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弘退“末日”盤中一度漲停 4600萬元狂買究竟為了啥)
12月27日是中弘退的退市整理期最后一個交易日,早盤開盤報0.21元,截至下午收盤,竟然上漲4.76%,曾在盤中觸及漲停,以0.22元最終定格,總市值18.5億元。
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驚訝的是,12月27日中弘退成交金額達4626萬元,相比12月26日還有所放量。用那么多資金買入的究竟是什么人?在退市整理期最后一天還這么大量買入,究竟為了什么?
高送轉或是退市主因
進入退市整理交易日以來,中弘退股價累計下跌70.27%。在退市整理期,中弘退累計成交超過11.7億元,累計換手率為49.92%,近半數籌碼換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股東戶數仍高達27.44萬戶。
中弘股份一度是A股市場的白馬股,其股價在2006年到2015年期間上漲超過27倍,曾最高達到60.04元/股。《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市場上有觀點認為,導致中弘股份走向退市結局的主要原因或是公司高送轉。由于當時房地產市場剛剛開始火爆,中弘股份業績也連年高增長,以至于急于做大股本,大肆進行高送轉。
記者梳理信息發現,中弘股份2010年施行10股轉增8股,2013年實施10股送9股,2014年又10股轉增6股,2016年10股轉增4股,總股本由5.6億股迅速增加至83.9億股(2016年增發1次后合計)。
受近兩年房地產市場嚴格調控的影響,中弘股份2016年業績猛降超過40%,2017年更是巨虧逾25億元。今年三季報顯示,中弘股份繼續虧損18.85億元,而股價也因此連續下跌成為“仙股”。
中弘退自進入退市整理期后,股價連續跌停,不斷刷新A股市場歷史上的最低股價紀錄。在12月27日的交易中,其漲停或跌停都只有2分錢的價格差,從交易軟件的顯示來看,加上平盤價一共才5個價位顯示,股民能在交易軟件的價位顯示區一眼望盡個股漲跌停板價,這也算是A股歷史上的一個奇葩吧。
誰在“末日”狂買中弘退
在進入退市整理期后,仍有不少股民或機構報著賭一把的僥幸心理對中弘退進行交易。
記者注意到,華泰證券杭州求是路營業部席位一直在中弘退里面“折騰”。該營業部席位多次出現在中弘退的龍虎榜買一位置上。在12月26日,該席位凈買額為128.4萬元,占當日總成交比例為7.89%;12月24日,該營業部買入182.32萬元,賣出191.98萬元,當日成交占總成交比例為9.53%;12月21日,該營業部席位買入30.36萬元,賣出373.96萬元;12月20日該營業部席位買入69.72萬元;12月19日該營業部席位買入160.57萬元,賣出112.27萬元。另外,記者還發現,廣發證券廣州江灣證券營業部席位也頻頻現身。在12月25日,該營業部席位就買入了503.64萬元;12月20日該營業部席位買入47.35萬元;12月19日,該營業部席位買入373.15萬元。廣發證券廣州江灣證券營業部席位在近期中弘退凈買入金額較大,該營業部席位在12月19日、20日、25日合計買入924萬元。中信建投重慶青楓北路證券營業部席位最近也是頻頻上榜,該席位在12月21日買入276萬元,12月24日買入69萬元,12月25日買入92萬元,3天合計買入了437萬元。
從龍虎榜情況來看,游資瘋狂買入的同時,機構席位卻在不斷賣出。自11月16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后,機構席位多是出現在中弘退賣方的位置,其中11月19日,機構席位賣出27.72萬元,11月20日機構席位賣出16.77萬元,11月21日機構席位賣出49萬元,11月22日機構席位賣出44萬元,11月23日更是3家機構席位合計賣出119.6萬元,11月26日兩家機構席位賣出2229.29萬元。
資深私募分析人士陳熙偉向記者指出,其實炒“仙股”的手法由來已久。這是一種極端的投機套利手法,反觀樂視、長生、中弘退這幾只股票連續跌停后的走勢,就會發現投機資金的積極性非常強。一般散戶是玩不出這樣的“把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