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由于市場劇烈波動,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的產品規模大幅下降,而這一趨勢在今年的半年報中得到扭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半年報的披露,可以看到理財市場在逐漸恢復。
理財公司產品規模上升
目前,光大理財、交銀理財等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管理規模實現上漲。截至6月末,光大理財管理產品規模達到1.22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24%,其中凈值型新產品規模達到1.18萬億元,較年初增幅4.0%。交銀理財管理規模達到1.16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07%。
有的理財子公司還處在恢復階段。截至2023年6月末,平安理財總資產96.14億元,凈資產93.36億元,上半年實現凈利潤6.70億元;6月末平安理財管理的理財產品余額8835.54億元,較上年末略下降0.4%。這種復蘇趨勢在別的理財子公司中也可以看見,比如截至6月末,招銀理財管理的產品余額為2.53萬億元,較上年末減少1372.54億元,但較一季度末增加726.22億元。
但是,仍有理財子公司尚未走出此前理財市場波動的余震。半年報顯示,華夏理財產品余額4718.31億元,比上年末下降8.10%;實現理財中間業務收入7.15億元,同比下降60.99%。對此,報告表示,是受債券股票市場波動加劇、銀行理財遭遇大規模贖回、存量產品清算、超額收益減少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
同樣,上銀理財也受到影響,與去年同期相比,上銀理財營收、凈利潤均出現一定下滑,分別同比下降24.15%和34.59%。根據半年報,上銀理財總資產為41.05億元,凈資產為39.81億元,管理的理財產品規模3152.29億元,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3.11億元,凈利潤1.91億元。
不過,目前理財產品規模回升已是趨勢,未來有望繼續復蘇回暖。2023年一季度銀行信貸開門紅,理財回流存款,一季度理財規模下滑約2.6萬億元,二季度理財規模略微回升約0.3萬億元。據其估算,7月理財規模回升約1.5萬億元,月末理財規模約26.8萬億元。
招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認為:“理財凈值化轉型陣痛期已過,理財規模已觸底回升。”2023年上半年,固收類理財收益率保持較高水平,理財負反饋基本結束,理財規模下跌或受部分銀行理財沖存款影響。
“今年固收類理財產品凈值穩步上升,整體業績表現良好,投資者贖回現象相較去年末減少;此外,存款利率持續走低,可能會有部分資金流向理財產品,如果接下來理財產品凈值不再發生大幅波動,產品規模回升的概率較高。”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逆勢布局權益類產品
根據中國理財網數據,由銀行理財公司發行的處在存續期的產品有13415只,其中,權益類理財產品僅有34只,占比0.3%,其中80%的產品處于破凈狀態。
《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3年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固定收益類產品存續規模為24.11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的比例達95.15%,較去年同期增加1.32個百分點;權益類產品存續規模相對較小,為0.08萬億元,較上年末減少0.01萬億元,其中理財公司發行的權益類產品規模0.04萬億元,與上年末持平。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對記者表示:“實際上,去年理財產品經歷‘破凈’潮以來,理財公司在權益類資產配置方面已經謹慎很多,新發行的中低風險、固收類產品比例持續上升,但投資者信心恢復并不是短期的事情,理財公司一方面需要加強投資者教育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在‘穩凈值’方面繼續下功夫。”
對此,監管也多次喊話“引導和支持銀行理財資金積極入市”,多家機構也認為現在是逆勢布局權益類投資的好機會。
某國有大行的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正是逆勢布局權益類產品的好時候。“引導客戶做長期投資的布局,未來一定會給客戶創造價值,堅定信心布局權益投資會有回報。”
平安理財首席權益投資官袁野也表示,看好下半年權益投資機會,將重點關注內需、消費、互聯網等內循環板塊,高ROE(凈資產收益率)、高股息等具有中國比較優勢的標的,以及在全球具有競爭力的制造業等。但目前,平安理財含權投資以絕對收益為目標,通過適時的資產再平衡,建立止盈止損機制,同時通過投資穩健型絕對收益目標策略,控制回撤,減少波動。
不過,銀行理財客戶對風險承受能力不高,對凈值波動較大的中高風險產品接受度變得更低,未來還需加強投資者陪伴和教育,幫助投資者接受收益不確定性較大的理財產品。
因此劉銀平認為,未來的主流還是固守。“今年股市持續低迷,受此影響,混合類、權益類理財產品的業績表現普遍不佳,尤其是權益類理財產品,目前‘破凈’狀態仍然普遍,理財公司在資產配置方面會考慮投資者需求,如果權益類資產收益仍然不佳的話,下半年資產配置重點仍然在固收領域。”
記者:曹韻儀
編輯:姚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