導致的資金鏈斷裂、品牌淡化、消費者維護缺失等問題將持續對王朝酒業形成沖擊,王朝想要實現業績復興幾無可能。
葡萄酒商業觀察分析師楊征建也認為,停牌6年王朝酒業幾乎錯過葡萄酒市場復蘇的紅利期。“如今葡萄酒市場格局變化很大,王朝酒業能否最終扭轉頹勢,還有待觀察”。
關鍵詞: 王朝酒業停牌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