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導致二季度京東集團歸屬股東凈利潤同比下滑51%。
京東集團新科技應用規模最大的業務板塊,即劉強東引以為傲的京東物流,旗下“亞洲一號”倉庫,京東稱其具有高度智能化和自動化特征,得到國內眾多一線科技媒體廣泛傳播,據稱其聚合并大規模應用了京東集團重金研發的諸多黑科技。
財聯社記者近日臥底暗訪了一座位于華東的“亞洲一號”倉庫自動化程度,發現這又是一次和最近京東集團對劉強東在美涉嫌“性侵”事宜做出失實聲明類似的事件。
劉強東號稱未來十二年,京東集團要轉型為輕資產的科技公司,就目前實際表現看,劉強東要花費的,可能遠不止12年時間。
自動化率10%的智能倉庫
京東集團創始人兼CEO劉強東在美涉嫌性侵事件仍在發酵中,此前京東關于此事的聲明,被證明有多處失實,有三家美國律所準備就此失實聲明展開調查,并邀請因此事而受損的投資者發起集體訴訟。
事實上,京東集團對外發布失實事實的,遠不止這則聲明。
近日,財聯社記者暗訪了京東集團位于華東的一座“亞洲一號”倉庫,發現與京東集團去年9月新聞稿所稱“90%以上操作實現自動化”的情況,存在巨大反差。
也就是說,就財聯社記者暗訪調查所知,去年京東新聞稿所稱的“事實”,同這次聲明一樣,也存在重大事實失實。
一進入庫區,記者并沒有看到期待中的無人機和無人車,映入眼簾的是一群正在卸貨的工人。從卸貨、貨物入庫到出庫裝車,三個環節沒有機器輔助,全靠人工完成。
眼前這片像極了圖書館的庫區,據稱有92萬類圖書。
財聯社記者 王浠源/攝
這些圖書從各個出版社運到庫區,經人工卸貨入庫,就由倉庫工人按照編碼分類以便查詢。收到用戶網上訂單后,倉庫工人以人工方式查詢編碼并找到圖書,送上傳送帶,接著進入裝箱環節。
在以上整個過程中,僅傳送帶有著一絲機械色彩,而使用傳送帶“也只是為了節省工人走動的時間”,但與智能化和自動化扯不上關系。
值得一提的是,“自動傳送皮帶的長度都近10公里”,這是去年京東新聞稿中力證“亞洲一號”倉庫實現自動化和智能化的例證。
裝箱環節同樣依靠人力。
據財聯社記者探訪得知,裝箱也無法實現智能化或自動化,因為這需要大數據精準計算才能獲知每批貨物需要何種規格的包裝,經向工友詢問得知,“目前在技術上難以實現此等要求,只能靠人工經驗。”
財聯社記者 王浠源攝
裝箱的下一個環節是分揀。
沒有意外發生,在分揀設備前,主力還是工人。據財聯社記者調查,此處雖有部分設備,但“由于環節設計存在較為復雜的問題,導致設備利用率不高。”
去年,有科技媒體報道稱,記者所在的當前區域實現了全程無人分揀,每分鐘可分揀9000件貨品,1小時能分揀54萬件,每天自動處理1296萬件貨品。
但財聯社記者現場了解到,實際真正能做到的量是40萬件/天,平時單量不足以滿負荷運行。整個分揀區共配備400多人,有些異形貨件無法通過設備分揀,需人工處理和搬運。
要說完全沒有機械化應用,也不準確,因為每天分揀40萬件貨量,原本需要2000人,現在使用了這套系統,所需人力已壓縮了約1600人。
貨品分揀后出庫,再通過人工方式,搬運上車。
就財聯社記者現場觀察到的整個流程,沒有哪個環節不需要人工參與。
所謂自動化或智能化,由此可知。
公開資料顯示,在全國范圍內,京東集團有13個亞洲一號倉庫,其中除了一個無人倉,其他的都是和財聯社記者看到的眼前這座亞洲一號倉庫一樣。
據財聯社記者觀察,在整套流程中,亞洲一號實現的自動化程度,比例比較低,“約占比10%。”
至于無人倉,由于技術限制,目前只能實現像手機這樣的小型物件的流程自動化,并未實現大規模應用。
眼下正當盛夏,這座位于華東的“高度智能化”倉庫,庫內沒有配置降溫設備,剛進入庫區十數分鐘,還沒開始搬運貨品,記者便汗如雨下。
說好的技術轉型在哪?
