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中國民用航空業邁出了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民航業主要運行指標均呈現較快增長,備受旅客關注的機票退改簽、電子化、航班正常率、投訴管理等服務難題的解決逐步提上日程。
在日前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民航局發展計劃司副巡視員張清表示,上半年航空運輸、航空客運、運輸機場生產均實現了較快增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選擇民航出行的旅客越來越多。據民航局運行監控中心副主任孫韶華介紹,上半年,備受旅客關注的機票退改簽、電子化、航班正常率、投訴管理等服務難題的解決逐步提上日程,未來將進一步打造全鏈條服務。
主要運行指標增長較快
中國民用航空業邁出了高質量發展的步伐,運輸生產與安全保障“質量齊飛”,主要運行指標均呈現較快增長。在民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鏗鏘步伐中,民航局局長馮正霖表示,下一步將大力推動“放管服”,著力改善通用航空內、外部政策環境,打好改革攻堅戰,促進通航發展再上新臺階。
今年上半年,民航業運輸生產水平穩中有進。共完成運輸總周轉量584億噸公里,同比增長13%。其中,國內、國際航線分別完成374.6億噸公里、209.4億噸公里,同比分別增長12.4%、14.0%??瓦\共完成旅客運輸量2.97億人次,同比增長12.4%。其中,國內、國際航線分別完成2.65億人次、3112.5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1.9%、16.4%。
航班效益在上半年繼續保持較高水平。截至6月底,全行業機隊規模達到5806架。其中,運輸飛機為3391架,通用航空器為2415架。上半年,全行業運輸飛機日利用率為9.4小時,同比下降0.1小時;正班客座率和正班載運率分別為83.3%、72.9%,同比分別微降0.1個和0.3個百分點。
機場是民航業發展的重要樞紐,上半年運輸機場生產實現較快增長。截至6月底,全國頒證運輸機場數量達到231個,比去年底增加2個。上半年,全國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起降架次分別為6.1億人次、801.7萬噸、537.0萬架次,同比增速分別為12.0%、5.2%、10.1%。分量級看,200萬級以下小機場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28.7%,明顯高于千萬級機場同比增速(9.2%)。
今年上半年,民航安全形勢總體保持平穩。全行業共完成運輸飛行563萬小時,同比增長10.2%,未發生運輸和空防航空事故。上半年,運輸航空事故征候、責任原因征候和嚴重征候的萬時率分別下降34.2%、3.4%和32%,主要安全指標處于年度安全管理目標控制范圍內。
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在飛行過程中駕駛艙右側前風擋破裂脫落,“英雄機組”駕駛飛機平安著陸,這一事件引起了公眾的普遍關注。從故障突發到安全著陸,該航班機長帶領機組人員,克服惡劣環境影響,科學完成險情處置,通過各單位密切配合,飛機最終成功備降,創造了民航客運史上在極其艱難的緊急突發情況下成功處置險情的奇跡,川航3U8633航班機組被授予“中國民航英雄機組”稱號。“事實證明,我國民航領域的駕駛員苦練本領,業務能力精湛,我國民航安全工作強基固本的步伐非常有力。”民航局航空安全辦公室副巡視員喬以濱分析說。
瞄準“痛點”精準發力
對于“天價”退改簽費的這一廣受詬病的民航業亂象,上半年傳來了“除頑疾”的佳音。隨著民航局發布《關于改進民航票務服務工作的通知》,對航空公司、OTA平臺和銷售代理企業等在規范制度、改進服務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從多個方面對航空公司完善退改簽收費制度與改進服務進行了規范。
近期,航空公司和OTA平臺也在規范機票銷售及退改簽服務方面采取了一些積極有效的措施。南方航空等已在APP和官方微信公眾號推出全渠道退改服務,改變了傳統的“哪里買的票回哪去”的狀況。
