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8月16日,重慶巫山龍骨坡遺址2023年度考古發掘正式開工,這是該遺址自發現以來的第5次考古發掘。
按照國家文物局審批,2023年度巫山龍骨坡遺址發掘面積為30平方米,計劃3個月內完成考古發掘任務。考古發掘工作將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云南大學等多單位、多機構聯合進行。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表示,希望通過第5次考古發掘,發現采集更多古人類化石和石器,尋找更多證據,充實“東亞型”人類起源于長江大三峽的論點,為“巫山人”的定性提供更重要的科學依據,實證三峽地區百萬年古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有效激活長江三峽歷史文化資源,豐富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內容。
位于重慶市巫山縣廟宇鎮的龍骨坡遺址,又稱“巫山猿人遺址”,是一處更新世時期遺址,出土了東亞地區迄今最早的古人類化石,也是迄今歐亞大陸時代最早、內涵最豐富的史前文化遺址之一。1984年被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等人發現,并在此發掘出距今約204萬年前的“巫山人”化石,這一發現揭示了人類發展的進程,填補了中國早期人類化石的空白,不僅動搖了“人類起源于非洲”的學說,也證實了中國最早的人類就誕生在三峽地區,對于研究人類的起源和三峽河谷的發育史,具有極為重要的科學價值。目前,該遺址保存了180萬—248萬年前豐富的古人類、古生物遺存、古環境信息,可以追溯三峽地區山河形成史、古生態與古環境變遷史,為東西方遠古文化研究,揭示人類起源進化演變,提供了確實可靠的依據。1996年,巫山龍骨坡遺址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介紹,龍骨坡遺址共經歷了4次考古發掘。1985年到2006年,經過3個階段的系統發掘,發掘出了“巫山人”下頜骨,引起了國內外高度關注。2011年到2012年,第4次考古,又發掘出大量石器和哺乳動物化石。據不完全統計,4次發掘共采集哺乳動物化石116種、石器1000余件。
(央視新聞客戶端 總臺記者 李洪淼 張波俊)
關鍵詞: