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質押風險不宜夸大 需理性看待
7月2日,滬深股市下跌,其中上證綜指收至2775.56點,下跌2.52%,股票質押風險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為進一步了解股票質押風險,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了滬深交易所相關負責人和券商有關專家。這些業內人士表示,近期股市震蕩調整,一些市場人士過分夸大股票質押風險,將理論上的平倉風險簡單等同于對二級市場的實際沖擊等誤解普遍存在。總體看,股票質押風險主要體現為一些上市公司大股東的流動性風險,券商、銀行等金融機構對股票質押融資業務風險控制總體有效,實際平倉情況可控。
股票質押風險總體可控
繼日前表態后,滬深交易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再次強調,股票質押融資風險總體仍處在可控范圍。據測算,截至2018年6月29日,反映股票質押風險的主要指標兩市股票質押融資業務整體履約保障比例(質押股票市值與融資金額之比)仍在200%以上。其中,證券公司平均履約保障比例為219.7%。此外,據兩家交易所統計,滬深兩市低于平倉線的股票質押市值約占兩市總市值的1%。
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市場對股票質押風險有兩大誤解。第一個誤解是股票質押觸及平倉線代表著實際違約。事實并不完全如此,主要是因為在觸及平倉線前后,大部分券商都會選擇與客戶協商,請客戶補充質押、提供房產等其他擔保或要求部分還款,以降低風險。從場外來看更是如此,“銀行這塊主要是綜合授信、放款,并非單一股票質押,還有房產、經營性資產等其他擔保品,而且往往把大股東正常經營現金流作為第一還款來源。”業內人士介紹。
第二個誤解是股票質押觸及平倉線意味著強制平倉。這與事實相去甚遠。從滬深兩所提供的數據看,上周(2018年6月25日至29日)兩市日均實際平倉金額約2100萬元,占觸及平倉線金額的比例不到萬分之一,對二級市場影響非常有限。招商證券分析師鄭積沙說,實際平倉金額遠遠小于觸及平倉線金額是合理現象。主要是因為,股票質押的融資方大部分是上市公司大股東,他們持有的股份多為限售股,即使觸及平倉線也無法在二級市場賣出。另外,依據物權法和擔保法有關規定,場外股票質押違約往往只能在司法判決后,通過拍賣、協議轉讓等方式處置,不直接在二級市場賣出。從實踐看,在出現違約風險時,出質人特別是上市公司大股東通常都會與銀行、證券公司等質權人進行協商,避免強制平倉給雙方帶來“雙輸”。
還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是,“在減持新規限制下,即使觸及平倉線,還必須遵守90日內通過競價減持不得超過相應股票總股本1%的限制。”太平洋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周雨說。
股市不具備持續大跌基礎
7月2日股市下跌主要受地產股、銀行股拖累,在經濟基本面尚好、流動性環境有所改善預期下,不必對股市過于悲觀。
惠理投資認為,市場的擔憂主要來自貿易摩擦、去杠桿以及房地產調控等方面。
目前,核心優質公司估值逐漸回歸到合理水平,并且發展前景可期。截至2018年6月26日,MSCI明晟中國動態市盈率為12.5倍,預計MSCI明晟中國指數所代表的資產在2018年將取得15%左右的業績增長。“目前的估值水平與增長相比并不貴,與歐美和亞洲其他市場橫向對比,也處于較低水平。”該機構相關人士認為,A股進入可投資歷史機遇期。在強監管的市場環境下,相比其他大類資產,A股是性價比較高的一類資產。
路博邁相關人士認為,雖然A股短期有不確定性,但從中長期看,不管是宏觀層面、政策導向,還是企業盈利前景都在向好。“總體來看,2018年全年中國GDP依然有望實現6.8%左右的增長。A股企業盈利也有望繼續實現10%以上的增長。”偏周期行業盈利呈現韌性,大眾消費和智能革命大背景下新興產業開始出現諸多新的增長點。
在和聚投資看來,貨幣政策靈活性將提升,下半年會有進一步降準等政策推出,預計下半年利率環境會邊際改善。
加強監管 做好風險防范預案
針對近期暴露出的股票質押風險等情況,監管部門早已著手風險防范。業內專家建議,進一步加強上市公司主要股東特別是大股東的股票質押行為監管,進一步強化投資者風險意識,有效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從交易所一線監管看,目前已強化相關信息披露要求,強化對股東高比例質押的風險揭示。同時,加強對股票質押行為日常監管,密切關注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或第一大股東高比例質押風險,強化穿透式披露。
從券商角度看,股票質押業務放緩已是大勢所趨,更重要的是加大與質押人的協調力度,提前做好風險預案,對經營正常但出現暫時資金困難的融資人,提供必要的展期等支持。
還有專家認為,應從法律法規上限制上市公司大股東股票質押比例,比如不能全部質押。同時,對于應對平倉風險的措施,上市公司大股東也應向投資者充分披露,提示風險。此外,相關自律組織也可借鑒“黑名單”做法,提請市場關注一些ST等高風險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記者 費楊生 徐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