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要趁早”,這句話大家應該聽得很多。近期有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購房者平均年齡不到30歲。這個結論不一定完全準確,但是確實也說明,買房族年輕化也是一種很明顯的現象。如何看待買房年齡的問題,這可能也是購房者需要思考的。
一、買房族的年輕化現象
過去有這樣一個觀點,即所謂“90后不買房”的觀點。這句話是投資圈一位名為馬佳佳的人士提出的。其在一次交流演講中講了一句話,“我們90后是不買房的”。不過很顯然,當時這個觀點就受到了很多批評,被認為過多渲染了90后張揚的個性。實際情況是什么呢?
在目前的大城市,我們可以看到,買房的年輕化現象其實是比較明顯的。雖然說大城市的房價是比較貴的,但是我們也會發現還是有很多年輕人買起了房子。當然客觀說,很多年輕人之所以承受得起此類住房,多半是父母提供了購房款。暫不論類似現象是否是“啃老族”,單純從父母一輩的心態看,其對于子女購房的支持力度是在增加的。
從目前父輩的心態來看,尤其是有過購房投資的父輩來看,房地產投資依然是較好的財富保值手段。所以無論是從自住還是保值增值,其都會支持子女去購房。這種支持,自然使得很多子女相對輕松地買了住房,而且是單價和總價其實都很貴的項目。
而從其他中小城市看,購房的壓力相對小了點,但也是存在此類年輕購房的現象。這兩年的購房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過去所謂“丈母娘經濟”,但是現在購房的動力可能也是來自男方。“結婚要購房”已經成為一種天經地義的社會心理,這樣也會促使很多年輕人在有能力的情況下,會積極購房。
二、買房族年輕化的反面案例
不過客觀來說,對于很多大城市而言,撇去父母幫忙等因素,單純靠個人來買房,其實買房的年齡是不斷推后了,即不見得有太多購房族年輕化的案例。對于這一點可能大城市生活的人感受更深。
出現這種情況的,多半是和大城市房價過高有關。也正是這樣一種現象,所以租房的需求會增加。一家研究機構數據顯示,一線城市中以北京為例,從2015年至2018年,租房者平均年齡從33.08歲、34.13歲、35歲提升至35.56歲。我們應該有理由相信,這部分人租房,不是因為喜歡租房,而是因為購房的壓力太大,導致居住的需求過多地停留在租賃市場上。
當然出現購房的年齡不斷偏大的現象,也和婚嫁的年齡偏大是有關的。至少在大城市,類似32歲甚至35歲以上再結婚的現象越來越多,同時單身人數也越來越多,這都會使得購房的時間不斷推后,同時租房的時間不斷拉長。
另外一種因素也可能會使得購房的時間不斷推后,導致首次購房的年齡不斷提高,即各大城市的限購政策。現在很多人可能也有購房的能力,但是購房資格方面往往不符合。類似上海等城市的購房,或需要5年社保繳納的要求,類似規定往往會使得購房者短期內無非入市,進而使得最終購房的時候年齡相對是偏大了。
三、首次購房年齡多大是合理的
單純看這個問題,即“首次購房年齡多大是合理的”,其實似乎沒有統一的答案,或者說沒有意義。但是也有機構對此類問題做過分析,即類似國外首次購房的年齡比較晚,而國內則更顯年輕。所以針對此類購房年齡的問題,其實也還是值得去研究和探討的。
不考慮類似父母提供購房借款、補貼等因素,單純從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來看,一個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大概是10年時間。從這個房價收入比可以看出,即便是不吃不喝,那么也至少需要10年的時間才可以認購一套住房。如果考慮到按揭貸款的比例,那么實際上至少需要3年時間才可以滿足30%的首付比例。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工作三年再買房才是比較穩妥的,這個時候按揭貸款方面的能力才會開始具備。而工作不到三年就倉促買房,多半會比較被動。
在實際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一種比較急躁的買房現象,即一些單身群體看到房價過快上漲,就很想去買房。不過因為這個時候其在大城市沒有購房資格,所以往往會急匆匆買入酒店式公寓項目。這種做法其實并不可取。實際上從婚房的角度看,在資金實力相對有限的情況下,一定要謹慎對待首次購房這個節點。如果買了房,后來又面臨婚嫁,這個時候首套房如何處置是會比較尷尬的,比如說會影響后續的貸款資格。
當然,撇開很多因素,單純從當前全國房地產市場的走勢和價格走勢看,買房能早則早,這依然是提前鎖定購房成本的重要策略。所以持續觀望的心態意義不大,過去的經驗也表明,過多地等待,反而會使得購房的壓力更大。
網易研究局是網易新聞打造的財經專業智庫,整合網易財經原創多媒體矩陣,依托于上百位國內外頂尖經濟學家的智慧成果,針對經濟學熱點話題,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解讀,打造有態度的前沿財經智庫。
關鍵詞: 買房族年輕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