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發布的資管新規改變了資管行業過去賴以生存的舒適土壤,最明顯的沖擊便是打破剛兌帶來的市場環境劇變。在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普益標準研究員指出,一旦剛兌產品大量退出市場,因青睞剛兌而選擇銀行理財的客戶,很可能會轉移至其他更具投研能力的資管機構,銀行理財整體規模或將萎縮近兩成,這也倒逼銀行向精耕細作的“真資管”經營模式轉型。
在這份名為《市場萎縮和分化恐難避免——普益評析資管新規如何影響銀行理財零售客戶》的報告中,普益標準研究員付巍偉、陳新春、魏驥遙三人通過分析銀行理財各維度數據后,發現當前銀行理財客戶呈現三大需求特征:從流動性需求看,流動性越強,客戶對收益的要求越低,在流動性需求愈發強烈的背景下,類貨幣基金產品或將成為市場主流;從投資規模需求看,低門檻產品仍是市場主流,而基于綜合實力,大型銀行更受中高凈值客戶青睞;從風險偏好需求看,受資管新規影響,銀行理財整體規?;驅⑽s近兩成,客戶產品選擇分化顯著。
其中在風險偏好需求方面,報告指出,資管新規發布后,客戶需求發生明顯變化,市場份額占比近20%的一級風險產品(規模約為5.15萬億元)所對應的客戶或將逐步退出理財市場。二級風險產品所對應的客戶經過教育和引導,會繼續留在理財市場,但未來將更偏好于類貨幣基金型或其他相對低風險的產品。三級風險產品所對應的客戶風險偏好適中,可較快適應中低風險理財產品的凈值化轉型。四五級風險產品所對應的客戶風險偏好相對較高,資管新規后,理財資金投向范圍擴大,適時推出主要投向權益類資產的理財產品,可進一步匹配這一部分客戶的需求。
“考慮到理財客戶上述需求,各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策略決不能千篇一律,根據客戶特點并結合自身優勢,打造差異化的銀行理財發展之路。”報告進一步指出,對于理財發展程度低的銀行,發展重心可轉移至類貨幣基金業務及代銷業務,并重視資管人才培養;對于理財發展程度適中的銀行,除代銷業務外,可逐步向主動管理轉型;對于理財發展程度較高的銀行,需豐富產品池,構建差異化品牌效應。(記者 崔啟斌 實習記者 吳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