二季度,京東集團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口徑下(Non-GAAP)歸屬股東凈利潤4.8億元,同比下滑51%。
京東財報解釋稱,這是“由于在技術研發等方面加大投入”所致,而京東集團在技術上投入最多的就是京東物流。
劉強東在不同場合多次表示,未來京東物流倉庫要實現“四化”:即自動化、開放化、供應鏈管理化和全球化。
科技對于京東的重要性,劉強東反復宣稱,“要持續加大對科技的投入,未來要成長為一家科技公司。”
京東集團首席財務官黃宣德在今年二季度財報中也表示,“京東將……繼續投資技術,因為公司相信,技術定義零售的未來。”
但從實際財務投入金額看,無論是去年同期還是今年二季度,或者自2014年5月上市以來,京東集團在技術研發方面的實際投入占凈收入的比值,一直徘徊在1%-2.5%區間。不但無法對標亞馬遜,也無法和國內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相比。
盡管今年二季度京東集團在科技上的投入同比大幅增加(79.8%),但其絕對值(27.81億元)實際占其凈收入(1223億元)的比例僅2.27%;去年同期更低,為15.47億元,同比增長43%,占實際凈收入(932.16億元)的1.66%。
以投入絕對值衡量,京東集團雖然連續第六個季度宣稱要持續加大技術投入,但到今年二季度,仍保持營銷費用遠超技術研發費用的“老傳統”。
今年二季度,京東集團市場營銷費用為53億元,同比增長29.1%,是技術研發投入額的近兩倍。去年同期,其營銷費用為40.75億元,同比增長63%。
劉強東高調宣稱要轉型科技公司,對標美國亞馬遜,但其在技術研發投入金額方面,很難看出劉的目標如何實現。
業界也不看好京東集團的這一目標。
據《財經》報道,去年5月,新加坡知名資產管理公司畢盛資管(APS)創始人Wong Kok Hoi發布報告指出,把京東比喻成中國的亞馬遜是一個錯誤,京東價值被嚴重高估,京東對技術投入僅為收入的1%-2%。
8月16日京東發布今年二季度財報后,股價下跌1.21%至31.97美元,市值縮水至456.28億美元。
前天品網CEO大熊認為,劉強東自認為“懂技術”,恰恰是京東技術研發一直沒有長足進展的最大阻礙。“這也是京東一有融資就投物流的主要原因。”
就亞洲一號實現全面自動化這一條,以目前實際情況而言,財聯社記者和庫區資深工友交流得知,亞洲一號要實現50%以上的自動化目標,“至少需要20年。”
“輕”科技VS“重”物流
京東商城差異化競爭力體現在哪里?相當多的用戶認為是購物體驗,尤其是“送貨快”。
送貨快,得益于京東遍布各地的“分布式倉儲中心”,也就是各類倉庫數量極多,覆蓋面很廣。廣到何種程度?即使是國內三四線城市或縣,都能全覆蓋,大為降低了貨物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知乎上有金融業人士評論稱,“如今的京東,唯一的優點是倉儲覆蓋面更廣,但這種投入導致的結果必然是入不敷出;相比亞馬遜的科技投入規模和方向,京東只是簡單的重復蓋物流中心、買車和招快遞員,僅僅是依靠資本想著把盤子做大,而不是做的更高效、更先進和成本更低。”
對標亞馬遜,一直是業界的看法,京東集團本身并沒有這么說。
但劉強東最近兩年來反復強調京東集團要轉型為輕資產的科技公司,并以犧牲利潤的方式(二季度京東凈利潤下滑的原因據財報稱是因為技術研發費用同比大漲所致),換取技術應用進步,這種做法,和亞馬遜非常像。
說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在技術研發投入方面,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2017年,亞馬遜技術研發費用折合人民幣1419億元,同期京東技術投入人民幣66.52億元,僅占亞馬遜技術研發費用總額的4.69%。
由于“分布式倉儲中心”對用戶體驗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京東必須將倉庫盡可能地覆蓋到多的范圍,在這方面的投入,京東無法停下腳步。
隨著倉庫越建越多,人力成本也隨之水漲船高。目前京東的十數萬員工,超過80%都在倉配部門工作,勞動力成本暴漲5倍,僅在2016年就突破百億規模達到108億元。
劉強東也意識到集團存在這些問題。
在2017年初召開的以“科技引領未來”為主題的開年大會上,劉強東表示,“唯有一樣東西能救京東,那就是技術。未來,將用無人倉、無人車和無人機取代現有倉儲的配送力量,人工智能會深度參與采銷、定價、營銷各個環節。”
與“輕”科技形成對比的是資產端非常重的倉儲資產。
二季度財報顯示,目前京東已建成總計超過250萬平方米的物流倉儲基地,未來還會建更多。截至今年6月30日,京東在全國共運營521個大型倉庫,總面積約1160萬平方米。
這意味著,京東的業務越來越重資產化,與其標榜科技的輕資產模式背道而馳。
或許是因為京東轉型速度過慢,效率過低,其股價在今年1月短暫突破50美元后一路走低,若倉儲自動化和智能化真需要20年之久,那么京東的未來在哪里?
如今劉強東更面臨“性侵”一級Rape(強奸)重罪指控,若無劉強東,京東的科技轉型之路,更是茫不可知。記者:周源 王浠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