中國民航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李艷華分析認為,《通知》對于治理民航退改簽亂象的措施很全面,對退改簽的規范運行很有幫助。“這次著重提到要充分發揮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的作用,中航協作為航空公司的自律性組織,更容易號召航空公司執行規定。有一點非常值得注意,中航協還要把銷售代理這一領域監管好。”李艷華說。
從旅客走進機場到走出機場,民航服務提升“于細微處見精神”。今年3月30日,民航局下發《推進國內千萬級機場“無紙化”便捷出行項目方案》,各機場積極參與,截至目前,已有廣州、深圳、重慶等12家機場全面實現旅客值機、安檢、登機全流程電子化。“今年年底前,全國32家千萬級機場將全部支持‘無紙化’便捷出行。”民航局運輸司副司長于彪說。
復雜天氣下航班正常率低,是旅客最為關注的民航“痛點”。“上半年,在飛行量增長的前提下,航班正常率近80%,同比提高8.33%。”民航局運行監控中心副主任孫韶華介紹說。在“控總量、調結構、提效率”的方針下,今年夏秋航季,民航局適度調控東部繁忙地區航班量,放寬東北等地區增量,對繁忙航路點飛行總量進行嚴格把控。同時,深化協同機制,制定下發《航班計劃動態調整工作程序》,使運行需求和保障能力動態匹配。
此外,民航局已建立旅客投訴集中受理平臺,目前國內38家航空公司已經完成與該系統的對接,國內各機場也正在逐步對接,截至6月底,旅客投訴總量同比下降11.51%。據于彪介紹,接下來,民航各單位將致力于建立健全涵蓋航班正常、票務服務、信息服務、行李服務、餐飲服務、特殊旅客服務、創新服務、投訴服務的民航服務質量管理體系,提升全流程服務質量管控能力,提高百姓對民航服務的滿意度。
通航“放管服”亟待加速
今年5月,民航局印發《北京“一市兩場”國際航權資源配置政策》(以下簡稱《政策》),推進北京新機場和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兩大國際樞紐建設。北京新機場將于2019年投用,屆時將與首都機場“雙樞紐運作、適度競爭”,《政策》調整了國際航權資源配置,提升北京“一市兩場”協同發展水平,推進兩大國際樞紐建設。
緊抓樞紐功能提升,是民航的重要工作之一,關乎著我國民航的運輸能力與對外開放,樞紐機場更是百姓“飛”往全國以及世界各地的重要載體。今年上半年,民航局完成了哈爾濱和鄭州國際航空樞紐的戰略規劃編制,廣州白云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投入使用,搭建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建設協調推進機制。
提升樞紐功能的同時,民航局緊抓支線航空發展。“我們正加快修訂完善支線航空與中小機場補貼辦法,鼓勵符合運行條件的支線航空公司發展。”民航局綜合司副司長顧曉紅介紹說。
今年以來,民航局以通航監管專項督察187項問題整改為抓手,深入推進通航領域“放管服”改革,合并受理通航飛行任務與飛行計劃審批,加快實現網上“陽光審批”。今年第一季度,我國新增頒證通用機場24個,相當于此前歷年累計頒證總量的30%。
在7月31日舉行的民航局通用航空工作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馮正霖表示,目前通用航空放管服力度加大,但制度性障礙還需破除,發展活力還需釋放。通航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處在政策法規調整期,由套用限制向分類施策轉變;處在監管制度轉換期,由全覆蓋式向精準式轉變;處在新興業態萌芽期,由傳統業態向新興業態轉變。
馮正霖表示,要加速推進通航法規的立、改、廢,從管理事項是否必要、管理標準是否適用、管理方式是否恰當和管理程序是否簡便4個要素,全面評估通航規章標準,與時俱進推進立改廢;加快通航機場建設,加快審批進程,確保《通用機場分類管理辦法》等政策落地,對已建成的通用機場要盡快頒證,規范機場對通航企業的收費;著力提升飛行服務保障能力,加快推進北斗等技術設備在通用航空領域應用,提升通用航空器活動的監視追蹤能力,加快完善基礎性航空情報資料體系,進一步簡化飛行計劃申請審批報備程序;不斷完善通航補貼政策,加大對應急救援、醫療救護等社會公益特征明顯的服務領域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