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控股基金公司尚未出現申請案例
“外資之所以積極申請控股證券公司,而對于控股基金公司積極性略遜一些,可能與券商業務范圍大和工具多有關系,而基金公司只能開展基金管理業務,業務單一。”6月13日,一位基金從業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今年4月底,基金管理公司對境外投資者進一步開放,允許外資持股比例達到51%。隨著《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出臺并允許外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證監會同時表示,《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規定,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外資持股比例或者擁有權益的比例,累計(包括直接持有和間接持有)不得超過我國證券業對外開放所做的承諾。基金管理公司對境外投資者進一步開放,允許外資持股比例達到51%,不涉及對現有規則的修改。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已可根據法律法規、證監會有關規定和相關服務指南的要求,依法提交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或新設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申請材料。
但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截至目前,沒有一例相關申請。
據悉,今年5月份,摩根資產及財富管理正安排與合資伙伴和有關主管部門磋商,有意將其在現有合資公司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增加至控股比例。公開資料顯示,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5月份,總部位于上海,注冊資本2.5億元人民幣。其中,上海信托出資占比51%,摩根大通旗下摩根資產管理出資占比49%。
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13家,其他公募基金管理人14家,管理資產合計達11.6萬億元。從對外開放的角度看,公募基金是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先行軍,行業公信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截至2017年年底,共設立了45家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有24家基金管理公司設立了香港子公司,部分基金管理公司在歐洲等地區設立了分支機構。經中國證監會批準的在內地公開銷售的香港互認基金產品11只,經香港證監會認可的在香港公開銷售的內地互認基金產品50只,基金業初步形成雙向開放的市場競爭格局。
“申請控股基金公司對外資股東的協同效應不大。”談及外資申請控股基金公司積極性較低,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外資機構對于私募基金業務牌照興趣比較大,未來有可能選擇“先私募后公募”策略。
也有基金從業者表示,在合資基金公司中,由于外資股東較弱,謀求控股權不一定短時間內試點,未來不排除外資撤出資金直接設立新基金公司的可能。記者左永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