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9年中國債市值得期待)
[摘要]中國的債券市場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債務違約風波:根據2018年12月27日的Wind數據顯示,2018年實質違約債券共119只,涉及違約的債券發行規模約1221.6億元,數量和金額均接近2017年的4倍。
時代周報記者 王心昊 發自廣州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用查爾斯·狄更斯在《雙城記》開篇中的這句話來描述2018年的中國債券市場,一點也不為過。
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央行的貨幣政策從2017年至今經歷了從“基本穩定”到“合理穩定”再到“合理充裕”的變化,銀行間市場也經歷了流動性從“偏緊”到“松緊適度”再到“相對寬松”的演進。
在此大背景下,債券市場在2018年進入了一波牛市:以代表性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例,由2018年初的3.9%平臺回落至3.3%附近,回落幅度超過60bp;而10年期國開債收益率也由年初的4.9%水平回落到3.7%左右,回落幅度超過120bp。
但與此同時,中國的債券市場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債務違約風波:根據2018年12月27日的Wind數據顯示,2018年實質違約債券共119只,涉及違約的債券發行規模約1221.6億元,數量和金額均接近2017年的4倍。
“展望未來,中國經濟長期會大體呈L形震蕩下行,基本面對債市長期是有利的。” 第一創業證券董事總經理、資產管理部負責人尹占華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當前政府要解決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所以從政策的角度來說,引導利率進一步下行也是值得期待的。
債券違約只是少數
進入2018年以來,債券市場違約事件不斷發生。
根據Wind數據庫的資料顯示,2018年新增違約主體43家。在上述構成實質違約的119只債券中涉及46家發行主體,其中國企5家,民企34家,并涉及上市公司15家。同時,2018年因實質違約未支付的本金和利息總計已達756億元。其中僅上海華信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一家,2018年違約兌付本息金額就高達155億元。
“從2014年第一只違約債算起,截至目前中國信用債市場歷史累計債券實質違約的發行人共72家,確認違約的債券共194只,違約本金共1850億元。也就是說,2018年違約債券量達到了歷史累計違約總量的60%。”中金公司在其發布的研報當中表示。
“出現違約潮的原因主要在于貨幣政策趨向穩健中性以及嚴監管導致融資渠道變窄。”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企業債券違約沒有必要過于擔心和恐慌,這是因為企業債券違約其實是結構性去杠桿的結果之一,是市場出清的一種方式。
董希淼進一步指出,相較于我國2017年底74萬億元的債券托管余額,目前違約的企業債券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債券市場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極低。
避險催生債券牛市
盡管備受違約風波困擾,但從整體上看,債券市場無疑是2018年所有大類資產中表現最優異的一類。
上半年,伴隨著央行三次宣布降準,貨幣供應量處于相對寬松水平,資金利率隨之下行,由于市場流動性的寬松,各期限債券收益率明顯下行;與此同時,一、二季度社會融資增速放緩明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也拖累長端利率債收益率明顯下行。
8月初至9月底,在經歷了較大幅度的下行后,財政政策的加碼和地方債的加速發行、通脹預期抬升使得債市開始有所調整。與此同時,一直低迷的股市使得資金的避險情緒愈加凸顯,債券市場開始迎來上漲。
“2018年,中國的金融監管經歷了從‘去杠桿’到‘穩杠桿’的過程,在內需和外需均面臨走弱風險的情況下,下一階段,宏觀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第一創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芳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展望2019年,基于未來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寬貨幣”傳導到“寬信用”具有較長時滯的判斷,債牛下半場行情值得繼續期待,收益率或仍有下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