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人民幣存款增速創新低 銀行存款去哪兒了?
觀察近年來的數據能夠明顯看出,人民幣存款增速逐步放緩。究其原因,存款理財化、銀行體系信用創造能力下降是制約存款增速的重要原因。由于銀行可發行多種資本補充工具以解決資本不足的問題,因此不必擔心其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75.24萬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個和0.7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09萬億元,同比少增2729億元。
梳理近年來的數據可以看出,人民幣存款增速正逐步放緩。那么,錢究竟去了哪兒?存款下降是否等于銀行沒錢可貸?未來這一趨勢會否持續?
存款增速再度下滑
今年以來,人民幣存款增速持續在9%以下徘徊。今年4月份和5月份,人民幣存款增速一度有所加快,達到了8.9%,但到了8月份,存款增速再度回落,跌至8.3%,創下新低。
存款增長乏力,從上市銀行半年報數據也可見一斑。今年二季度,銀行業存款增長情況并不樂觀,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包括大行在內,絕大部分存款同比增速維持低位,平均為4.96%。其中,公司類存款在存款中的占比有所提升,活期類存款占比有所下降。
2017年全年,上市銀行存款規模分化也較為明顯,五大行住戶存款余額達到32.14萬億元,占住戶存款的比重為49.93%。股份制銀行中較為突出的招行,個人存款余額達1.34萬億元。2017年,這6家銀行的存款幾乎占據了整個銀行業的一半。相比之下,部分股份制銀行存款增速甚至為負,明顯“壓力山大”。
觀察近年來的數據能夠明顯看出,人民幣存款增速正逐步放緩。從2014年9月份開始,人民幣存款增速告別了兩位數增長,增速持續保持個位數,今年以來更跌至9%下方。
有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居民儲蓄增速下降幅度較大。從2010年以前的16%下降到了2017年的7.7%,增速降至歷史最低。從居民儲蓄在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來看,這一下降趨勢更加明顯,2010年至2017年,居民儲蓄存款增長與可支配收入之比從25.4%下降至12.7%,下降了一半。
增速下降原因何在
存款增速降低,錢究竟去哪兒了?
存款理財化是存款增速降低的原因之一。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認為,在金融強監管影響下,金融市場流動性波動加大,貨幣基金等產品拉大了與存款市場收益率的差距,分流了一部分居民存款。盡管近期理財產品收益有所下降,但仍廣受投資者歡迎。
近年來,居民投資理財意識不斷增強,不同形式的理財產品涌現,尤其是“寶寶類”貨幣基金產品的出現,使得人們投資理財更加便捷,加劇了存款理財化現象。最新數據顯示,貨幣基金規模7月份猛增9000多億元,重新站上8萬億元大關,達到8.6萬億元。
董希淼指出,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存款增速下降是因為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居民部門和企業部門的收入下滑,進而導致在儲蓄率一定的情況下居民儲蓄存款增速下降,在企業收入、利潤率一定的情況下,企業利潤和定期存款增速下降。
還有專家指出,當前制約存款增速的主要是銀行體系信用創造能力下降。銀行在發放貸款之后能夠派生出新的存款,但在當前去杠桿的形勢下,存款派生能力明顯不足。
為防止資金空轉,一系列嚴監管措施在近兩年密集出臺。董希淼認為,這使得同業負債和同業資產的創造能力顯著受限,同業業務逐步收縮,創造非銀存款的能力在下降。這也與廣義貨幣M2(主要衡量銀行存款和現金)增速降至8.2%歷史低位相呼應。
商業銀行風險偏好的下降也制約了信用擴張。華融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認為,去杠桿背景下實體經濟增長趨緩,以及貿易摩擦的發酵,這些都使得商業銀行的風險偏好持續走低。銀行放貸更為謹慎,對信貸擴張產生了較為明顯的約束。
這從8月份新增貸款也能看出端倪。8月份,新增貸款中近三分之一由票據構成,表明銀行為了避免風險暴露,對信用投放更趨謹慎,新增投放以短期品種為主。上市銀行半年報數據也顯示,銀行的貸存比普遍上升,貸款占總資產比重也有明顯提高。
不意味著銀行沒錢
那么,存款下降是不是意味著銀行沒錢可貸了,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將受到影響?
在銀行同業業務也受到抑制的情況下,銀行的資金來源似乎更加緊張。去年以來,在金融業監管趨嚴的形勢下,銀行同業業務明顯收縮。2017年,同業業務規模較大的興業銀行加快壓縮同業業務,各類非標資產減少約4500億元。從今年一季度開始,央行將同業存單納入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考核,進一步強化了同業監管的力度。
董希淼認為,不必對銀行存款增速下降過度擔憂。“雖然受到監管趨嚴影響,同業資金現在受到了一些抑制,但銀行可多渠道獲得負債來源。”銀行可以發行多種資本補充工具以解決資本金不足的問題,前提是做好流動性風險管理。例如,部分銀行獲取低成本存款的能力相對較差,其經營成本會高一些,這就需要將流動性風險管理得更好。“因此不是說存款增速降低,銀行就沒錢了。”董希淼表示。
短期來看,下半年存款增速下降速度有望放緩。董希淼認為,總的來看,隨著貨幣政策、財稅政策等邊際改善,銀行加大信貸投入,下一步存款增速下降的趨勢或將放緩。
伍戈也表示,隨著三季度地方債發行集中放量、貨幣監管政策逐步調整,信用收縮程度有望邊際趨緩。不過,伍戈認為,由于資金供需兩端的現實約束猶存,信用大幅擴張仍較為困難,信用由緊趨松的拐點判斷為時尚早。
不過,在我國以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結構中,存款增速下降仍需引起重視。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早在今年3月份就呼吁,要防止居民儲蓄率過快下降。
易會滿建議,要回歸資管業務代客理財的本質,打破剛性兌付。他認為,收益與風險是成正比的,剛性兌付扭曲了產品屬性和風險收益,以致部分家庭在投資選擇時,簡單將收益視作唯一比較標準,將資管產品當作無風險或低風險產品配置,從而對儲蓄存款形成了過度替代效應。同時,要進一步加強互聯網環境下各種金融行為的規范,還有必要加快推進銀行資產證券化進程,完善配套政策,盤活信貸存量,增加資產流動性。
針對銀行風險偏好低制約信用擴張的現狀,董希淼也認為,未來需要通過加強監管政策引導、增強銀行資本補充能力,或是通過監管辦法調整、減少銀行資產風險消耗等,為“寬信用”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