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北大走出來的企業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擅長講勵志故事的俞敏洪、一筆捐出6.6億的李彥宏,還有“體操王子”李寧……其實,僅僅在A股市場就有90余位上市公司董事長(現任)來自未名湖畔,其中有些人執掌的公司市值甚至超過百度,這些A股上市公司的整體市值接近3萬億元。
北大學子執掌的上市公司幾乎遍布各個行業,既有銀行券商、地產開發等傳統領域,也有生物醫藥、IT服務等高新技術。
逾六成“北大生”董事長系MBA
在北大取得什么學位的學子當上A股公司董事長最多?答案是“工商管理碩士”!
據不完全統計,在這90余位A股上市公司董事長中,60余位在北京大學攻讀工商管理。例如,金新農董事長陳俊海1981年考上華中農業大學畜禽專業,1985年進入東北農業大學動物生產系攻讀碩士學位,后又在中國農業大學深造獲得動物營養學博士學位。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陳俊海曾主持國家八五科技攻關專題“早期斷奶仔豬營養參數及配制技術研究”,并獲得農業部科技進步獎。在專業領域有所成就的陳俊海,不忘在工作之余學習進修,進入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讀了EMBA,就此多了一個“工商管理碩士”的頭銜。
不少企業家慨嘆:一天不學習,就可能錯失前沿信息,捕捉不到市場訊息。整天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他們只能擠出時間學習,而資源豐富、實力雄厚的北大是一個較優的選擇。
有意思的是,部分董事長名校情結很深。例如,神州長城董事長陳略、國聯水產董事長李忠都是北大、清華雙MBA;光莆股份董事長林瑞梅分別參加了清華總裁班和北大總裁班學習;樂歌股份董事長項樂宏取得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碩士學位后,又在攻讀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高級工商管理碩士。
地產開發界的“北大小圈子”
在大眾眼中,北大文藝氣息濃厚,才子佳人吟詩作賦、著書立說,其實,北大學子也很擅長“賺錢”,尤以一些從事地產開發的上市公司董事長為甚。
萬科董事長郁亮就是北大出身。1990年,從北大畢業兩年的郁亮放棄了手中的“金飯碗”,加入了成立不過6年的萬科,就此與萬科同甘共苦。從君萬之爭到寶萬之爭,再到深鐵入主……萬科諸多重大事件,郁亮從未缺席。2017年6月,郁亮從王石手中接過董事長之位,后者發出“臨別感言”:“今天,我把接力棒交給郁亮帶領下的團隊,我相信這是最好的時候。”
在郁亮的帶領下,萬科業績屢創新高。2012年,萬科成為國內首個營收破千億元的房企。此后,萬科的上升步伐更是不斷提速。2016年突破2000億元,2017年營收達2429億元,穩居行業前列。
同樣是北大學子的神州長城董事長陳略,帶領公司在深耕國內市場的基礎上走出國門,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建設了多個地產項目。
主營被譽為“中國硅谷”的張江高科技園區開發的張江高科,其董事長劉櫻引領公司以科技投行作為戰略發展方向,著力打造新型產業地產營運商、面向未來高科技產業整合商和科技金融集成服務商。
“學以致用”成就產業夢想
記者梳理發現,從未名湖畔走出的董事長們,不少是“學而優則商”,先在所學領域有所建樹,再創立企業完成產業夢想。
超圖軟件董事長鐘耳順創業之時已是地圖信息領域的專家,在中科院帶了一批博士生、研究生。這位北京大學的地理學博士在科研工作之余,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科研不應止步于發論文、帶學生,而是要能生產出用戶認可的產品。鐘耳順因此萌生了做一家企業的想法,致力于將GIS由一項專業技術變成一個產業鏈。1997年,超圖軟件應運而生。最初的辦公室,還是借用中科院一間簡陋的宿舍,四五個人聚在里邊,天天熬夜寫程序。經過12年的磨煉,超圖軟件以日本市場為契機,逐步走向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在創業板上市。
人民網董事長盧新寧則是北大中文系才女。從北大畢業后,盧新寧一直在人民日報社工作,從記者、編輯到評論部主任、副總編,直至上市公司董事長。當闊別母校20多年后,盧新寧曾應邀在2012年北大中文系畢業典禮上致辭。她說:“我唯一的害怕,是你們已經不相信了——不相信規則能戰勝潛規則,不相信學場有別于官場,不相信學術不等于權術,不相信風骨遠勝于媚骨。”
此外,主營IT服務的千方科技董事長夏曙東是北京大學地理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博士;主營生物制品的未名醫藥董事長潘愛華是北大生物化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