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國務院國資委獲悉,國資委近期多次舉行會議,對國企改革方向進行了梳理,下一步混改重點將在與市場聯系緊密的央企二三級子企業以及地方國有企業間展開,與此同時,圍繞國企混改推進的一系列新的改革舉措也正在醞釀中。
混改試點納入更多地方國企
記者了解到,國資委近日已內部下發《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工作方案》,“雙百行動”入選企業名單也已確定。據悉,有近400家企業入圍,其中央企及其下屬子企業有近200家,地方國企有200多家。國資委要求,入選企業于9月底之前上報各自綜合改革方案,試點內容主要集中在混改、員工持股等。
目前廣東、安徽、河北等一些省市已明確了入圍企業名單以及上報企業情況。廣東省入選的7家企業分別是粵海控股集團、廣州汽車集團、廣東華隧建設集團、廣州無線電集團、廣業清怡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廣東省長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以及廣東省產權交易集團。安徽省入選的是安徽銅冠銅箔公司等5家企業。河北省入選的是河北省資產公司、唐鋼公司、華北醫療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山東省、遼寧省則分別選取了6家和4家省內國有骨干企業上報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
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下一步國資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調研,推動地方國有企業改革加速,與此同時,增加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部分重要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等試點數量、拓展試點內容,賦予試點企業更多自主權等一系列新的改革舉措也正在醞釀中。
“無論是從混改試點納入更多的地方國企,還是相關配套政策的加速醞釀,都可以看到地方國企改革在本輪國企改革中的地位和重要性,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目前國企混改初步形成向全方位延伸、向縱深化發展、向短板處突破的格局。”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表示。
各地國企混改速度明顯加快
多個省份將今年視為國企改革的關鍵之年,混改也成為地方國有企業改革的關鍵所在。《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多省份獲悉,進入下半年以來,各地國企混改速度明顯加快。據記者梳理,上海、廣東、江蘇、天津、山西等地均在緊鑼密鼓醞釀新動作,并根據自身情況制定了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
記者從山西省國資委獲悉,今年下半年,山西省國企國資改革將加快推進重組混改,重點推進燃氣集團、現代化工集團、山西煤機集團重組,并進一步向央企、民企開放股權,加快建投集團、汾酒集團混改步伐。據山西省國資委主任郭保民介紹,在混改方面,山西將全面啟動建投集團混改和加速汾酒集團混改,在引進央企、多種國有資本、外資的同時,支持和引導民營企業單個或聯合設立投資基金,參與國企混改。同時,加快“騰籠換鳥”股權轉讓項目成交落地,進一步向央企、民企開放股權。根據山西省此前發布的文件,山西省國企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從單一獨資向股份化發展”到“堅定不移地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近日,《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市屬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實施意見》出臺,明確了廣州市屬國企的“混改”時間表:力爭到2020年,競爭類國有企業基本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準公益類國有企業中符合條件的實現混合所有制改革發展新突破,混合所有制企業主要效益指標貢獻度達到85%。
哈爾濱市國資委日前出臺《市屬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工作程序》,進一步規范市屬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明確要求國企混改后要及時為職工接續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險關系。同時,對于經批準改制的企業,其產權轉讓必須進入市級以上產權交易機構公開進行。
8月14日,重組改制后的天津建工集團正式揭牌成立,成為天津市第三家實現混改的市屬國有獨資大型集團。根據重組方案,上海國資控股地產企業綠地控股通過股權收購方式,以14.859億元受讓改制后的天津建工集團65%股權,股東方還將按股權比例再增資5億元。綠地方面透露,下一步綠地將按計劃把其中10%股權轉讓給天津建工集團經營團隊,最終形成綠地持股55%、天津國資持股35%、經營團隊持股10%的三元股權結構。
國企改革新經驗將從地方涌現
“隨著今年國企混改步入后半程,各地的混改思路愈發清晰。目前很多央企已經有所動作,地方國企的兼并重組也進入加速期,分類基礎上的兼并整合將成為國企改革重頭戲,圍繞著國企改革的市場化重組大潮正在開啟。”李錦說,在他看來,地方國有企業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頭戲,未來國企改革新的經驗將從地方先涌現。一些相對較為敏感、難度相對較大的改革任務,有必要在小范圍內先行先試,再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
有專家認為,本輪的國企混改重點在于“混合”,以所有制變革為核心,以上市、推進員工持股為手段,切實地引進了社會資本、戰略投資者,激發了企業的活力。下一階段,國企混改將著重在兩個方面發力:一是以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結構為目標,積極引進民資、外資等戰略投資者。除了引入民資、外資參與國企改制重組之外,國資也可以入股非國有企業,國有企業之間交叉持股也將加快推進。在當前擴大對外開放的背景下,外資的引入或將成為一個亮點。在一般商業競爭性領域的國企可以在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情況下考慮放棄控股權;二是以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為準繩,加快職業經理人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市場化為導向的監管、考核、聘用、薪酬等內部激勵機制。(記者 楊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