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法國家樂福入華“淘金”24年,加入“中國籍”)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25日電 題:法國家樂福入華“淘金”24年,加入“中國籍”
作者:謝藝觀
結果有點意外!
屢傳賣身消息的家樂福中國,最終被張近東的蘇寧易購收入麾下。
23日,蘇寧易購宣布收購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交易完成后成為家樂福中國的控股股東。
在中國市場深耕了24年的家樂福中國將要改姓“蘇”。
輝煌
——被譽為零售界的“黃埔軍校”
法國企業家樂福成立于1959年,是大型綜合超市概念的創始者,《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業務遍及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運營超過 1.2萬家零售商店。
1995年,家樂福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也是最早一批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資零售企業,主營大型綜合超市業務。
坐擁廣闊的市場,鮮有競爭對手的沖擊,家樂福中國盡享先驅者帶來的紅利。
因東西種類多,價格相對實惠,那時的消費者非常樂意去家樂福等國外連鎖超市購物,每當新開店或有一些優惠活動時,都會引發消費熱潮。
到2006年,家樂福中國門店數突破100家,在上海、北京、廣東、江蘇等地遍地開花,成外資零售超市中門店數量最多的一家,中國市場上名副其實的大賣場巨頭。
“開心購物家樂福”、“一站式購物”等深入人心,以“合資”形式將“大賣場”業態引入中國,實現農超對接等模式,也讓家樂福成為了行業的標桿,還曾被譽為零售界的“黃埔軍校”。
衰敗
——市場份額降至3%,被永輝集團反超
然而,在激烈的商業圈中,家樂福中國漸漸失去競爭力。2009年開始,家樂福中國業績連年下滑。
2009年,家樂福在國內市場的銷售額被大潤發超過;2010年,家樂福在華門店數被沃爾瑪反超。
2012年至2017年,家樂福中國大陸地區的銷售額從55.83億歐元下降至46.19億歐元,降幅17.27%。
到2018年,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連鎖百強榜單中,國美、蘇寧、大潤發、華潤萬家和沃爾瑪位列前五。家樂福中國被擠出前10名,位居第12位。
“2016年和2017年,家樂福市場份額維持在3.3%,低于高鑫零售集團、大潤發和華潤萬家。”凱度消費者指數顯示,2018年,市場份額降至3%,被永輝集團反超。
2018年,家樂福中國銷售額為474.64億元,同比下滑4.7%,中國門店數較2017年減少19家為302家。
失誤
——錯失中國電商發展十年黃金期
家樂福中國衰敗的10年,正是中國線上零售市場突飛猛進的10年。未能抓住這個時機,而飽受沖擊。此次雙方的在收購公告中,即提到了這一點。
這10年,以大賣場模式起家的家樂福中國還遭遇了線下零售便利店等小型零售業態的“圍追堵截”。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連鎖百強榜單顯示,2018年,便利店百強企業銷售規模增長21.1%,門店數量增長18.0%,新增門店11944個,占百強新增門店總數的62.5%;2018年,以經營大型超市為主的百強企業,銷售額平均增長2.5%,門店數平均增長3.6%,顯著低于百強平均增速。
“大賣場模式越來越難適應新消費需求。”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分析,隨著消費需求的持續增長、消費結構的加快升級,以一二線城市為主的部分地區居民已經由最初的追求低價商品,到追求品牌、個性化消費,再逐漸進入“趨于理性、平衡價格與品質”的新消費時代。
曹磊還表示,中國電商巨頭紛紛進軍新零售,布局線下市場。如,阿里系的盒馬鮮生、蘇寧小店、網易考拉、網易嚴選等,這正在“蠶食” 家樂福等傳統連鎖超市線下零售市場。
戰略決策的失誤和內部管理的問題,讓家樂福中國的業績連年下滑。
求生
——努力4年,賬面凈資產變負數
其實賣身之前,日漸式微的家樂福不是沒想過改變。
為彌補國內采購和供應鏈不足,2015年3月起,家樂福中國集中采購權,重組6個采購中心,后在全國建立6個物流配送中心,對全國門店物流配送實行全面覆蓋,以降低一二線城市的運輸配送成本,提高三四線城市的商品種類,改善缺貨現象。
為適應用戶消費習慣,吃上線上零售這塊"大蛋糕",家樂福中國2015年上線了電商業務"家樂福網上商城"。除了自建電商平臺外,2017年起,家樂福與美團、餓了么及百度外賣等展開合作,推出1小時送貨服務。家樂福還向小型零售發力,開出了便利店"家樂福Easy"。
2018年5月,家樂福與騰訊合作,在上海推出中國智慧零售旗艦店Le Marche。同時,加強對現有門店的改造升級,與國內外知名品牌合作開拓"店中店"模式。并讓"廚房"進賣場,推出"極鮮工坊"等。
2018年10月,家樂福又"牽手"京東到家,百余家樂福門店入駐京東到家。近日,家樂福還宣布與京東物流展開合作,后者將為家樂福提供跨境進口、清關、分揀、配送等物流服務。
但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收獲理想的結果。
家樂福中國2018年財報顯示,2018年營收為299.58億元,同比下降7.67%;繼2017年歸母凈虧損10.99億元后,2018年歸母凈虧損達 5.78億元。根據蘇寧公告,家樂福中國賬面凈資產為負,其2018年歸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為-19.27億元。
家樂福解釋公司在中國業務賬面凈資產為負的主要原因時稱,近年來線下零售業態受到互聯網的沖擊,雖然積極應對,但仍帶來了階段性的經營虧損。
賣身
——剛與國美戰略合作,卻賣給了它的老對手
"家樂福中國在運營和盈利上出現了很大的問題。”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法國家樂福剝離中國業務可說是必然的選擇。
在蘇寧易購發布收購公告前,家樂福就曾屢次傳出“賣身”的消息。
2018年1月23日,家樂福宣布騰訊與永輝將對家樂福中國進行潛在投資,且家樂福與騰訊已達成在華戰略合作協議。當時曾有行業人士就大膽預測,騰訊與永輝或聯手吞下家樂福中國。
2019年,家樂福中國賣身傳聞再次傳出。緣于4月10日,家樂福中國宣布與蘇寧的競爭對手國美達成戰略合作,其全國200余家門店中的電器區域交由國美來運營,預計7月底前完成200余家門店的改造。
最終,沒想到的是,家樂福中國卻將命運的主動權交到了國美的“老對手”蘇寧的手上。
蘇寧宣布收購家樂福中國后,永輝超市6月24日晚間公告稱,“公司決定終止投資家樂福中國的談判。”而家樂福與國美的合作能否繼續,一切還是未知數。
唯一能清楚的是,家樂福集團借助交易,扔掉一塊燙手的“山芋”。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江南北(武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高攀稱,收購有利于蘇寧吸收家樂福中國線下運營經驗,完善其線下零售網絡布局,提升其大快消品類O2O市場競爭力,豐富其零售場景、零售模式和零售業態。
同時,他認為,蘇寧立體物流配送網絡以及技術手段與家樂福有機結合,有利于降低采購和物流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與盈利能力。
傳統商超被收購,家樂福不是第一家,也不會是最后一家。近年來外資連鎖超市由于經營情況不佳,尋求"外援"已成常態,沃爾瑪攜手京東,樂購納入華潤,歐尚業務也被大潤發接管。
“阿里入股大潤發、騰訊聯手永輝、蘇寧收購沃爾瑪中國,新零售和傳統商超的‘聯姻’還會繼續。”有行業人士如此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