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又有私募冠軍跌落神壇,打不破的“冠軍魔咒”還有救嗎?)
私募冠軍的概念猶如二級市場中的領頭羊一樣,往往起到一個榜樣的作用。但也有投資者喜追漲殺跌,選擇追高買入冠軍產品,最終事與愿違。
“冠軍魔咒”近年在私募領域可謂顛撲不破,從最早2008年的金中和投資、到新價值投資、創世翔投資,以及2016年的藍海韜略,歷年的私募冠軍在次年,乃至后面幾年業績都不盡如人意。
從私募排排網最新公布的數據來看,2016年排名前十的私募產品中,有7只在2018年遭遇清算,另外三只均為虧損,最大虧損為-31.2%;2017年排名前十的私募產品中,僅有一只產品在2018年獲得正收益,其中八只產品在2018年錄得虧損,最大虧損-48.98%,虧損最小的也達到-14.82%,其中虧損過30%的產品更是達到5只。
具體到昔日私募冠軍,以羅偉廣為核心人物的廣東新價值投資有限公司不僅被廣東證監局出具警示函,公司旗下產品在2018年也是虧損嚴重。無獨有偶,另一私募冠軍,人稱“快刀八郎”的蘇思通也因操縱股價被處罰。
私募冠軍為何年年換新顏,冠軍私募業績為何難持久?又是一年榜單季,私募排排網就私募冠軍魔咒話題采訪了國內一眾私募。
私募魔咒會持續多久?
為什么會出現私募冠軍魔咒?福建滾雪球投資創始人林波首先分析了市場上較常見的五類投資者,第一類是死多頭,在牛市容易賺錢,熊市容易虧錢,震蕩市保本;第二類是長期做空期貨等衍生品,熊市能夠賺錢,但牛市虧錢,震蕩市保本;第三類是追漲殺跌,遇到牛市和熊市都是大賺,但遇到震蕩市會虧得很慘;第四類是喜歡做高拋低吸,震蕩市可以賺錢,牛市和熊市的時候則會虧很慘;第五類投資者以中性策略為主,每年收益率在5%到10%之間。
評價一家私募應該要看其是否經歷了多輪牛市、熊市和震蕩市,這就可以刨除大部分運氣成分。所以說,投資者應該選擇長期冠軍,不要選擇某一兩年的冠軍,因為會有很多運氣成分在里面。
飛利登資產總經理吳生光在接受私募排排網采訪時表示,私募冠軍的概念猶如二級市場中的領頭羊,往往起到一個榜樣的作用。投資者真正關心的是基金管理人業績是怎么做上去的,收益和風險是否匹配。比如,多數投資者可能需要了解的私募基金有沒有動用杠桿或投資小市值股票,集中持股,或者通過事件驅動或階段性博對大白馬等較激進的方式博取高收益的模式來獲得的收益,
賽亞資本總經理羅偉冬認為冠軍魔咒持續已經成為私募界一個定律了,主要是私募行業的發展歷史太短暫造成的,但是假以時日私募冠軍魔咒會被打破。并且毛遂自薦這個成語可以說明私募魔咒的打破需要更多一點時間。
在羅偉冬看來,2014年以前私募是一個門檻超級高的領域,參與者寡。從2014年私募牌照制開始,大量的精英才剛剛進入到這個行業。而發達國家考量一個基金經理的最短周期是5年。
要知道歷史上最偉大的基金經理彼得林奇也是用了13年才成為股神,加上在富達當研究員的時間,這個時間已經拉長到20年了。如果再讓他創立一個富達投資,這個時間會被繼續拉長到30年以上。也就是說,牌照制后至少還需要8-10年,才可能使得一個優秀的基金經理凸顯出來。只有這些真正的股神進入私募這個“囊”中,再假以時日,才能“脫穎而出”。
追逐冠軍私募的正確姿勢
羅偉冬還表示,投資者追逐私募冠軍的投資行為,方向是正確的,但是應該更注重一下方式方法。首先是以美國為例,每年私募冠軍十強大都是熟悉的面孔。再看看巴菲特的歷史收益率雄冠全球。未來中國的私募常勝將軍也會逐漸浮出水面。
投資者在挖掘私募冠軍的時候應該更加注意方式方法。比如要注意更長期地去關注歷史收益率,看看私募投資收益率的可復制性,再看看私募投資風格的資金容量天花板。再比如有些私募是攻擊力很強,但防御力相對一般。而有些私募的防御力極強,但進攻力相對不顯著。羅偉冬認為,投資風格對資金容納天花板極高的,歷史收益率可以持續復制的,歷史進攻力驚人的私募,有望在未來五年內打破私募冠軍魔咒。
但也有私募持不同的意見,對于投資者購買私募基金,吳生光認為不一定要向私募冠軍看齊,投資者更應該根據自己的投資風格類型,選擇適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私募進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