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動能轉換趨勢未改 科技龍頭有望“強者恒強”
傳統產業巨頭通用電氣正式被“踢”出道瓊斯指數,取而代之的是連鎖藥店Walgreens。
分析人士表示,從全球來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趨勢越來越顯化。映射到市場上,今年以來,降低傳統產業類個股的配置,加大對新興產業配置成為市場中的主流操作。當然,這些新興產業,也需要有未來的業績與成長的預期,業績提供安全墊,成長提供股價想象空間。不過,從長周期來看科技類板塊的上升趨勢已相當明顯,未來這一趨勢也只會更加顯著。
傳統產業巨頭“隕落”
當前,科技進步已成為提升生產力和效率的最重要因素。在全球權益市場自年初以來的調整中,科技類公司風頭依舊,代表性的納斯達克指數早已走出大跌陰霾,迭創新高。與之相較,傳統產業則要“黯淡”不少。
近期的一紙文件又對近幾年本就業績嚴重下滑的傳統產業巨頭通用電氣再次帶來沉重的一擊。就在上周二,標普道瓊斯指數委員會宣布把通用電氣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30種成分股中移除,取而代之的是藥品連鎖零售商Walgreens。該項決定于26日開始實施。也就是說,通用電氣失去了一個多世紀以來在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中的一席之地。這一決定不僅對通用電氣,對整個傳統制造業來說,都是具有標志性的事件。
這一切來源于通用電氣股票價格的“跌跌”不休。在被取代之前,通用電氣在工業指數中的市值倒數第六,股票價格最低,已經成為工業指數加權平均值中最不具影響力,也最不具有代表性的組成部分。
通用電氣是道瓊斯工業指數中在榜時間最長的公司。在上世紀80年代至本世紀初,通用電氣市值一度上升至4800億美元,累計漲幅達到4600%,令道瓊斯指數(同期漲幅952.2%)和標普500指數(同期漲幅929.5%)相形見絀。然而通用電氣這種輝煌并沒有延續到21世紀。時至今日,創始成分股中的最后一家也從30家公司的名單中消失了。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最初設立時旨在涵蓋美國工業部門的代表性樣本,1928年成分股增加到30種,并定期更新30家公司的名單,以更全面地反映美國的整體經濟。近年來,名單中就有多家公司被新崛起的公司所取代:2015年蘋果公司取代美國電話電報;2013年耐克、Visa與高盛取代美國鋁業、美國銀行與惠普;2012年保險服務商聯合健康取代卡夫食品。
對于通用電氣被道瓊斯指數移除,標準普爾-道瓊斯指數委員會主席兼董事長David Blitzer表示:“美國經濟已經發生了變化:如今,消費、金融、醫療和科技公司已經占據主導,而工業企業的重要性已經相對降低……道指的這一變化將能更好地衡量經濟與股票市場。”
新舊動能轉換
統計顯示,2017年,全球市值TOP10企業中,有7家為科技公司,包括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Facebook、阿里、騰訊。截至2017年底,科技股在美股總市值占比23.3%。2017年前三季度,美股科技板塊凈利潤貢獻占比達25%。同時不難發現,龍頭科技公司正在成為全球科技產業的主導者。龍頭企業FAAMG(Facebook、Apple、Amazon、Microsoft、Google)市值比重已從2009年的不足2%提升至了2017年的8.5%。去年以來,做多科技股成為全球最擁擠的交易,具有代表性的FAANG(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Google)股票組合的表現在全球主要資產表現中拔得頭籌。投資者對科技公司表現出的青睞,正是FAANG股票大漲的主要原因。同樣,騰訊和阿里巴巴也已成為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的TOP2,騰訊市值在港股總市值占比達到11.8%。
市場人士指出,隨著全球市場中價值、成長界限的日益模糊,以往那種以價值或成長等單一特性的簡單界定可能并不正確。十年前,全球市值第一的是當時世界最大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商埃克森美孚,通用電氣位列第二;十年后的今天,埃克森美孚、花旗銀行、美國電話電報、荷蘭皇家殼牌、美國銀行,這些昔日的霸主早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新興科技互聯網公司。
而這些堪稱時代王者的全球TOP10市值公司,其座次地位的變遷,折射的其實就是經濟新舊動能的轉換。如果要用一句來說明這最新的TOP10市值變化中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順應產業發展的潮流。在中國經濟換擋背景的當下,關注相關這一變化同樣對未來的投資機會的挖掘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借鑒意義。
分析人士指出,過去幾年正是科技類公司的上漲帶動了美國股市持續走牛,幾大指數牛氣沖天。未來以科技類企業為代表的新經濟企業越來越多地參與到資本市場,必然也會改變A股各大指數的構成。只要這些公司上市時定價不是太高,估值不是一步到位,未來還有良好的成長空間,必然是有利于A股的走牛及長期健康發展。
科技龍頭有望“強者恒強”
自2015年深度調整以來,A股市場“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絕大部分成交額集中在少數龍頭企業,而相當部分公司伴隨股價不斷下跌,成交額不斷萎縮。
6月25日盤后數據顯示,滬深兩市共有3297只股票正常交易,成交額為3079.04億元,其中成交額在1億元以下的個股數量為2627只,占兩市股票總數的比例為79.67%。這2627只股票的成交量總額為809.91億元,占總成交額的26.30%。而在兩市觸底回升的上周五,滬深兩市共有3290只股票正常交易,成交額為2993.07億元,其中成交額在1億元以上的個股數量為688只,占兩市股票總數的比例為20.91%。這688只股票的成交量總額為2151.59億元,占總成交額的71.89%。
“當前A股成交金額‘二八分化’日趨嚴重是由經濟、金融、行業等多方面原因綜合決定的。”國泰君安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李少君表示,宏觀經濟穩中向好,但也存在多方面風險因素,投資者更趨謹慎。同時,在金融去杠桿大背景下,資本市場持續承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了行業集中度提升,在證券市場上就體現為頭部公司成為投資者關注跟蹤的焦點。
行業集中度提升也被認為是重要原因。李少君表示,從產業生命周期視角來看,對于傳統周期性行業而言,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推進,龍頭企業競爭優勢有望進一步固化,這種交易集中的狀態在這類行業中預計會維持甚至進一步加強;而對處于成長階段的新興行業而言,新的需求、技術、業態的出現,將會改變行業企業的競爭優勢,現階段的交易集中領域將會向著強勢出現的“后起之秀”擴散或轉移。
不難發現,中興通訊、寧德時代、工業富聯、恒瑞醫藥這些具有代表性的成長類個股依舊活躍在成交額前十的榜單中。其中,中興通訊全天成交額74.82億元力壓寧德時代的48.68億元,拔得昨日兩市成交額居前個股頭籌。二級市場對于成長類個股依舊興趣濃厚。
此外,從近期行業內整體的投資并購節奏來看,中信證券表示,互聯網科技巨頭顯示出對于增長的極度渴求,這一方面反映出了這些巨頭的內生增長逐漸進入瓶頸區,需要新市場或者新業務來滿足“高增速”的需要,這些公司開始進入自身并不熟悉的領域,傳統的業務版圖的劃分將被打破,這些新業務或者新市場需要較大的投資和運營成本,或在短期內拉低整體利潤率;另一方面擁有大量現金的巨頭們正在逐漸“投行化”,資本和流量的優勢使其在投資和并購領域擁有得天獨厚的賦能力量,公司在外部的投資或帶來更高的資本回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