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奶業振興到奶粉振興,十年磨一劍,中國的乳制品行業步入高品質發展時代。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對國產嬰幼兒配方奶粉產業又提出了新“要求”。《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多家乳企紛紛表示,要做優做強奶粉產業,力爭做好“國奶”的振興先鋒。
政策加碼支持國產奶業發展
6月3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農業農村部、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商務部、海關總署等7部門印發《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力促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發展,進一步提升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品質、競爭力和美譽度,做強做優國產乳業。
《方案》提出,從嚴落實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條件。鼓勵各地通過企業并購、協議轉讓、聯合重組、控股參股等多種方式,開展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進一步提高行業集中度和整體發展水平。力爭嬰幼兒配方乳粉自給水平穩定在60%以上。
對此,乳業專家宋亮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方案釋放了三個信號:首先給廣大渠道商打了一擠強心針,進一步提升了他們對國產奶粉發展的信心;其次,中國市場是一個公平貿易的市場,通過市場手段推進目標的實現,對外資保持支持的態度;第三,要求國內龍頭企業在未來產品研發和技術上不斷提升,國家會給予政策支持。
對于新政出臺,伊利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方案》的重點是強化質量安全,增強創新力。如建立統一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追溯平臺,鼓勵生產企業制定和實施嚴于國家標準的企業標準,推進奶源建設。伊利作為中國乳業的龍頭,以品質為基,創新與國際化雙輪驅動,在這些方面之前其實早已做了大量的工作。
而在完達山乳業副總經理肖洪亮看來,十年來,國家加大監管力度,媒體高度關注,國產乳企苦練內功,終于使我國國產乳制品產品質量穩中向好,連續多年的產品抽檢合格達到99%以上,消費者的信心不斷增強。國產乳制品企業,經過生產許可證重新審定、配方注冊證等一系列舉措后,無論是生產設備等硬件水平,還是質量管理等軟件水平,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國家七部門在此時下發《方案》,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一定會進一步提升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品質、競爭力和美譽度,把國產乳業做強做優。
力爭寶寶“口糧”六成來自國產
近期尼爾森發布的《2018年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環境洞察》報告顯示,2018年,國貨奶粉所占的市場份額從2017年的40.7%上升至43.7%,銷售額同比增速從2017年的14.5%上升至21.1%。
尼爾森數據顯示,2018年,國產奶粉在母嬰渠道的增速為25.4%,外資奶粉的增速僅為10.1%。2018年國產六大奶粉企業(伊利、飛鶴、君樂寶、圣元、完達山、貝因美)在電商渠道的增速為48.9%,遠遠超過外資奶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方案中提到,力爭嬰幼兒配方乳粉自給水平穩定在60%以上。對于國產企業來說,國內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面對新政,國內乳企將如何抓住歷史機遇獲得更好的發展?
對此,飛鶴乳業副總裁魏靜表示,寶寶之事,無小事。保障嬰幼兒奶粉安全和品質是全行業共同堅守的底線,飛鶴始終堅持質量不為任何事情讓路。在魏靜看來,新鮮優質的奶源是中國奶業高質量發展的根基,是國產奶粉的核心優勢。
“《方案》明確指出大力提倡使用生鮮乳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支持嬰幼兒配方乳粉奶源基地建設和升級改造,有助于不斷提高奶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飛鶴將持續踐行并完善新鮮標準,讓更多消費者認識到本土奶=新鮮奶=優質奶。”魏靜表示,飛鶴率行業之先,建立以“生牛乳一次成粉”為核心的新鮮標準體系,推動嬰幼兒奶粉要用最優質生鮮乳做原料這一品質原則,落實嬰幼兒配方奶粉提升行動,推動國產奶粉進入高質量的新鮮時代。
《證券日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此次七部門聯合發文是對國務院發布的《奶業振興意見》及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的進一步細化,《方案》的發布在推動乳企提升生產水平、加大研發創新投入、保障奶粉安全品質的同時,也提振了消費者信心,以飛鶴為代表的優質乳企迎來更大的競爭優勢和市場空間。
“相比以往政策文件,這次方案側重于解決乳企普遍關注的重難點問題,如奶源基地建設、質量抽檢、媒體輿論環境、企業融資等,以更大力度、更精準、更到位的措施提振乳企信心和決心,為乳企發展創造利好條件和機遇,通過將國產奶粉品質和品牌提升落到實處,全面推進國乳振興。”魏靜表示。
君樂寶乳業集團副總裁劉森淼對《證券日報》記者也表示,品質是企業發展的強大基石。一直以來,君樂寶都致力于打造國際品質的好奶粉,實現奶業高質量發展。奶源是奶業發展的基礎,也是此前中國奶業發展的短板。作為乳品企業,君樂寶必須把奶業發展的根本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也就是《方案》中所提到的:“力爭嬰幼兒配方乳粉自給水平穩定在60%以上”,這既是產品品質安全的保證,也是對奶業上下游鏈條利益聯結的保證。
劉森淼表示,“我們自建現代化牧場,用最好的牛奶做嬰幼兒奶粉。目前,君樂寶奶粉已成為君樂寶集團業績增長的最大引擎,每天有超過200萬消費者選擇君樂寶奶粉,市場銷售供不應求。為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君樂寶奶粉工廠到今年年底設計產能將達到11萬噸。”
在中國的奶粉發展史上,完達山品牌享譽全國。如今,又有“新政”加持,完達山如何抓住歷史機遇,讓品牌快速回歸?
