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730億元壞資產 華融能否做成好生意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下稱華融資產)27日在北京金融街舉行了一場大型資產推介會,推介的資產規模合計高達730億元。
華融資產將怎樣通過這單730億元的大生意,實現“新華融”聚焦不良主業的戰略轉型?同時,在目前的不良供求市場上,這塊資產“肥肉”究竟會是資產管理公司(AMC)的“盛宴”,還是機構投資者的“佳肴”?
推介“壞資產”暗含戰略意圖
據了解,華融資產此次推出的429戶資產中,大多數為涉房類資產,包括住宅地產、商業地產、工業地產、酒店物業;另有部分為制造業和煤炭能源類資產。從區域分布看,東部沿海等經濟發達省市區域內資產規模逾380億元,占比超過50%。
大規模不良資產推介的背后,是華融資產上半年經歷了業績股價雙跌、撤回A股發行申請后的“觸底反彈”,亦是華融資產向“新華融”轉變的努力嘗試。
華融資產代總裁李欣在推介會上表示,對于不良資產行業而言,集中的資產推介,可以加快資產管理公司自身的資產流轉,增強不良資產吸納和處置能力,提升不良資產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
“本次推介會是公司回歸初心、回歸本源,聚焦不良資產經營主業,向社會各界和廣大投資者展現新風貌、新氣象的具體行動。”李欣稱。
實際上,不良資產往往是“潛力股”。華融資產經營事業部總經理張忠驥介紹,涉房類資產是此次推介會重點資產,抵押物流動性強,不少資產具備二次開發等重組價值。隨著近年來房地產價格加速上漲,涉房類不良資產資產價值重估效應明顯,具有極大升值潛力。
對于其他類型的資產,張忠驥表示,煤炭行業的復蘇、回暖,給煤炭資源類不良資產戰略重組創造了有利的市場條件;制造業方面,雖然部分制造業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但核心資產盈利能力較強,產品仍具備競爭力。
做成“好生意”誰能得利?
不良資產是受到市場人士普遍認可的一塊“肥肉”,可謂“壞資產,好生意”。但同時,一些業內人士感受到,在市場行情較為低迷的情況下,AMC的生意都不太好做。
前不久,長城資產也宣布開展超過200億元的債權資產營銷活動,并組織構建了多維度的不良資產營銷體系,不僅將招商面從本地擴展至全國范圍,更由點及面輻射至金融同行業、上下游產業、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及個人投資者等多層面。
一位四大AMC地方分公司人士說:“這可能會對不良資產業務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但市場整體的承接能力還是相對有限。”
比如華融資產本次推介涉房類資產相對較多,從多位受訪人士反映的情況來看,市場對于商業地產類資產的態度比較謹慎,普遍認為轉手較為困難。相對來說,市場對于住宅類資產和工業用地類資產的接受程度比較高。
作為不良資產市場上的“二級交易商”,AMC按資產賬面原值的一定折扣從銀行、交易所等各種渠道收購不良資產。對于不良資產包的折扣率情況,從銀行層面了解到的情況是,一般來說銀行出售資產包的折扣率是30%左右,高的可能達到55%。
通常情況下,AMC將不良資產業務分為“收購處置類”和“收購重組類”,分別對應不同的處理方式。
有從事不良資產重組類業務的人員表示,本次推介會上包括部分重組類的資產,重組類業務由于收回本金及利息的概率較高,利潤相對較高。
而對于轉讓處置類業務,上述人員則表示,利潤空間很有限,由于從銀行收購過來的折扣率就比較高,比如以55%的折扣率收再以70%的折扣率賣,中間可賺的差價有限。
除此之外,不良資產鏈條上還活躍著券商資管的“身影”。有券商資管人士透露,近2個月他所在的機構通過多種形式承接了銀行接近百億元的不良資產,其中包括以不良資產為底層的資產證券化產品。
但也有相關人士表示,由于存在法律上的認定問題,以及市場上缺少敢于“接盤”的交易對手方,不良資產的投資相對較少。(黃紫豪 記者 李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