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家樂福中國80%股權出讓 退而不敗才是最佳選擇)
熱點聚焦
與其等到全面潰敗時再退出中國市場,不如在目前還沒有完敗時將其轉讓,節省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財力去重新布局。
中國傳統零售格局再被改寫。6月23日,蘇寧易購發布公告稱,將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此次交易,意味著家樂福這家最早以合資形式將“大賣場”業態引入中國內地的零售商即將退出中國市場,這也標志著蘇寧正式入局傳統商超領域。
家樂福退出中國市場,似乎有些讓人難以置信。畢竟,家樂福在中國市場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布局也比較合理。即便是市場萎縮、業績下滑,家樂福在中國仍有210家大型超市和24家便利店,覆蓋22個省份及51個大中型城市,同時擁有約3000萬會員,位居2018年中國快速消費品連鎖百強的前十。2018年家樂福中國凈銷售額達到約285億元,仍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因此,家樂福中國目前的現狀肯定不算是“敗”。
既然沒有“敗”,為何又選擇“退”呢?實際上,有關家樂福退出中國市場的問題,早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就已初露端倪。標志之一是,家樂福原第二大股東“Blue Capital”于2008年取代家樂福品牌創始人哈雷家族,成為家樂福的第一大股東。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雖然家樂福沒有拿出更多退出中國市場的實際行動,但關于騰訊、永輝與家樂福商談收購事宜的消息一直就沒有停過。此次蘇寧耗資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意味著家樂福退出中國市場已基本塵埃落定。
在中國市場潛力巨大、中國消費者對傳統商超并沒有表現出排斥和拋棄意愿的情況下,家樂福為什么要退出中國市場呢?其中既有家樂福自身的原因,也有電商競爭等外在因素的影響。
在自身方面,家樂福沒有很好地適應零售市場環境的變化,沒有正視電商對傳統商業的沖擊和影響。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電商對傳統商業的影響相對較小,傳統商業能夠應對來自新零售的沖擊,至少不會輕易陷入困境。但在中國,電商對傳統商業的沖擊明顯更強,家樂福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也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因此很難打贏這場與電商“搶食”的戰爭。
從外部環境來看,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市場消費環境發生較大變化,需求不足在多個層面出現。家樂福作為國際零售業巨頭,受到沖擊也是在所難免的。因此,2018年初,家樂福集團公開了“家樂福2022計劃”,旨在調整經營模式和管理組織,以期實現食品消費轉型。家樂福當時稱,法國總部將采取自愿離職方式裁員2400人,以此來節省開支,預計可以減少20億歐元的成本。在此基礎上,將經營重心轉向電子商務和有機產品。
家樂福不僅感受到來自電商的強大壓力,也在積極采取應對措施,擁抱電商、擁抱新零售時代的到來。家樂福退出中國市場的主要原因,與中國市場電商威力太大、競爭太過激烈難脫干系。家樂福雖然想通過轉型的方式來適應中國市場的變化,但無論從經營者的思路、理念、觀念還是業態的調整和優化來看,都有點力不從心。與其等到全面潰敗時再退出中國市場,不如在目前還沒有完敗時將其轉讓,至少還能減少些損失,節省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財力去重新布局。
按照家樂福的經營能力以及海外市場對電商的熱度,只要家樂福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電商和有機產品中去,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余地的,完全能夠擺脫目前的困境。一旦完成線上布局,家樂福很有可能會重新回到競爭的軌道上來,并不排除重返中國市場的可能。
家樂福在敗相未露的情況下選擇主動退出中國市場,一方面是向電商認輸的表現,另一方面也是進行策略調整的結果。沒有一敗涂地,就是在為后續生存保留了火種,“退而不敗”或許是當前家樂福最佳的選擇。
□譚浩俊(財經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