對此,肖洪亮表示,完達山始終在積極探索如何更好的創新發展,更符合國家對乳制品提出的新標準、新要求,滿足消費者對產品日益提高的消費水平。公司對《方案》高度重視,多次組織相關領導、部門對《方案》內容認真仔細研究,出臺了一系列舉措。
事實上,嬰幼兒配方乳粉是嬰幼兒的重要食品,是關系億萬家庭幸福和國家民族未來的特殊食品。
“在質量追溯方面,公司早在2010年就率先完成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產品質量安全信息追溯體系建設,數據在線采集、時時錄入,實現了包括奶源、生產、檢驗、成品出庫至物流、經銷商及門店等產業鏈完整過程全部信息的可追溯可查詢。下一步要根據《方案》要求,實現與國家重要產品質量追溯平臺無縫對接。并積極與消費者實現網絡互動,更好地提供服務。”肖洪亮對記者表示。
A股乳業板塊上漲預期提升
令人欣喜的是,6月3日,在七部門聯合下發“新政”后,A股乳業板塊表現強勢。當日,大多數乳業公司股價均實現上漲。其中,貝因美公司股票以漲停板報收。而麥趣爾股價當日漲幅達6.98%,三元股份上漲4.98%、科迪乳業漲幅3.6%、皇氏集團漲幅3.08%、新乳業、天潤乳業、燕塘乳業3家公司的漲幅超過2%。
事實上,2018年奶粉注冊制的領先和規模效應,讓貝因美這兩年業績得以爬坡回升,今年該公司又率先取得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許可,為新的母嬰市場競爭提供了有利的先機。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貝因美國際化產業鏈條和質量信譽以及科研布局領先,將是這一輪政策紅利主要的獲益企業之一。
對于新政帶給公司的影響,貝因美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要求全體員工全方位學習落實,對比行動方案要求各部門進一步優化執行細節,爭創行動方案執行先鋒,向奶粉國民化、專業化、國際化方向全力發展。
“我們一直期待有一個行業發展的標準來優化中國乳業市場競爭,也一直以行業最高標準來要求企業發展,行動方案發布后公司組織員工學習,我們發現很多的標準要求,公司已經實施了很多年,而且要求比國家規范還要高不少。”對于此次出臺的行動方案,貝因美創始人謝宏表示,“堅決擁護,積極響應,配合行動,誓讓中國寶寶在家門口喝上配方科學、品質國際的放心奶。”
而作為蒙牛旗下奶粉板塊上市公司,受利好政策影響,雅士利國際股價表現突出。在6月3日、6月4日,雅士利國際公司股價連續兩日大漲,漲幅分別為9.89%、10%。
對此,雅士利國際表示,在這種大環境下,公司更加堅定了中國乳企發展、國產奶粉崛起的信心,其中“力爭國產自給率60%以上”也鼓勵著我們國產奶粉可以進一步加大升級改造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方案中還提到鼓勵各地通過企業并購、協議轉讓、聯合重組、控股參股等多種方式,開展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這是否意味著未來乳制品行業中會掀起一波兼并重組熱潮呢?
對此,宋亮表示,除了互補性比較強的并購會出現外,基本上不會出現其他的并購,原因是,國內外奶粉產能過程、同質化嚴重,配方注冊制的紅利結束,企業沒必要通過并購方式來獲得新的品牌,因此,企業間的并購動力不足。
關鍵詞: 國產奶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