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明媚的高爾夫球場、雙層漢堡午餐、相撲比賽的貴賓席和燒烤晚餐,這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為成為特朗普總統的最佳全球伙伴所做的努力。”5月26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這樣概括特朗普訪日第二天的行程。
與特朗普享受四天三晚日本游的悠閑不同,美國國內的實體零售寒潮再起。今年一季度,美國三大百貨連鎖巨頭柯爾百貨(Kohl's)、杰西潘尼(JC Penney)和諾德斯特龍(Nordstrom)的財報均不樂觀,頗有難兄難弟之意。
柯爾百貨此前公布的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出現銷售額和凈利潤雙降的局面。柯爾百貨CEO加斯(Michelle Gass)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我們的一些重要促銷活動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富有成效”,營銷和家居用品方面的問題導致了業績下滑,“本季度我們在家居用品中沒有競爭力”。他還坦言,“目前(柯爾百貨)正處于非常不安定的大環境中”,將與供應商密切合作制定一個強有力的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零售百貨巨頭遭遇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全美消費疲軟不得不加以重視,根據美國商務部近期公布的數據,4月美國零售銷售環比下跌0.2%,三個月內第二次下滑,并創下今年2月以來新低。
實體零售寒潮
夏天已經到來,但美國零售業卻依舊處于“寒冬”之中。在銷售額和凈利潤受損之余,美國零售企業還遭遇“關店潮”,同時不得不加速裁員。
咨詢機構CoresightResearch數據顯示,在經歷2018年短暫增長后,美國實體零售業在2019年開始加速關閉線下門店。
截至4月初,美國零售商在今年已宣布關店5994家,關店數量已超過2018年總和(2018年關店5860多家,開設3239家)。據預測,到2019年年底美國實體零售業關店數量將達到1.2萬家左右。
與此同時,根據就業顧問公司Challenger,Gray & Christmas 的數據,今年截至4月初,美國零售業已裁員4.1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裁員人數激增了92%,并且這一數字還在持續增加。尤其是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全美零售業裁員一直呈上升趨勢。
回到具體企業上,服裝巨頭蓋璞(Gap)表示,將于未來兩年內關閉230家盈利狀況不佳的門店。杰西潘尼已確認將關掉18家百貨公司。
內衣品牌L Brands Inc.則決定今年將關閉53家北美地區維多利亞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s)店面。折扣零售商Dollar Tree和Family Dollar的母公司Dollar Tree Inc.表示將在2019年關閉390家Family Dollar商店,該公司報告虧損23億美元。
即便像沃爾瑪這樣的零售業巨頭也在悄悄關閉門店。據NBC報道,沃爾瑪將關閉在美國8個州至少11家門店。
這是故事的一面。
網絡消費興起
此消彼長,故事的另一面則是網絡消費的興起,飛速發展的電子商務已經改變了人們長久以來形成的購物習慣。
作為洛杉磯的一名看護人員,Justine Montoya最愛網購各種物品,包括嬰兒奶粉、衣服和日用品等。她估計自己每周上網購物兩次,“網上購物再簡單不過了—你只需要點擊一個按鈕,它就在送來的路上了”。
如今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選擇網購,而不是去實體店排隊搶購。Car-eerBuilder的一項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的美國員工表示,在購物季他們會用一些工作時間網購。
在今年2月份,美國網絡消費首次超越實體店。據美國人口調查局數據顯示,過去12個季度,在傳統零售年增長率僅1%―3%的背景下,電子商務以每年14%―15%的速度快速增長,并且沒有任何放緩的跡象。
瑞銀分析認為,如果電子商務的普及率從目前的16%升至25%,到2026年美國實體零售業還會再關閉7.5萬家門店,其中大約有2.1萬家服飾店、1萬家消費型電子商店、8000家家具店及1000家家居用品店。預計亞馬遜將占美國電子商務市場的一半。
在網購的沖擊下,目前稀少的人流所帶來的銷量,無法支撐數量過多的實體店業績,關店和裁員成為必然結果。
摩根大通分析稱,除美國零售商場基數過高、人工成本上漲、消費者習慣發生轉變外,歸根結底是數字化革命加速了傳統零售業的沒落。為打破亞馬遜等數字化平臺的沖擊,美國傳統零售業巨頭試圖通過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算法來拓展生存空間。
分析認為,由經濟衰退預期引發的消費者信心不足,也是零售業遲遲未能從破產潮中恢復的一大原因。
除此之外,中美貿易戰中美國加征關稅政策也被認為是對美國消費者的傷害。
柯爾百貨CFO貝贊可(Bruce Be-sanko)預計,全球范圍內的貿易摩擦將影響公司的家居及配飾業務,并因此下調了全財年毛利率指引,“中國雖然不是該公司最大的商品來源,但卻是‘很大的一個來源地,占據總商品的20%多一點’。”梅西百貨(Macy's)CEO 加內特(Jeff Gennette)也坦言,提高關稅將使得公司全年銷售額和利潤目標受到威脅。
悲觀的市場人士則擔心,零售業倒閉潮所暴露的風險,轉為電商而繼續大面積撤店、購物中心空置率攀升以及租金收入下滑,美國零售業商業地產抵押貸款可能淪為次貸,進而觸發CMBS也出現償付危機。這與2008年美國房地產次貸危機最終釀成金融海嘯的開局如出一轍。
距離美國實體零售業寒冬結束似乎還遙遙無期。瑞銀也早已為他們的命運寫下注腳:零售商線上賣貨的時代已經到來,而線下門店要盡可能小、庫存要盡可能少,線下主要以商品展示為主,并以此作為對線上賣貨的補充。
關鍵詞: 實體零售寒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