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檔(6月7日至9日)也算是拿到了不錯的牌面,《X戰警:黑鳳凰》《追龍2》都是巨星云集,上映前還被戲稱為“龍爭鳳斗”,但最終只收獲7.75億的綜合票房,不含服務費僅為7.13億元,不及五一檔票房(15.09億元)的一半,可謂慘淡。
與票房反映相對應的是,三部最受期待影片上映后遭遇口碑集體崩盤,《X戰警:黑鳳凰》史詩級爛尾、《追龍2》慣性垮臺、《最好的我們》不改青春片俗套,還被質疑票房造假,唯一一部口碑獲贊的印度進口片《無所不能》因排片率太低,沒有引起太大水花,上映5天票房不及3000萬。
2008年開始,端午節成為法定節假日,2014年好萊塢大片的進駐,讓這一檔期開始走熱。與往年相同,今年端午檔依然主打好萊塢大片,但與國產片并沒有拉開太大差距,《追龍2》與《最好的我們》加起來的票房已經超過《X戰警:黑鳳凰》。這個檔期無論國產片還是進口片,都表現平平。
《X戰警:黑鳳凰》占據端午檔榜首 但后勁已明顯不足
今年端午檔和五一檔都主打漫威電影,但《X戰警:黑鳳凰》無論票房還是口碑,都遠遠不及《復聯4》。《復聯4》在五一檔收獲票房超12億元,占整個五一檔總票房的八成。《X戰警:黑鳳凰》上映以來的累計票房為3億,占端午檔總票房的比重不到四成。
《X戰警:黑鳳凰》6月6日在國內首映,首日票房只有7945.3萬元,當時豆瓣評分給出了6.7分,48小時之后降到了6.0。《復聯4》的豆瓣評分則高達8.6分。
作為《X戰警》系列電影的終局之作,《X戰警:黑鳳凰》的謝幕有點尷尬,畢竟這部IP持續了近20年,粉絲廣泛。“爛尾”是影迷給出的評價關鍵詞之一,在《X戰警》系列電影官方微博的留言區里,不少人表示,“作為終結篇草率了…”、“中途差點睡著”。
據悉,從2016年上映的《魔獸》開始,端午檔就成為進口大片稱霸的檔期。2017年該檔期的票房冠軍為《加勒比海盜5》,2018年《侏羅紀世界2》占據端午檔榜首。雖然今年依然是好萊塢大片《X戰警:黑鳳凰》拔得頭籌,但其后勁已經明顯不足。
在排片方面,《X戰警:黑鳳凰》的排片占比一路下滑,上映首日為36.98%,到端午檔已經下滑到30%以下,截至今天7點,其排片占比為22.71%,被《最好的我們》反超。目前來看,這部電影基本宣告撲街,貓眼專業版預測其最終票房不超5億。
《X戰警:黑鳳凰》的失利也給端午檔大盤帶來影響。今年端午檔共收獲7.75億的綜合票房,不含服務費僅為7.13億元,與去年的9.07億綜合票房相比,下滑14.55%。與2017年的7.1億票房基本持平,不及2016年的8.44億票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端午檔剛好與“高考”撞車,很多家庭因此沒有安排觀影計劃,還有一部分人外出游玩,去影院的時間被擠壓。但市場的冷淡最終還是跟影片質量有直接關系,參考五一檔火爆的《復聯4》也可見一斑。
兩部國產電影掐架 《最好的我們》陷“幽靈場”風波
今年端午檔,有《追龍2》《最好的我們》《當我們海闊天空》三部國產電影同日競爭,其中前兩部最受期待。《追龍2》有《追龍》珠玉在前,還有梁家輝、古天樂、任達華、林家棟四大影帝加持,陣容強大;《最好的我們》則有劇集打下的良好口碑,青春IP電影也適合很多年輕人的口味。
端午檔第一天,《追龍2》在票房和排片上都緊跟《X戰警:黑鳳凰》,到了第二天,《最好的我們》在排片占比上反超《追龍2》,但只多出了0.36%,之后兩者的排片占比差距不斷拉大,截至發稿,《最好的我們》排片超過《X戰警:黑鳳凰》,高達35.29%,《追龍2》則跌破10%。
而就在6月8日晚間,有網友曬圖稱《最好的我們》存在“幽靈場”的情況,根據爆料人統計,6月7日零點之后的24小時內,全國范圍內共有944場《最好的我們》上座率高達100%,其中109場是在晚22時50分之后放映,353場是在0時到次日10時開始放映。
網友的質疑引來《追龍2》導演王晶的關注,當晚他在微博發文稱,“以為‘幽靈場’已是沒人敢做的違法事,居然還有人敢來,電影圈還需要這樣干嗎?電影局請注意一下。”
面對網友們的口誅筆伐,《最好的我們》官方微博發布聲明回應稱,“個別影院存在系統問題或其他特殊原因,絕無票房注水、上座率作假等情況發生。我們會向相關部門舉證,以示清白。”
據了解,電影“幽靈場”現象已經多次出現,去年五一檔《后來的我們》、春節檔《捉妖記2》,以及今年上映的《地球最后的夜晚》等知名影片都曾被指票房造假,盡管這些影片最后都收獲了不錯的票房,但卻失了口碑。
幽靈場等票房造假方式的確可以讓一些影片收獲高票房,并獲得在排片方面的優勢,但對同期其他上映的電影,以及電影行業的長遠發展來說,有很大負面影響。
《最好的我們》電影版是否涉及票房造假,目前還沒有定論。但已經有影迷表示要重看劉昊然、譚松韻主演的劇版洗洗眼了,電影版被吐槽偶像劇畫風過于甜膩,陳飛宇飾演的男主也被指演技生硬,“無限接近吳亦凡”,這部影片評分已經從6.0分降到5.9分。
而與其硬剛的《追龍2》也好不到哪兒去,豆瓣評分只有5.8分,同樣不及格。《追龍2》在格局和劇情上都無法與第一部相提并論,只能說被稱為“爛片之王”的王晶確實在拍《追龍》時“認真”過,但很快在《追龍2》就被打回原形,這么豪華的陣容也沒撐起票房和口碑。
市場期待佳片回歸
可以說,今年端午檔上映的影片,無論進口片還是國產片,沒一部能打的,口碑在及格線徘徊,票房也是有目共睹的慘。唯一一部口碑獲贊的印度進口片《無所不能》因排片率太低,也沒引起太大水花。
《無所不能》講述了盲人配音師羅漢遇見了同樣獨立自信的盲人女孩蘇普麗雅,二人婚后生活幸福,但一場災難瓦解了他們的自信和尊嚴,不得不在悲憤中絕地求生的故事。電影涉及到這兩年印度廣受詬病的性侵、腐敗等問題,是一部彰顯批判力度的作品。
近年來引進的大熱印度片都集中反映了社會現實,比如2017年在五一檔大放光彩的《摔跤吧!爸爸》,2018年北京國際電影節上展映的《廁所英雄》,豆瓣評分分別為9.0和7.1。
端午檔上映影片的不給力,無意中也成就了《哥斯拉2:怪獸之王》以及《多啦A夢:大雄的月球探險記》等之前上映的影片,尤其是《哥斯拉2:怪獸之王》分走了不少票房,排片占比在整個端午檔都保持在15%左右,穩居前三。
對于影片來說,檔期的選擇是一場博弈,但票房的高低最終還是靠影片質量決定。被爛片傷害過無數次的影迷已經越來越理性,市場期待佳片回歸,影迷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