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GDP萬億俱樂部將再添3城 鄭州亟須補足科創短板)
2018年的地方經濟發展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今年,我國GDP萬億俱樂部將可能迎來三位新成員——寧波、佛山和鄭州。
截至2017年,GDP萬億俱樂部的城市共有14座,今年加上這三城后,將擴至17座。但在邁入GDP萬億大關的同時,三城也面臨經濟轉型升級、科技要素薄弱等問題。
三城將邁入GDP萬億俱樂部
寧波市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改革開放40年,寧波地區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20億元起步,達到2017年的9846.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年均增長13.2%。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601.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1%,按此速度,今年GDP突破萬億大關已無懸念。
這也意味著,繼杭州于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越過萬億元關口之后,寧波將成為浙江省第二個越過這一關口的城市。
作為沿海城市,寧波早在1984年就被國務院批準為對外開放城市,是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寧波舟山港作為全球首個“十億噸”大港,對地方生產總值及就業的貢獻率也一直都很高。依托港口,寧波臨港產業帶快速崛起,石化、能源、汽車等臨港工業區綿延20多公里,國際物流、航運交易、金融保險等生產性服務業異軍突起。
除寧波外,去年佛山的GDP達到了9549.60億元,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16位,距離萬億大關尚差450.4億元。今年前三季度,佛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283.85億元,同比增長6.2%,名義增速為6%。若按名義增速估算,全年下來佛山市GDP將達到10123億元左右。
鄭州今年前三季度GDP達到7350.9億元,同比增長8.2%,名義增速達12.47%。2017年鄭州GDP總量為9130億元,若按名義增速估算,則今年鄭州的GDP有望達到10268億元左右。
截至2017年,GDP萬億俱樂部的城市共有14座,今年加上寧波、佛山、鄭州三城后,將擴至17座。
但展望明年,GDP萬億俱樂部可能將暫停擴容,因為從2017年各城市的經濟總量來看,在鄭州(9130億元)之后,8000億元梯隊出現空檔,從全國城市排名第18位的南通到第27位的福州,都處于7000億元梯隊,在2019年邁入GDP萬億俱樂部的可能性比較小。但到2020年,GDP萬億俱樂部將有望迎來大擴容。
寧波、佛山亟待轉型升級
在邁入GDP萬億俱樂部的同時,三城面臨的情形和問題各不相同。
對于寧波和佛山這兩個以制造業和外向型經濟引領的工業大市來說,現如今面臨的一大問題是,如何做強城市平臺,加快高端要素集聚,引領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
作為計劃單列市,寧波在過去10年中,經濟總量已被多個兄弟城市超越,并拉下不小的距離。“過去寧波的發展還是很好的,與杭州的差距也不大。但近些年來,杭州在信息經濟的帶動下,發展十分亮眼。相比之下,寧波的工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等問題,發展速度要遜色不少。”寧波當地一位政經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
從大趨勢上看,過去寧波快速發展的一大因素是外貿。在全球貿易增長緩慢的情況下,作為外向型城市的寧波也受到較大影響。
曾長期在寧波工作的暨南大學教授、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胡剛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盡管有大環境因素存在,但是寧波自身的不足和短板也比較突出。在產業結構上,盡管寧波的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等發展不錯,但主導產業仍不明顯,沒有一個比較強勢的主導產業帶動區域快速發展。同時,雖然寧波的港口優勢明顯,但港口與城市自身產業的發展以及城市后方經濟腹地并沒有很好地聯動起來。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認為,在產業轉型過程中,寧波不可能跟上海、杭州拼現代服務業、總部經濟等。寧波應該跟上海、杭州錯位發展,聚焦高端制造業領域。比如通過與上海對接,引入上海的科技、人才等資源,加快自身產業的轉型升級。
作為沿海制造業大市,佛山面臨的問題與寧波頗為類似。佛山制造業基礎雄厚,民營經濟發達,市場化程度高。2017年佛山工業總產值2.5萬億元,工業增加值5300億元。
但如今,佛山發展面臨新經濟增長點缺乏、新舊動能轉換緩慢、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等問題。佛山市委書記魯毅在今年召開的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會議上表示,如今佛山發展進入了灣區時代,原有的發展模式日益顯現出資源碎片化、力量分散化、平臺低端化等局限性,如果不對現有格局作出調整,就難以適應形勢變化和區域競爭發展要求。“對比廣州、深圳等先進城市,我們的弱項很明顯,缺乏重大平臺,缺乏規劃統籌。”
前三季度,佛山6.2%的經濟增速在主要城市中也并不算高。
此外,作為一個普通地級市,佛山在高教基礎、人才儲備方面與省會城市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在當前的轉型升級過程中,如果不加快做大做強都市區,吸引高端要素集聚,那么在新一輪的城市競爭中就有可能落后。
鄭州還需補足科創短板
與寧波和佛山不同,作為戶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的省會和國家中心城市,鄭州目前仍處在快速發展階段,經濟總量仍在迅速擴大。數據顯示,鄭州GDP總量在全國城市排名中已從2006年的第24位上升至去年的第17位。
根據今年鄭州市的《政府工作報告》,鄭州市的“十二五”規劃圓滿完成,“十三五”規劃順利實施,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連跨7000億元、8000億元、9000億元三個臺階,2017年達到9130億元,經濟總量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由第8位提升至第7位,全省經濟首位度由19.3%提高到20.3%
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考慮到物流、運輸成本以及較低的生產成本,企業在鄭州設點是很好的選擇。從全國的發展格局來看,目前鄭州作為交通樞紐、物流樞紐的優勢不斷凸顯,鄭州往全國各地的運輸成本都比較便宜,這些優勢帶動產業要素向鄭州集聚。
產業的流入帶來人口的流入。河南戶籍人口超過1億,常住人口也有9000多萬,但城鎮化率較低,鄭州不僅是省會,還是河南的單極核心城市,在河南加快城鎮化的過程中,將有大量人口流入鄭州,因此未來鄭州發展成為中心城區1000萬以上人口的超大城市實屬正常。
隨著人口的流入,鄭州的城市平臺也在快速擴大。河南省政協經濟委主任孫新雷認為,未來省與省之間的較量主要體現在城市之間,話語權更來自于中心城市,在這一點上省市必須同心。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力、帶動力,必須具備一定的體量。
盡管經濟在快速發展,但目前鄭州也面臨著明顯的短板,尤其是科創方面較為薄弱。數據顯示,在中西部地區7個經濟總量超過7000億大關的城市中(重慶、成都、武漢、長沙、鄭州、西安、合肥),鄭州的高新企業數量僅為824家,不僅在7個城市中墊底,與其他6個城市還存在較大距離。
從科教資源上看,鄭州是7個城市中高教實力最弱的,目前整個河南省的211大學僅鄭州大學一所。
今年11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將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消息出來后,科創板成為近期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之一,同時也讓科技要素在新一輪的城市競爭中更加突出,從而形成科技驅動城市、區域經濟的模式。
11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提出要以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等為中心,引領成渝、長江中游、中原、關中平原等城市群發展,帶動相關板塊融合發展。
對鄭州來說,加快打造創新平臺,加速創新要素的集聚,并成為中西部創新發展的新高地,將關系到鄭州能否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的作用,引領中原城市群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