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拼多多上市以來,有關假貨、山寨的質疑聲愈演愈烈。目前,國家有關部門正在對拼多多賣假貨、傍名牌等問題展開調查。《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調研發現,法律不完善、監管手段滯后、違法成本低導致拼多多等電商平臺涉嫌售假。業內人士認為,拼多多大量疑似假冒偽劣的低質低價產品涌入三四線城市及鄉鎮消費市場,顯露出三四線城市及鄉鎮消費市場的蠻荒狀態,也折射出當前網絡交易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盲區。
傍名牌賣假貨拼多多竟成“騙”多多
9.9元可買30包原木抽紙,328元能買一臺24英寸高清電視,498元可買臺雙門冰箱……拼多多價格充滿誘惑力,消費者眾多。然而,美股上市后,關于拼多多充斥著山寨、假貨等質疑聲此起彼伏。
創維集團7月28日在微博上發布聲明,貼出了拼多多平臺部分假冒的創維品牌,包括:創維先鋒、創維云視、創維嘉等;康佳集團也發布聲明稱拼多多上出現假冒或侵權康佳電視機的產品,包括康佳新款、KONKIA康佳小王子、KONGIKA康佳智能等。
“我媽媽50多歲,不會用電腦,看到微信群里轉發的拼多多,就花了800元買了一臺空調,結果沒法制冷,不僅要自付運費退貨,還要付200元的包裝費。”成都市民侯女士抱怨說。
武漢工商行政管理局近期發布統計數據稱,今年上半年,該市共接到拼多多平臺投訴舉報16起,投訴反映的主要問題有以次充好、假冒偽劣、商標侵權、宣傳頁面中存在虛假內容等;寧波市12345政務服務熱線中心近日也公布統計數據稱,截至今年7月31日,該中心接到與拼多多有關的投訴共451條,其中,7月有83條投訴,投訴量同比上升了295%。
記者今年8月登錄拼多多客戶端發現,該平臺“套路”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標題誤導,低價吸引點擊。記者搜索手機充電器,排在最前的一款為售價4.9元名為“高速快充”的充電器,可記者點擊拼單付款按鈕時,卻顯示這4.9元只是一根充電線的價錢,而購買一個充電器需要另附17.9元;二是偷換概念。例如,一款充電器頁面寫的是閃充充電器,實際賣的卻是普通充電器;三是傍名牌。拼多多所售部分商品傍名牌被曝光后,平臺下架了大家關注度高的“小米新品”、“創維酷酷”等山寨名牌,但記者發現,此次整改并不徹底。與“立白”洗衣液類似的“立日”洗衣液、與“藍月亮”洗衣液包裝極其相似的“月亮之士”洗衣液等產品依然在售。
“與知名品牌商品外包裝近似的混淆行為比較普遍,容易導致消費者誤購,嚴重影響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競爭執法處相關負責人說。
需求旺盛購買力有限低收入人群網購更看重價格
創立不到3年便擁有3.4億活躍買家,過去一年網站成交金額超2000億元,今年7月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記者調查發現,拼多多主打“團購+低價”的策略以“黑馬”姿態迅速崛起的同時,也面臨著日益嚴重的售假舉報和質疑。
8月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表示,對拼多多侵權假冒商品等問題進行調查。拼多多此后發表聲明稱,將全力配合工商、市場監管部門開展調查。
在拼多多的曬單頁面,能明顯看到其購買人群集中在三四線城市低收入和鄉村人口。
“拼多多能夠迅速搶占市場并快速做大,在于牢牢抓住了低收入人群,去滿足他們的需求。”江西師范大學法律碩士教育中心主任顏三忠認為,假貨泛濫的根源在于購買人群收入相對較低,在三四線城市及廣大鄉鎮地區,消費者對品牌的認識不足,價格成為選擇商品的硬性標準。一線城市用戶覺得啼笑皆非的山寨產品卻是鄉鎮群眾第一次接觸的“高科技”。
國家統計局今年2月28日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將人群收入分類顯示,“中等偏下收入組”占人口20%,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3元,月均1153元;“低收入組”占人口20%,人均可支配收入5958元,月均500元。
業內人士認為,拼多多平臺上假貨泛濫,一是部分商家鋌而走險蓄意制假售假,二是隨著互聯網使用范圍越來越廣,網絡平臺逐漸成為假冒偽劣產品的重要集散地,消費者與經營者不直接見面,給銷售假貨行為提供更多的機會。
當前,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對傍名牌行為的處罰力度非常有限,與直接造假或者侵權使用別人的商標嚴重者要承擔刑事責任相比,傍名牌行為的違法成本相對較低,也是造成類似拼多多這樣電商平臺傍名牌現象泛濫的原因。
知識產權保護存盲區三四線城市消費方式待升級
有關人士認為,拼多多的快速發展折射出,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增長,發展不平衡仍然存在,尤其是一線城市與三四線市場消費需求的層次性與不均衡性日益凸顯,值得警惕。同時,建議加大對電商平臺的打假力度,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在寧夏工商局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局局長馬鶴銀看來,拼多多的崛起,證明了群眾對低價優質產品的需求是存在的,市場規模很大。像拼多多這樣的電商企業若想走得更遠,必須直面自身問題。拼多多可以通過自建品牌或投資生態鏈企業,確保貨源優質、低價。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我國居民的消費演進步伐并不一致,而針對不同階層不同類型消費群體的消費習慣、心理偏好,需要進一步深刻洞察并引導,實現消費者的差異化滿足。
顏三忠認為,低價并不等于假貨,像拼多多這類企業亟待轉型升級。要走出假貨和劣質商品怪圈,一是我國法律要進一步明確經營者產品質量義務,加大對制假、售假行為的懲罰力度,對違法犯罪行為依法追究法律責任;二是加快電子商務法立法進程,明確電商平臺的監管義務與責任,對銷售假貨的經營者采取更為嚴厲的懲罰措施,對電商平臺監管責任提出更加明確的標準和要求;三是加大政府的監管力度,創新監管手段,利用大數據監測等,構建一個適應網絡交易的法治環境。
“國內有些侵權人即使被多次處罰,仍然有利可圖。”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相關法律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還應加大。”
(本版稿件除署名文章外,均由記者董小紅、袁慧晶、何晨陽、李雄鷹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