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有底氣 調控有空間 A股不具備持續大跌基礎
近期,A股指數出現震蕩下跌情況。多位專家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經濟發展從韌性和質量看將好于市場預期。金融監管協調性更強,政策工具箱充足,完全有能力化解市場風險。
中國經濟韌性十足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生產來看,工業穩定增長,1月至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增速與1月至4月持平。從消費來看,今年以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月至5月增長9.5%,總體延續較快增長態勢。
從投資來看,盡管整體投資增速有所回落,但是投資結構在優化。制造業投資增長速度加快,民間投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制造業PMI長期保持在景氣區間內,特別是5月制造業PMI為51.9%,比上月提高0.5個百分點。
“從就業來看,5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8%,環比、同比均下降0.1個百分點。從價格來看,5月CPI同比上漲1.8%,保持溫和上漲態勢。5月份PPI上漲4.1%,漲幅盡管比上月擴大0.7個百分點,但總體保持在比較合理水平。所以,價格平穩,就業向好。”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說。
從經濟基本情況看,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劉鋒表示,當前我國工業生產依然穩定,內需有進一步提振空間,通脹溫和壓力有限,消費總體穩定。通過著力擴大內需,可有效對沖外需變化。下半年,從穩定內需,防范系統性風險角度,貨幣投放在穩健中性基礎上有望邊際寬松,為穩增長、防風險、去杠桿營造適宜貨幣金融環境。
“中國經濟增長從韌性和質量上看將好于市場預期。”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日前表示,例如,消費不斷增長、民間投資持續回升,進一步抵消國有企業、基礎設施投資放緩對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中國消費增長目前來看仍將延續強勁勢頭。尤其當前中國就業市場火爆,將使職工工資從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加速上漲,從而對消費繼續走高提供支撐。
中誠信國際董事長,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閆衍判斷,中國經濟進入新階段,經濟增長韌性仍存在。從短期視角來看,過去三個季度中國經濟增長一直維持在6.8%的水平,短期企穩趨勢比較明顯。“如果我們再把視角放長一些,在過去七年當中,中國經濟開始出現回升勢頭。因此,基于對短期和中期判斷,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已處于企穩回升的趨勢。”
“經濟基本面不支持中國股市連續暴跌。”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負責人田利輝說,5月份經濟數字不錯,國民經濟運行保持穩中有進勢頭,經濟增長韌性不斷增強。宏觀經濟形勢穩中向好是資本市場穩健運行堅實基礎。
估值處于低位流動性無憂
分析人士認為,A股估值處于歷史低位,低估值帶來高安全邊際。目前位置機會大于風險,市場在反復磨底之后,仍會回到基本面主導軌道上。
“整體來看,A股市場仍處于良性發展狀態。從盈利角度看,在經過2017年供給側改革去產能過程后,實體經濟活力已獲得一定程度修復。從一季報情況看,在剔除金融股后上市公司平均利潤增速達23.53%,處于相對健康狀態。”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從估值情況看,無論是全部A股還是上證50、創業板指等主要指數目前估值水平均大致等于甚至低于2016年初水平,表明在盈利修復驅動下,當前股價對估值已有較好消化,估值絕對水平不算高。
從流動性情況看,陳靂認為,在去杠桿情況下,今年金融市場流動性水平仍比去年水平更加平穩,顯示貨幣政策調節機制日益靈活。近期央行連續續作MLF,表明央行維持貨幣市場流動性平穩整體意圖未發生改變。“中國股市估值不高,系統性風險可控。”田利輝表示,我國上證50市盈率僅為12倍,市凈率僅為1.6倍;標準普爾500市盈率為22倍,市凈率為3.3倍;道瓊斯綜合平均指數市盈率為20倍,市凈率為3.3倍。
央行再次釋放積極信號穩定市場預期。央行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展望未來,央行將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加強形勢預判和預調微調,加強監管政策協調,把握好政策力度和節奏,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積極有效應對可能的外部沖擊,穩定市場預期,維護金融市場平穩運行,有序推進金融改革開放,促進經濟金融平穩健康發展。
展望下半年A股市場走勢,不少券商認為,防范風險和新經濟轉型仍是核心主線。2018年A股市場最悲觀的時候正過去,積極看多下半年。從政策方面看,擴大內需、金融開放、鼓勵新經濟等有望提供較好政策環境。從流動性方面看,在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基調下,下半年A股仍是存量資金博弈行情。從全球股市視角出發,A股盈利能力較強,估值和風險溢價水平合理,下半年可相對樂觀。
政策紅利料持續釋放
從亞洲金融危機到美國次貸危機,市場“逢八危機”擔憂未散。實際上,2018年全球經濟迎來復蘇之春,全球政策正加速從需求側刺激轉向供給側改革。
業內人士認為,作為先行者,中國供給側改革已經初具成效,短期來看,中國穩增長政策儲備充足,后續有較大持續釋放政策紅利的空間。中長期來看,各領域改革將加速推進,成為中國經濟新韌性的基石。
“2018年下半年將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新起點,更多超預期的、實操性的改革開放措施有望陸續推出。”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為,第一,供給側改革迎來新接力。下半年,中國供給側改革政策重心將轉向要素價格市場化,精準化、長效化改革紅利將加速顯現,驅動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第二,結構性通脹翻越小高峰。隨著供給側改革由第一階段轉向第二階段,下半年結構性通脹將震蕩走強,形成一個小高峰,此后將在2019年漸次回歸溫和走勢。第三,中國經濟再立改革潮頭。更多超預期的、實操性改革開放措施有望陸續推出。第四,中國經濟培育結構性投資機會。得益于改革新接力和通脹小高峰,下半年,新經濟、消費升級、“一帶一路”、國企改革等投資主題值得繼續關注。
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秦培景表示,預計后續還會有政策出臺,明確“政策底”。首先,寬財政和擴大內需導向會越來越明確。例如,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已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其次,去杠桿需相對寬松貨幣環境。從近期央行沒有跟隨美聯儲加息而再次上調MLF利率就可看出端倪。在資管新規落地過程中,因為準備金要求,影子銀行回表會發生廣義信貸漏損,連續降準釋放可貸資金的可能性也不低。隨著政策逐步落地,明確“政策底”后,A股市場風險偏好會得到有效支撐。
田利輝強調,在有效可控的貨幣環境中,資本市場不具備持續暴跌的基礎。目前,央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 貨幣閘門適度調節,有效引導市場預期,貨幣流動性合理,宏觀調控靈活性正在增強,能夠把握好去杠桿的力度和節奏,逐步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田利輝強調,通過加強金融監管多種舉措,我國基本形成能夠協調一致的金融監管體系,不會再度出現“九龍治水,無人負責”的局面。在中國當前金融體系中,金融監管當局具有調控股市的多種手段,政策工具箱充足,完全有能力應對市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